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江回到村里,小江已经在他家里等他了,原来收割工作已经开始了,小江就把收割情况汇报了一下,小江说得滔滔不绝,唾沫横飞。
据小江所说,胡蝶和李云香这次跑得比较远,都跑别村去了,而且拉来了大量的订单,目前已经拉到一万多亩的地了,而且订单还在不断增加中,他还推断,随着农忙到来,定单量会成倍增加。
“哦,是吗?有这么多?”李小江吃了一惊道。
照理说,这次又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人们有充裕的时间自己收割。
但细想一下,有这么多的业务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上次夏收,李小江的收割队名声已经出去了,便宜省事省心,服务很好,所以自然有很多人会让他们收割了。
二,那就是因为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很多人家都缺劳动力,加之,打工的人在外地赚了钱了,这点收割的钱已经不算个什么了,最重要的是让家里人轻松一点。
这么一想就觉得合情理了。
他拍了拍头,“嘿,看来这生意长期有得做啊!”
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而出外打工的人赚的钱越来越多,这种生意会越来越大。
李小江粗粗算去,这一万多亩地,三十块一亩,就有三十万的毛收入,订单再多起来,这一季说不定光这个项目就能有个百来万的收入。
好啊,没想到这个项目也成为大项目这可是意外的惊喜啊!
这个项目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投资不大,买买机器,招招人手而已,这个完全可以做。
随后小江就把出现的问题也做了一番汇报。
首先是人手根本不够,而李小江在走之前从灵儿那租来的那十多台收割机也不够,就这一万多亩地,大多数人家还在排着队呢,农忙也就十几二十天的时间,这样的速度是不行的。
小江是个老实人,也把自己在管理上有些应付不来,而且要管的事太多太多,一忙起来,他都手忙脚乱了,他请求,调个有管理经验的人过来,他在这方面实在是有所欠缺。
李小江点点头,招人的事还用得着找我?还有一忙起来就手忙脚乱的,说明,小江确实在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既然他也请求了,李小江就告诉他,“你反应的情况我知道了,我会想办法的,秀儿,你把秋芸喊来。”
“好”秀儿就去喊了,不一会儿,秋芸就来了。
她一来,李小江就问她养殖场那边怎么样了,秋芸就说,三个养殖场该安排的差不多安排好了,茅屋和动物居舍也搭得差不多了,就剩一些收尾工作了。
听她这么一说,李小江大舒了一口气,“太好了,秋芸婶,你把养殖场的事交给陈玉兰主管,你有新的任务,从明天起,你要是这次收割业务的总负责人,收割队全听你指挥和调度,小江,你就做她的副手。”
小江听到秋芸出马,非常高兴,秋芸的能力他是知道的,而且,好几次任务,他都是在秋芸的领导之下,听命于她那也是习惯成自然,而且,对她也是心服口福,有了秋芸的主管,他就不用那么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