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重生,老婆就要给我生二胎?

第37章 下乡收菜

加入书架
书名:
刚重生,老婆就要给我生二胎?
作者:
秋风起叶落
本章字数:
4042
更新时间:
2024-06-12

在陈良的坚持下,陈老三和李慧兰夫妇,只好收下了猪。

最后依依不舍的将陈良他们送到了村口,目睹着他们一家三口开车离开后。

陈老三忍不住抹了两把眼泪道:“陈良和小楚真是好孩子呀,疼他们没白疼。”

李慧兰也似有所感的道:“是啊,也不枉咱们在困难的时候,拉他们一把。”

……

陈良开着车,先把楚倩雯和女儿送到了家,把搬来的东西送上楼后。

便开着车先去供销社买了一批尿素尼龙袋,一杆公斤秤,一些扎带绳。

出了县城又找了个草垛,弄了些软麦秸放入车里,然后直奔陈家村隔壁的王家村而去。

陈良记忆中王家村要比陈家村大的多,而且有两条河流经过,土地非常肥沃。

后来就是北河县城外,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

即使这个时候,种菜的规模和数量,也肯定要比陈家村等村子大的多。

所以,他要来王家村碰碰运气,看看能否收到一批菜,在下午城里人下班之前,赶回去试试水。

王家村虽然大,但也很穷,陈良开着三轮车动静这么大,自然而然也吸引了不少村民过来围观。

尤其是走在村内的一处四岔路口时,围观的老少已经不下二三十人。

陈良当即将车停了下来,掏出一包红梅烟下去散烟。

一个年约六旬的老人接过烟,问道:“后生,看你面生呀,从哪来呀?”

陈良笑着道:“大爷,我从城里来。”

回答的同时,陈良还掏出火柴,帮老人点了烟。

“哦,来我们村啥事呀?”老人心满意得的抽了口烟,随口问道。

“我来收点东西,大爷,您家里有没有吃不完的菜?可以拿来卖钱呀。”陈良道。

“菜?你收什么菜?”老人有些意外和茫然的看着陈良。

“白菜萝卜土豆,什么都收,只要是自己种的新鲜蔬菜,一律都收。”

陈良边给旁边几个男性村民发烟,边提高嗓门道:“除了蔬菜,自己养的鸡鸭鹅还有蛋,还有河里抓的鱼,虾都可以拿来卖钱,我全都要。”

“真的?”老人有些不太敢相信,这年头还有人来农村收这玩意儿?道:“我还存了不少鸡蛋和鹅蛋呢。”

“是吗?”陈良急忙走回老人身边道:“那大爷您要不要换点钱用?”

“你能给多少钱呀?”老人明显也有些心动了。

陈良道:“鸡蛋的话,一毛钱十个,鹅蛋一毛钱五个。”

陈良自己之前从供销社买的鸡蛋,是两毛五到三毛钱一斤。

因个头大小不一,所以平均来算合成三分到三分五钱一个。

自己一毛钱十个收,回去哪怕卖一毛钱五个,也要比供销社便宜的多。

而且和国营农场批量生产的不一样,这些鸡蛋都是老百姓家自己用粮食谷物喂养出来的鸡下的。

营养和吸引力,要比供销社强不少。

这个年代的老人很少出门,基本上没去过城里的供销社,就算去过,知道城里鸡蛋价格。

他也不会觉得陈良给的价格低,原因很简单,在农村没人收这玩意儿呀。

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想吃自己就有。

至于自己拿去卖,他可不敢,万一被抓起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这玩意儿在当时的老百姓手里,根本没办法换钱。

因此,当听到陈良报价后,老人不禁眼前一亮对陈良道:“后生,你等着,我去拿来你看看。”

说完,便转身朝自己家走去。

老人家住的地方离得不远,没多大会,他便提着一个竹篮子走了回来。

身后还跟着一个头上裹着白毛巾的老大娘,看样子是他老伴,手里也拎着一个竹篮。

“后生,我刚才和老伴数了数,这里一共有八十七个鸡蛋,二十三个鹅蛋,你看能给多少钱。”

老人来到陈良跟前,将手里装满鸡蛋的竹篮,递到了陈良跟前。

他说话功夫,后面跟着的老大娘也走了过来,篮子里赫然装的是鹅蛋。

陈良低头看了看,只见两个篮子里的鸡蛋和鹅蛋,个头要比自己在供销社买的大多的。

这要是拿回去,肯定能好卖。

当即对两人道:“大爷,大娘,我查个数啊。”

“好,你随便数。”老人欣然点头。

陈良当即迅速清点了一遍,果然和老人说的一个数都不差,看来这个年代的人心还是比较淳朴的。

见陈良点完,老人再问道:“后生,能给多少钱呀?”

陈良道:“二十三个鹅蛋是四毛六,八十七个鸡蛋是八毛七,一共一块三毛三。

大爷,大娘,我给你们一块五,多给一毛七,买您两个竹篮,您看可以不?”

大爷和大娘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惊喜,一块五毛钱呀。

要是赶上村里谁家杀猪,至少也能买一两斤猪肉呀。

就算去供销社,也能买半斤多。要是凭肉票购买,那更是能买两斤。

至于竹篮,那都是自己编织的,村后面的藤条和竹子有的是,根本不用钱。

所以,老两口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异口同声的点头:“卖,卖。”

“好嘞。”陈良当即掏出一块五毛钱,交给了老人道:“大爷,您收好。”

老两口高高兴兴的收了钱,陈良迅速麻溜的将两个竹篮提起,放进了车厢。

两个老人收了钱,也没有离开,而是退到一旁看热闹。

陈良则环顾四周,继续吆喝道:“收菜收菜了啊,只要是自己地里种的蔬菜,吃不完的都可以拿来换钱啊。

鸡鸭鹅和蛋,全都收啊!”

其他人见鸡蛋真能卖钱,纷纷道:“等会,我家也有鸡蛋。”

“我家有鸭蛋!”

“我家还有不少菜呢,等等我这就回去拔!”

良性循环就此开始,村民们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几乎王家村所有的百姓,都听说村里来了个收菜人。

家里种的各种蔬菜和鸡蛋啥的都能换钱,于是渐渐地拿着蔬菜鸡蛋来卖钱的人络绎不绝起来。

甚至有些缺钱用的村民,把自己家的大公鸡,鸭子都给抓着拿了过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