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种大棚

第17章 铅灰穗芒与汴京来客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宋种大棚
作者:
甜甜不甜就不甜
本章字数:
6690
更新时间:
2025-06-18

蔡京倒台,杨戬滚蛋!压在砀山矿工村头顶的、那方铅灰色的厚重阴霾,仿佛被苏岚带来的消息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虽然铅毒依旧深入土壤骨髓,虽然病痛依旧折磨着村民,但那股令人窒息的、来自权贵碾压的绝望,却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

希望,如同田垄里那株倔强的“铅灰青”,在腐熟堆肥的暖意和草木灰的滋养下,开始疯狂滋长!

巨大的堆肥山日夜蒸腾着白色的热气,散发着一种混合着土腥、氨味和某种厚重生机的复杂气息。发酵缸里的混合物经过持续的搅拌和保温,刺鼻的酸腐味淡去,转化为一种深沉的、类似森林腐殖土的醇厚气味。苏岚带来的麦秸稻草和生石灰,如同强心针,让刘小瓜原始的土壤改良计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基础!

村民们麻木的脸上,第一次有了活气。他们不再需要玄微子的“神谕”来维系渺茫的希望,苏岚带来的真实物资和刘小瓜田里那株看得见的“神苗”,成了最有力的动员令!在苏岚雷厉风行的指挥和刘小瓜越发自信的调度下,堆肥被分批取出,均匀地铺撒在刘小瓜精心划出的几块“核心试验田”里。村民们用豁口的锄头、磨秃的镐,甚至是用脚踩、用手扒,将带着温度的腐殖质与冰冷板结、混杂着矿渣的毒土粗暴地混合、翻拌。

刘小瓜则如同守护稀世珍宝般,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铅灰青”和那几垄粟米上。草木灰浸出液被小心稀释,如同甘霖般浇灌。他像最虔诚的信徒,记录着每一株苗的细微变化——叶片伸展的角度,茎秆的硬度,颜色的深浅……

“铅灰青”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改良后土壤的支撑下,它如同挣脱了枷锁的猛兽,开始了惊人的爆发式生长!茎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增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金属般冷硬的青灰色,阳光下甚至泛着微弱的金属光泽!叶片不再蔫黄,而是变得厚实、坚韧,叶脉清晰凸起如钢筋,颜色是深沉得近乎墨绿的青灰色,边缘带着细微的锯齿,散发着一种不屈的生命力!它鹤立鸡群地矗立在田垄中,比周围的粟米苗高出一大截,像一杆挺立的、沉默的铅灰色长枪!

而更让刘小瓜和村民们欣喜若狂的是,在“铅灰青”的带动和改良土壤的滋养下,周围那些原本蔫头耷脑的普通粟米苗,也开始焕发生机!虽然长势远不如“铅灰青”迅猛,茎秆也纤细许多,颜色也偏黄,但它们确确实实挺首了腰杆!叶片舒展开来,褪去了死气的枯黄,染上了一层充满希望的嫩绿!整片试验田,如同被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在铅灰色的天地间,倔强地铺开了一片越来越浓郁的绿意!

风拂过田垄,青灰色的“铅灰青”和嫩绿的粟米苗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一曲生命的赞歌。村民们围在田埂边,看着这片越来越繁茂的绿色,眼神中的麻木被一种近乎虔诚的喜悦取代。他们不懂什么变异、什么耐受性,他们只知道,这地里,真真切切地长出了绿苗!能活命的粮食苗!

“活了!真活了!”

“神苗!刘仙童是活神仙啊!”

“苏小姐带来的草料石灰,真是神物!”

朴素的赞美和由衷的喜悦在田间回荡。刘小瓜站在田埂上,感受着指间“铅灰青”坚韧叶片的触感,听着村民们发自肺腑的欢呼,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酸楚的热流瞬间冲上鼻腔,眼眶微微发热。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被命运戏弄、在权贵夹缝中挣扎求生的穿越者,他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根——一个能让土地长出希望的人!

就在这时,那株最为高大健壮的“铅灰青”顶端,细长的叶片包裹的中心,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个小小的、鼓胀的、带着青灰色泽的苞鞘,如同羞涩的少女,微微探出了头!

抽穗了!

“铅灰青”要抽穗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村子!所有人都涌向田边,屏住呼吸,看着那个小小的、却承载着所有人希望的苞鞘,在阳光和微风中,一点一点,艰难而坚定地向上生长、膨胀!

几天后,苞鞘顶端裂开!一束细密的、闪烁着奇异青灰色金属光泽的穗芒,如同刺破黑暗的利剑,昂扬地伸向了铅灰色的天空!虽然穗子还小,还显得稚嫩,但那独特的、充满力量感的青灰色泽,在周围嫩绿粟苗的衬托下,显得如此卓尔不凡,如此……震撼人心!

“铅灰青”抽穗了!在这片被诅咒的土地上,它完成了对命运的第一次倔强宣言!

“好!好样的!”苏岚爽朗的笑声在田埂上响起。她用力拍着刘小瓜的肩膀,差点把他拍个趔趄,明亮的眼睛里满是毫不掩饰的赞许和兴奋,“我就知道你小子行!这‘铅灰青’,当浮一大白!”她兴奋地搓着手,目光灼灼地扫过那片生机盎然的田地,“粟米抽穗了,该干正事了!西瓜!你的反季西瓜呢?种子呢?暖棚呢?别告诉我你光顾着高兴,把正事忘了!”

刘小瓜被她的兴奋感染,也咧嘴笑了起来。他从怀里珍而重之地掏出苏岚带来的那包的西瓜籽:“哪能忘!就等着地力再足些,温度再升点!”他指向村中一片背风向阳、土壤改良最充分的区域,“地方我都看好了!这次,咱们建个更结实的!”

有了苏岚带来的物资和村民高涨的积极性,建造新大棚的速度远超从前。刘小瓜汲取了之前所有失败的教训,设计更加完善:

* **骨架:** 选用碗口粗的坚韧老竹,榫卯结合处用苏岚带来的结实麻绳反复捆扎,关键节点甚至用上了护卫提供的几块小铁片加固。

* **覆盖:** 核心依旧是桑皮纸,但刘小瓜改进了涂胶配方。鱼油经过更充分的熬煮去腥,鱼鳔胶熬煮得更加粘稠,蜂蜡比例也做了调整。涂胶时,他亲自监督,确保每一层都均匀覆盖,接缝处反复涂抹压实。这次覆盖的油纸,韧性、透光性和防水性都远超从前。

* **保温:** 苏岚带来的大量麦秸稻草派上了大用场!刘小瓜指挥村民,将厚厚的、干燥的草帘紧密地覆盖在棚顶和外层骨架之间,形成了一层绝佳的保温隔热层。棚壁下方,也用草帘围了一圈,抵御地底寒气。

* **增温:** 棚内角落,用青砖砌了一个带烟囱的、更高效的炭炉。木炭由苏岚的护卫定期从外面采购运来。

一个远比汴京蔡府小院和乡下废墟更坚固、更科学、更“豪华”的“砀山一号大棚”,在村民们充满希望的目光中,巍然矗立!

棚内,土地被深翻,施足了充分腐熟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堆肥。刘小瓜小心翼翼地,如同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将一粒粒的西瓜籽,点播在温暖的土壤里。

棚外,是铅灰色的寒冬,寒风呜咽。

棚内,炭炉散发着融融暖意,油纸过滤后的阳光柔和地洒在黑色的沃土上。空气里弥漫着泥土、腐殖质和一丝新生命的清新气息。

刘小瓜蹲在田垄边,看着那被新土覆盖的、孕育着盛夏希望的种子坑,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这一次,没有权贵的逼迫,没有死亡的威胁,只有对土地最纯粹的耕耘和对收获最朴素的期待。

就在大棚落成,西瓜籽入土的第二天,村口再次传来了不同寻常的马蹄声。这一次,不是苏岚护卫那种急促有力的蹄音,而是更加沉稳、带着官家气度的辚辚车马声。

一辆青呢小轿,在几名身着皂隶服饰、神情肃穆的公人护卫下,缓缓驶入了这个依旧被铅尘笼罩、却己焕发出不同生机的村落。

轿帘掀开,一个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气质儒雅的中年官员走了下来。他目光沉静,带着一种久居官场的沉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缓缓扫过村中景象——那巨大的、蒸腾着热气的堆肥山,那几口冒着泡的发酵缸,那田垄间倔强生长的青灰色“铅灰青”和嫩绿粟苗,以及……那座突兀而巨大的、散发着油纸和草木清气的“暖棚”。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闻讯赶来的苏岚和刘小瓜身上,尤其在刘小瓜那沾满泥土、眼神却格外明亮的脸上停留了片刻。

“苏小姐,别来无恙。”官员拱手,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仪,“下官李格非,奉曾相国之命,特来砀山,查访矿毒流民安置……及那‘铅毒不死之粟’一事。”他的目光转向田垄中那株抽穗的“铅灰青”,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异和浓厚的探究欲。

曾布的人?为了“铅灰青”而来?

刘小瓜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地看向苏岚。

苏岚脸上依旧带着爽朗的笑意,眼神却锐利了几分,她上前一步,声音清越:

“李大人辛苦!您来得正好!”她侧身,手臂有力地指向田垄中那株独一无二的青灰色粟穗,如同展示一件稀世珍宝,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与力量:

“请看!此乃刘小瓜于铅毒废土之中,呕心沥血所育之‘铅灰青’!铅毒不死,逆势抽穗!此物若成,便是活万民之良种!更是我大宋农桑之……破晓惊雷!”

她的声音在铅灰色的天空下回荡,带着一种宣告未来的力量。李格非的目光,随着苏岚的手臂,牢牢地锁定在那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倔强指向苍穹的铅灰穗芒之上,久久无法移开。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