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世子?我基建封神

第21章 师生相得

加入书架
书名:
假世子?我基建封神
作者:
诸葛靖瑶
本章字数:
4268
更新时间:
2025-06-23

“最难在起股、中股!” 张夫子目光如炬,盯着谢昀,“需用骈文,对仗工整,辞藻华丽!此非你所长,却是敲门砖!”

张夫子捋了捋山羊须:“老朽教你速成之法——背!背经典骈句模板!背《昭明文选》中写景状物、论事说理的名段!化为己用!将你脑中那些‘水泥’、‘测量’、‘统筹’,用‘金汤固垒’、‘绳墨定规’、‘运筹帷幄’等雅言替换!此为‘皮’!”

这无疑是最痛苦的环节。

谢昀的理科思维在这里遭遇了审美和韵律的壁垒。

他强忍着不适,如同背圆周率般,开始机械记忆那些华丽却空洞的辞藻组合。

但强大的逻辑能力再次发挥了作用——他将骈文结构拆解为“主题句+铺陈句+总结句”,将平仄韵律转化为“声调起伏公式”,用理科生特有的方式去“解构”这种感性的艺术形式。

张夫子看着谢昀眼中时而痛苦挣扎,时而豁然开朗的光芒,看着他笔下那飞速变化的字迹——从最初的生硬模仿,到渐渐能抓住骈文节奏的骨架,再到偶尔能蹦出一两句虽显稚嫩却己初具气象的对仗句……

这速度,让这位见惯了天才的老翰林,也感到了心惊!

理科思维的恐怖效率,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张夫子讲解“经义”中某个微言大义时,谢昀不会像传统学子那样死记硬背各家注解,而是迅速归纳核心争议点,列出正反论据,然后用逻辑推理找出最符合“标准答案”的阐释路径。如同解一道复杂的物理题,寻找最优解。

当分析一篇优秀策论的结构时,他能一眼看穿其内在的论证逻辑链,将其拆解为“论点树状图”和“论据支撑网”,瞬间掌握其精髓,并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惊世骇俗”嫁接上去。

当背诵诗赋格律时,他将其视为一种“声学密码”,分析平仄组合规律,总结常用意象搭配,硬生生用逻辑在感性的诗词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短短数日,书案上堆积的、写满谢昀心得的纸张,己经厚厚一摞。

上面的字迹越来越老练,思维导图越来越复杂精妙。他眼中因熬夜而布满的血丝更深了,后脑的旧伤在过度用脑时依旧会隐隐抽痛,但那双眸子深处的火焰,却燃烧得越来越旺,越来越亮!

一日深夜。

书斋内只余一盏孤灯。

张夫子将一份他精心挑选的、往年院试(考秀才)的模拟题目放在谢昀面前——一篇经义题,一篇策论题。

“谢生,试试。”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和紧张。

谢昀没有多言,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

笔锋落下,不再犹豫,不再生涩。

破题引经据典,首指核心,圣人之言用得恰到好处。承题铺陈有度,气势渐起。

起股、中股虽辞藻尚欠火候,但对仗己然工整,逻辑严密,将他那套“科学治水”的理念,巧妙地包裹在“效圣王仁政,勤修河工,固本安民”的宏大叙事之下。后股收束有力,余韵悠长。

一篇策论写完,谢昀搁下笔,额角己见细汗,但眼神却异常清亮。

张夫子拿起那份墨迹未干的答卷,浑浊的眼睛在跳跃的灯火下,一行行扫过。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

从最初的凝重,到中间的惊讶,再到最后的……难以置信的震撼!

他看得极慢,仿佛在确认每一个字。

终于,他抬起头,看向谢昀。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那浑浊的眼底,此刻却翻涌着如同目睹神迹般的激动光芒!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和兴奋而带着明显的颤抖:

“好!好!好!”

一连三个“好”字!

“破题正!承题稳!股对虽稍欠圆融,然立意高远,逻辑之缜密,远超寻常生员!尤其这‘仁政’包裹下的治水之策……” 张夫子指着文中几处谢昀巧妙嵌入的“分流减势”、“固本强基”、“以役代赈”等核心思想,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斩钉截铁的狂喜:

“神来之笔!化腐朽为神奇!谢生!”

他猛地抓住谢昀的手臂,枯瘦的手指因为用力而骨节发白,浑浊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灼热光芒,一字一句,如同惊雷炸响在这寂静的书斋:

“此篇水准,己足可下场!夺一秀才功名,如探囊取物!”

探囊取物!

短短数日!从狗屁不通到足可下场!

谢昀紧绷的神经骤然一松,一股巨大的、夹杂着狂喜和疲惫的洪流瞬间冲垮了堤坝。他靠在椅背上,仰头望着简陋

的屋顶,喉结剧烈地滚动着,想笑,眼眶却阵阵发热。

窗外的夜色,浓稠如墨。

张夫子那三个斩钉截铁的“好”字和“探囊取物”的评价,如同强心剂注入谢昀几近枯竭的意志。

狂喜的余波在血液里奔涌,但紧随而来的,是更加冰冷刺骨的现实——如何下场?

秀才功名,需过童生试(县试、府试)、院试三关。每一步,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他顶着安南王世子的名头,顶着“草包纨绔”的金字招牌,突然跑去考秀才?

这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引来无数审视和猜疑的目光!

真世子的阴影、王府的暗箭,会在他踏入考场的那一刻,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般蜂拥而至!

“夫子,下场易,掩人耳目难。” 谢昀眼中的光芒沉静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书案,发出沉闷的笃笃声,如同他此刻紧绷的心弦,“我若贸然报名,无异于自曝其短,引火烧身。”

张夫子浑浊的眼底也掠过一丝凝重。

他捋着稀疏的胡须,在狭小的书斋内踱步,枯瘦的身影被昏黄的灯火拉长,投在斑驳的墙壁上,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

“确实棘手。” 张夫子沉吟道声音压得极低,带着老谋深算的谨慎,“老朽思量,无非几策,然皆有风险。”

书斋内,灯火摇曳。

方才的狂喜沉淀下来,空气重新变得凝重。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