人逢喜事精神爽。陈青阳自然也不例外。
在杨廷和的关照下,陈青阳留在了京城。
杨廷和本打算安排陈青阳入国子监学习,备战来年二月的会试。作为顺天乡试的第一名,陈青阳可以名正言顺的跨入国子监的大门。
但他拒绝了。
一开始,杨廷和还疑惑,陈青阳为何不借鉴自已年轻时的路子。
后来,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国子监鱼龙混杂,陈青阳不屑与他们为伍。
国子监已经不是太祖洪武皇帝时代的国子监了。
诚然,国子监还是国家最高学府,但其中的学生们素质参差不齐,江河日下之势日益严重。
以前的国子监是贡生为主体、荫生为补充。
贡生是通过科举考试入监学习的人,大抵有一定学问基础。
荫生是依靠父祖的官位取得入监资格的官僚子弟,一般说来,学问不怎么样。
很明显,但凡学业不错,通过科举考试就可进入国子监,又何必走这个后门。
现在的国子监是捐生、荫生为主体,贡生为补充。
捐生比之贡生远远不及,比荫生也差些。
荫生好赖,人家祖辈父辈身居高位,为朝廷做过或正做贡献。大家勉强还能接受。
捐生,用钱买入学资格,妥妥的金钱交易,受人鄙视,理所当然。
像杨廷和那样有本领,又进入国子监深造的学生,凤毛麟角。
陈青阳嫌弃国子监什么龌龊都可以进不假,但他还有另一个原因。
历史上,弘治十二年的会试舞弊案,闹得京城沸沸扬扬,唐伯虎、程敏政的下场,陈青阳可是牢记于心。
来年就是弘治十二年,会试之期不到半载。陈青阳身为顺天乡试解元,在京城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
这个时候,低调是最好的。
陈青阳顾虑,当下如果进入国子监,与这些鱼龙混杂的人混在一起,指不定惹出什么幺蛾子。
初出茅庐,陈青阳可不想被户科给事中华昶之流弹劾举报。
二十一岁的现代人陈青阳,拥有明朝同龄书生所不具备的睿智和成熟。
放在21世纪,他只能算比较优秀,绝非鹤立鸡群。
但在明代,可以毫不谦虚的说,陈青阳绝对算得上万中无一的人物。
陈青阳听从了座师杨廷和的好意,搬进了杨府。
杨廷和为陈青阳好,也有私心。像陈青阳这样的良才美玉,自已雕琢归雕琢,但也得使用起来。陈青阳比家里礼聘的讲师学问强太多了。
杨廷和公务繁忙,教育几个子女颇感吃力。如果不是要操劳国事,杨廷和早就打发讲师走人,自已下场教儿了。
现在有了陈青阳,可以让他代劳,辅导儿子们功课。
杨夫子不愧聪明之名,一举两得,有情有义,名实利实!
双赢,是陈青阳与杨廷和关系的真实写照。
陈青阳一边温习学业,一边辅导杨慎功课,闲暇时分与杨廷和交流学问、对谈时策。
杨慎不愧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别看现在年方十岁,他提出的问题常常出乎陈青阳预料之外。
好在陈青阳接受过现代教育,综合知识储备丰富,小杨慎的问题还不至于难倒他。
陈青阳在杨廷和家里深居简出,但他的名气在京城的官员里已经开始流传。
干掉李广后,杨廷和与李东阳密谈时,顺便把陈青阳关于崇王进京的对策说了出来。
李东阳听后大惊,陈青阳虽是顺天乡试第一名,但在他这个内阁次辅眼里也并没有多么了不起。大明王朝乡试举人多了去了,二十余岁中进士的也有,区区一省解元,并不出奇。
李东阳大惊的是,陈青阳年纪轻轻,崇王进京这样牵扯复杂的棘手之事,自已与杨廷和商讨了几日,才定下了最终计策。谁知道这小子,片刻之间就应对如流,还和自已谋划的相差无几。
二十余岁的陈青阳,尚未进入官场,随机处事能力竟不下于自已这种摸爬滚打数十年的朝廷高官,他日安邦定国之能实在无法想象。
李东阳震惊好奇之下,不顾礼节,屈尊来到了杨廷和的府上,前来会见陈青阳。
陈青阳听闻李东阳到来,只为看自已,心中甚感得意。李东阳放到现代社会,那可是妥妥的拥有实权的某国副首相啊!
东阳见青阳。
杨府花园里,一座不显眼的亭子里,团坐着三个人。上首李东阳,其次杨廷和,下首陈青阳。
对他们三人来说,不过结交相识;对历史而言,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未来驰骋大明王朝几十年的三个顶级风云人物,因缘际会,欢声笑谈。
李东阳道:“介夫(杨廷和的字)天资聪颖,素来眼高于顶,极少称许他人,但对你却是赞不绝口!老夫好奇,故来看望,唐突之处,还请海涵!”
陈青阳看了杨廷和一眼,起身道:“老大人所言,学生惶恐。您执掌中枢,日理万机,屈尊来此,学生不胜荣幸。小子后学末进,侥幸拜于恩师门下。庸碌之才,恩师抬爱,学生愧不敢当!”
李东阳道:“今日相识,即是缘分。老夫有件事,想请教足下。”
李东阳看陈青阳如此识大体,言语中愈加客气。
陈青阳道:“老大人但请吩咐,请教二字,学生承受不起!”
李东阳道:“李广虽死,但依附他的朝廷奸党尚在。除恶务尽,青阳可有办法,铲除这些奸佞?”
陈青阳略加思考,开口言道:“阉党可恶,于家国危害甚大!但其党羽众多,树大根深,难以猝除。若强行为之,后果难料。”
“陛下速来仁慈,纵然知晓奸党险恶,恐亦不忍加刑众臣。如宫里再有人求情吹风,恐怕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李东阳、杨廷和四眼对望,面面相觑。他们当然明白铲除奸党不太可能,但没想到陈青阳一介草民,刚入京城,竟然了解陛下性情。
求情吹风之语,好像陈青阳还隐隐知道皇后强势、皇帝怕老婆等大内秘事?
奇哉怪也,这小子有点邪门!
杨廷和道:“依贤徒之见,该当如何?”
“当务之急,规劝陛下,远离修仙炼丹,不然,今天去了个李广,明天会再来一个李广。”
“其次,取缔‘京军役占’!军队是用来打仗的,保家卫国为其根本职责。自李广掌印内官监以来,京军十二团营成了建筑施工队,去修筑宫殿。军队役占成风,腐败勾连,荒废训练,长此以往,武备废弛,国将不国!”
“第三,对于大奸之臣,徐徐剪除。然后可革新吏治,举贤荐能。譬如种田,除草最优之略,当是种满庄稼,使杂草无立身之地。”
李东阳、杨廷和听罢,呵呵大笑。
李东阳笑道:“才华横溢、足智多谋,还谦虚谨慎。介夫,你这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杨廷和道:“雏凤清于老凤声。青阳之才识,吾年轻时,万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