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第33章 不出所料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作者:
陆海横流
本章字数:
4168
更新时间:
2024-11-25

明军骑兵部队出征获胜的军报六百里加急,传到了兵部。马文升阅后大喜,迅速报告内阁刘健、李东阳,一起去向皇上报捷。

皇帝朱祐樘御览后,呵呵大笑:“这回让鞑子知道了我大明骑兵的厉害!”

马文升道:“此皆陛下指挥有方之故!”

“爱卿过誉了!这都是将士效命之力。当然,状元郎陈青阳功劳亦是不小!”

说到此处,朱祐樘话锋一转,问道:“三位爱卿,鞑靼小王子退兵回察哈尔本部之后,会不会再卷土重来?”

内阁首辅刘健道:“臣以为,鞑靼本部经此一败,定会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应不会进犯我大明。”

李东阳看了看皇帝朱祐樘,又看了看刘健,谨慎的回道:“鞑靼只是后方受损,兵马并无多大损失。以小王子之傲气、抱负,臣以为,其定会卷土重来!”

马文升道:“刘大人所言甚是!鞑靼部够聪明的话,应该首先稳固后方,养精蓄锐。”

朱祐樘听完没有了主意。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优点,他基本上都具备。但要说军国大事,朱祐樘并不擅长。

生长深宫里,安识兵与革?

这怨不得朱祐樘。

不知所措间,乾清宫首领太监何建提醒道:“东宫讲师陈青阳好几天没来汇报太子读书情况了,陛下何不宣召?”

朱祐樘听后,急命黄门召陈青阳觐见。

课间休息时间,陈青阳正在东宫与太子朱厚照闲聊。朱厚照掌握了汉语拼音后,已按照陈青阳的注音,自学《大学》。

陈青阳来自未来,很多见识,大明朝的人闻所未闻。朱厚照小孩子心性,经常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陈青阳用现代知识一一作答。

朱厚照小子聪明,明白陈老师学识深不可测,故而非常崇拜。虽是天潢贵胄,但对于陈青阳的景仰爱慕之意,不亚于后世的狂热追星粉。

听闻父皇召见陈老师,朱厚照虽不愿意,但也知皇命不可违,悻悻的放陈青阳去了。

陈青阳的到来,乾清宫内的三个老家伙并不是很欢迎。

李东阳是陈青阳的座师,他倒是不怕学生抢了自已风头。李东阳害怕,陈青阳尽显才华,于未来发展不利。

刘健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眼见陈青阳毛还没长齐,就指点江山。虽然上次谋划精准,刘健还是觉得陈青阳缺乏经验,怕皇帝过于宠信他,万一献计出错,危害社稷。

马文升并非嫉贤妒能,他的想法则很简单,自已是兵部主官。历来都是自已拿方略,皇帝允准,内阁发令执行。自已的计谋虽非十分高明,但大体得当,从未让蒙古鞑子占到太大便宜。

现在陈青阳献计得中,简在帝心。

马文升担心,这样下去,自已老脸丢尽、无颜再掌兵部是小事,陈青阳的主动进攻战略变成朝廷常态,大明财政恐不堪军事重负!

身为兵部尚书,时时牢记财政,这就是马文升。

“不出一月,鞑靼必会再次南侵我朝!”,陈青阳看完军报,当即言道。

陈青阳已知皇帝朱祐樘召自已前来所为何事,故而就不劳烦陛下开口询问了。

朱祐樘道:“据军报,我大明军队歼灭了上万鞑子。鞑靼小王子围攻大同,劳而无功。他再次入寇,攻不下城池,又是何必!”

“小王子出兵理由有三。其一,稳定人心。鞑靼部自统一蒙古以来,日渐强盛,侵犯大明边境如家常便饭。今日被我军偷袭后方,人心浮动。小王子当以入寇,安定民心军心。”

“其二,报仇雪耻。鞑靼部倚仗兵威,向来不把我大明子民放在眼里。今番战败,定然视为奇耻大辱。若不报复,难以服众。”

“其三,打破现状。蒙古骑兵势大,我大明城墙坚固。鞑靼部没有攻城器械,只能望城兴叹。若不出奇兵,一味对峙。天朝只需关闭互市,封锁贸易,两三年,鞑靼部非崩溃不可。”

“既然害怕我朝封锁贸易,为何还要屡屡入侵?”,马文升忍不住问道。

“害怕归害怕。鞑靼屡次入侵大明,一是试探我方虚实,一是抢劫充实物资。他们明白,铁器、小麦、大米、锅碗瓢勺等生活物资都要仰赖我朝供应。小王子再狂妄,他也知道,蒙古与大明比,就如星星与太阳,是不可能战胜大明的。小王子估计想以军事压迫我朝,签订盟约,按年馈送蒙古所需生活物资。”

刘健呵斥道:“鞑子粗鄙,异想天开!腐萤之光安能与日月争辉?!”

李东阳道:“依陈翰林所言,鞑靼会如何入寇我朝?”,即使是师生,李东阳依然避嫌,称呼陈青阳的官职,而不是叫他的名字。

陈青阳想了想,说道:“请陛下令人张挂大明地图,臣细细详说。”

朱祐樘道:“何建,速去后殿亲取我朝地图,张挂墙上。”

何建办事高效,不消片刻,地图就张挂了起来。

陈青阳躬身施礼,站在地图前,用手指道:“鞑靼部统一蒙古后,分为左右两翼,小王子驻军察哈尔,精兵大多在他手上。”

“大同城高墙固,银川亦是不遑多让。鞑靼入侵,定会选择薄弱处进军。臣料,小王子此次入寇,报复我朝为主,探察路径为辅。攻城略地可以最好,没有他也不在乎。他在效法我军刘宁部,以我之道,还施我身。”

看到皇上、刘健、李东阳等人神色焦急,陈青阳不敢再卖关子:“既然是闪电战,敌兵并不会太多。因为多了,就没有奇袭的效果。臣预料,鞑靼骑兵会从榆林正北方入境,绕过榆林城,直击延安、西安!盖因榆林地势,骑兵容易突入。”

朱祐樘道:“既然如此,我方当如何退敌?”

陈青阳笑道:“蒙古骑兵在草原,我大明还真奈何它不得。鞑子兵打败了,拍马溜之大吉,我军往往追击不上。他们竟然想舍已之长,长驱直入我中原腹地,乃取死之道。不杀他们,对不起老天爷。”

“臣之推断,只是十之八九。鞑子究竟从哪入境,只有发生了,方能确定。以臣之见,当未雨绸缪、通盘考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