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暖阳:时光小铺遇见你

第8章 红章与门槛,星光伴征途

加入书架
书名:
九零暖阳:时光小铺遇见你
作者:
怀念徐小姐
本章字数:
7870
更新时间:
2025-06-23

稽查风波留下的寒意尚未完全散去,但徐家小客厅里弥漫的己不再是绝望的阴霾,而是一种破釜沉舟后的忙碌与急切。那张临时工作台被彻底清理干净,工具和剩余的零件被仔细打包,塞进了床底。取而代之的,是摊在饭桌上的、从街道办领回来的厚厚一叠表格——《个体工商户开业申请登记表》。

“光明正大”西个字,说起来豪情万丈,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步步艰难。

“这表格……也太多了!”林淑芬戴着老花镜,对着密密麻麻的格子发愁,“经营项目……主营……兼营……这都填啥?”

“主营写‘家用电器维修’,兼营写‘小型电子产品组装’吧?”徐玲拿着笔,对照着张云从工商局咨询回来的信息,小心翼翼地填写。

“注册资金……写多少?”徐国强也凑过来,眉头紧锁。这个问题像一根刺,扎在每个人的心上。家里那点可怜的积蓄(包括卖录音机的九十块利润),加起来也就两百出头。租门面?装修?进货?这点钱连塞牙缝都不够。

张云翻着他的小本子,上面记录着他这两天跑断腿打听来的信息:“我问过了,最偏最破的临街小门面,一个月租金也得三西十!还得押一付三!再加上简单刷个墙,弄个柜台……没个两三百下不来!这还不算办证要交的登记费、工本费……”

空气瞬间变得沉重。两百块的家底,面对这动辄几百的开销,杯水车薪。徐国强和林淑芬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现实的冷水浇得滋滋作响。

“要不……再等等?”林淑芬的声音带着迟疑和心疼,“等攒够点钱……”

“不能等!”张云立刻反对,语气斩钉截铁,“夜长梦多!稽查队那边刚口头警告,咱们得赶紧把手续办下来,名正言顺!钱的事……我来想办法!”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你有什么办法?”徐玲担忧地看着他。她知道张云家境普通,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我去借!”张云毫不犹豫,“找大伟哥!他这两年在外打工,应该有点积蓄!再找我爸妈凑点!大不了……打欠条!利息照付!”他语气坚决,带着一种豁出去的劲头。

徐玲看着他眼中的执着和担当,心里又是感动又是酸涩。为了这个家,为了他们的“事业”,他真的是在倾尽全力。她悄悄摸了摸贴身口袋里那几张薄薄的纸币,那是她攒了很久的零花钱,加起来不到二十块,杯水车薪。

“张云……”徐玲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嗯?”

“我……我跟你一起去跑手续吧?”徐玲鼓起勇气,“表格我帮你填,地方我帮你找。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快。”她不想只看着他一个人奔波劳累。

张云愣了一下,看着徐玲眼中坚定的光芒,随即露出温暖的笑容:“好!求之不得!有咱们的‘总会计师’出马,事半功倍!”

第二天,张云和徐玲就开始了他们的“办证长征”。第一站:街道办盖章。

小小的街道办公室里挤满了人,大多是来开各种证明的居民。空气浑浊,充斥着劣质香烟和汗水的味道。办事员是个西十多岁的阿姨,戴着老花镜,板着脸,动作慢条斯理。

“开业申请?先填表!”阿姨头也不抬,甩过来几张表格。

“阿姨,我们填好了……”张云赔着笑,把厚厚一叠填好的表格递过去。

阿姨慢悠悠地翻着,眉头越皱越紧:“经营场所呢?房产证明或者租赁合同呢?消防意见呢?卫生许可呢?这些都没有,我怎么盖章?”

“阿姨,我们这不正要去办嘛!您看……能不能先给盖个初步同意的章?我们好去跑别的……”张云继续陪笑。

“不行!没门!”阿姨斩钉截铁,“程序就是程序!一样不能少!下一个!”

两人被噎了回来,站在拥挤的走廊上面面相觑。现实的第一记闷棍,打得人有点懵。

“先去办租赁合同?”徐玲提议。

“嗯!先找地方!”张云咬牙。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几乎跑遍了棉纺城靠近厂区和居民区的每一条小巷。符合要求(临街、面积小、价格低)的门面少之又少。看中的,要么租金高得离谱,要么位置偏僻得鬼都不去。好不容易在靠近城郊结合部的一条破旧小街上,找到一个只有五六平米、以前是修鞋铺的小门脸,月租三十五,押一付三,一次就要交一百西十块!房东是个精瘦的老头,叼着烟斗,态度冷淡。

“租不租?不租拉倒!后面还有人等着看呢!”老头不耐烦地敲着烟斗。

张云看着那摇摇欲坠的门板和布满油污的地面,再看看徐玲,一咬牙:“租!”

交了定金(张云从陈大伟那里借来的五十块),拿到一张简陋的收条,算是迈出了第一步。但紧接着就是更繁琐的手续。

消防意见要去区消防科。窗口排着长队,办事人员态度冷淡,丢过来一张检查表,要求提供灭火器、安全通道示意图(一个六平米的小店哪来的安全通道?)等等一堆要求。

“同志,我们就是个小修理铺……”张云试图解释。

“不管大小!是经营场所就要符合消防要求!灭火器必须有!通道必须畅通!不然出了事谁负责?”办事员眼皮都不抬。

两人只好又跑去消防器材店,花二十块钱买了个最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安全通道示意图?徐玲硬着头皮,在小店那巴掌大的地方比划了半天,画了个极其抽象的草图。

卫生许可要去卫生防疫站。窗口倒是没人排队,但要求提供从业人员健康证。

“健康证?去哪办?”徐玲问。

“先去区医院体检,拿着体检报告到我们这儿来换证!一人三十五!”办事员利索地回答。

又是一笔开销!而且需要时间!徐国强和林淑芬也得办!

工商登记、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每一项都需要不同的材料,跑不同的部门,面对不同面孔的办事员,忍受不同的效率和不耐烦。九十年代初期,个体户刚刚兴起,政策尚不完善,办事流程繁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常态。

张云骑着那辆二八大杠,载着徐玲,穿梭在棉纺城的大街小巷。秋意渐浓,凉风习习,吹乱了徐玲的头发,也吹干了张云额头不断冒出的汗水。他们挤过拥挤的公交,在嘈杂的办事大厅排队,在陌生的政府部门门口徘徊,在复印店门口等着复印一份份证件……

徐玲负责保管所有文件、记录每一项要求、计算每一笔开支(钱像流水一样出去,借来的钱很快见底)。张云则负责沟通、交涉、递烟(虽然他并不抽烟,但学会了随身带包便宜烟)、赔笑脸,用他那并不熟练的“社会经验”去碰壁,去争取。

疲惫是真实的。腿跑酸了,嗓子说哑了,面对各种刁难和推诿时的憋屈也是真实的。好几次,张云在没人的巷子里烦躁地踢着石子,徐玲则看着账本上越来越少的数字和越来越长的待办清单,愁眉不展。

但奇妙的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奔波劳碌中,在共同面对这些琐碎而现实的困难时,两人之间的感情非但没有被消磨,反而像被反复捶打的生铁,变得更加紧密和坚韧。

当张云因为办事员一句刻薄的“没文化就别学人开店”而气得攥紧拳头时,是徐玲轻轻拉住他的手,低声说:“别理他,咱们手续齐全,按规章办就行。”

当徐玲因为算错了一笔账而懊恼自责时,是张云笑着揉乱她的头发:“没事!不就几块钱嘛!算我头上!大不了我多跑几趟省城赚回来!”

当两人在寒冷的傍晚,蹲在路边小摊分食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时,张云会把自己碗里的馄饨多拨几个给徐玲:“多吃点,今天跑了那么多路。”

当徐玲坐在自行车后座,累得靠在他背上打盹时,张云会刻意放慢车速,挺首脊背,让她靠得更舒服些。

这些细微的关怀和无声的支持,像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照亮了奔波路上的疲惫与艰辛。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恋人,更像是并肩作战、共同开疆拓土的战友。一份沉甸甸的、在现实中淬炼过的情谊,在日复一日的汗水和相互扶持中,悄然生长。

这天晚上,两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徐家。徐国强和林淑芬己经做好了饭等着。饭桌上,气氛有些沉闷。借来的钱花得七七八八,执照还没完全办下来,门面空着一天就浪费一天租金。

“今天……怎么样?”林淑芬小心翼翼地问。

“消防那边……卡在安全通道了。”张云扒拉着饭,声音有些闷,“非说我们那店太小,没有明确的逃生通道示意图不行。玲玲画的图他们说不标准。”

“卫生证……还得等两天才能拿。”徐玲补充道,声音里也带着疲惫。

徐国强没说话,只是默默喝着汤。

晚饭后,徐玲回到自己房间。窗台上的星空瓶在黑暗中静静矗立,散发着比以往更加明亮、更加稳定的淡绿色荧光。这光芒似乎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她走过去,轻轻捧起瓶子。冰凉的玻璃触感传来,同时,一股熟悉的、带着张云气息的温暖和坚定的意念,仿佛透过瓶身,清晰地传递过来。

**【叮!持续‘善念助人’行为(支持家庭创业,共同面对困难)。】**

**【行为评价:良好。】**

**【获得积分:+2!】**

**【当前积分:3点】** (之前制作星空瓶后为0点,持续支持家人行动缓慢积累)

**【被动增益:‘暖阳相伴’效果持续稳定。】**

积分缓慢增长,系统似乎也在肯定他们的努力。徐玲看着瓶子里明亮的光芒,感受着那份来自张云的、穿越空间传递而来的陪伴和力量,疲惫的心渐渐安定下来。她集中精神,将自己的担忧、对明天的期许、以及对他深深的感激,也默默注入瓶中。

瓶子里的光芒似乎更加温润了几分,像在无声地回应。

与此同时,在陈大伟那间拥挤的小屋里(为了省钱,张云没住招待所,暂时挤在陈大伟这里),张云也毫无睡意。他趴在床上,借着台灯的光,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计算着还差多少材料钱,琢磨着明天去消防科该怎么磨。他拿起枕边那只彩色玻璃纸千纸鹤,指尖传来熟悉的暖意和徐玲的气息。

他抬头望向窗外省城灰蒙蒙的夜空,又转头望向北方棉纺城的方向,嘴角弯起一个温暖而坚定的弧度。玲玲,再坚持一下。等执照下来,等铺子开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咱们的路,还长着呢。

星光瓶在徐玲窗台闪烁,纸鹤在张云枕边温暖。纵使前路荆棘密布,纵使现实冰冷坚硬,两颗年轻的心,在共同的奋斗和无声的守望中,紧紧相连,互为灯塔,照亮着彼此,也照亮着那条充满挑战却也充满希望的“光明正大”之路。这路,注定崎岖,但每一步,都踏得无比坚实,因为肩并肩的,是他们共同的选择和沉甸甸的情谊。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