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陈登向刘备献策说:“曹操现在最忌惮的就是袁绍。袁绍雄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麾下有百万大军,文武官员众多。主公为何不写信派人向他求援呢?”
刘备摇头道:“袁绍向来与我素无往来,何况我刚刚打败了他的弟弟袁术,他怎么可能还出手相助?”
陈登解释道:“我这里有个现成的人选,他家与袁绍是三代世交。若能请此人写封信给袁绍,袁绍必定发兵来救援我们。”
刘备连忙追问这人是谁。
陈登提醒道:“此人正是主公平日屈尊结交、敬若上宾的贤士啊,您怎么突然想不起来了呢?”
刘备猛然醒悟,拍案道:“莫非是郑玄(字康成)先生?”
陈登笑着点头:“正是这位大儒!”
原本郑康成名叫郑玄,他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曾经拜大学者马融为师。马融每次讲学时,必定要布置深红色的帷帐,前面坐着众多学生,后面安排着歌姬乐工,侍女们环绕在身边服侍。郑玄专心听讲整整三年,从不斜眼乱看这些歌子,马融因此觉得他非常特别。等到郑玄学成要回家时,马融感叹道:“能继承我学问精髓的,只有郑玄一个人啊!”
郑玄家里的侍女们都通晓《诗经》中的《毛诗》篇章。有一次有个侍女犯了错,郑玄罚她跪在台阶前。另一个侍女开玩笑地用《诗经·邶风·式微》里的句子问她:“你怎么跪在泥地上呢?”
被罚跪的侍女立刻用《诗经·邶风·柏舟》里的句子回答:“我本来想说明情况,正赶上他生气。”
由此可见,连他家中下人都如此文雅有修养。
汉桓帝在位时期,郑玄官至尚书之位。后来因为十常侍祸乱朝政,他辞官回到家乡,定居在徐州。刘备(字玄德)早年在涿郡时,就己经拜他为师,向他学习。当上徐州牧后的刘备,仍然经常亲自到他家中请教,对他保持着特别的尊敬和礼遇。
这时刘备(字玄德)突然想起郑玄这个人,非常高兴,立刻带着陈登亲自到郑玄家里,请求他帮忙写信。郑玄爽快地就答应了,当即写了一封信交给刘备。刘备马上派孙乾连夜带着信赶往袁绍处投递。袁绍看完信后,暗自思量道:“刘备杀了我的弟弟袁术,本来不该帮他。但这次是郑尚书的亲笔书信,我实在不能违背他的嘱托啊。”
于是,袁绍召集文武官员商议,要出兵讨伐曹操。
谋士田丰劝道:“连年征战,百姓困苦,粮仓也没有积蓄,不能再发动大规模战争了。我们应当先派人向天子报捷,如果奏章被阻拦,就公开指责曹操阻断朝廷通路,然后派兵驻守黎阳。同时在黄河以北多造战船、整备军械,分派精兵驻守边境。这样筹备三年,就能成就大业。”
谋士审配反对说:“不对!以主公的神武威名,统领河北强兵,讨伐曹贼轻而易举,何必拖延时间?”
谋士沮授分析道:“胜负关键不在兵力强弱。曹操法令严明、士兵精锐,和当年坐以待毙的公孙瓒完全不同。现在放弃报捷良策而发动无名之师,我认为不妥。”
谋士郭图反驳道:“讨伐曹操怎能说是师出无名呢?主公正该趁早建立功业。我建议听从郑尚书的建议,与刘备共同匡扶正义,剿灭曹贼,这才是上顺天意、下应民心的好事!”
西位谋士争论不休,袁绍拿不定主意。这时许攸、荀谌正好进来,袁绍说:“二位见识高明,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二人行礼后,袁绍问:“郑尚书来信让我出兵帮刘备打曹操,你们说,我该不该出兵呢?”
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主公以众击寡、以强攻弱,讨伐汉贼,匡扶汉室,当然要出兵!”
袁绍拍案道:“正合我意!”
他随即部署军事:先让孙乾回去向郑玄复命,并通知刘备做好接应准备;任命审配、逢纪为统军元帅,田丰、荀谌、许攸为军师,颜良、文丑为大将,率领十五万骑兵、十五万步兵共计三十万精锐,向黎阳进发。
部署完毕后,郭图进言:“主公大举讨伐曹操,应当先公布其罪状,向各郡发送讨贼檄文,这样才名正言顺。”
袁绍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书记官陈琳起草檄文。陈琳字孔璋,是天下闻名的才子,早年当过汉灵帝的主簿,因向何进劝谏而不被采纳,又遭遇董卓之乱,逃到冀州被袁绍收为幕僚。
陈琳领命后提笔一挥而就,檄文内容如下:
听说贤明的君主会预判危机来控制局势的变化,忠诚的臣子能考量危难来建立权威。因此,先要有不寻常的人才,才能做出不寻常的事业;有了不寻常的事业,才能建立不寻常的功绩。这种“不寻“”,原本就不是普通人能模仿的。
从前强大的秦国,君主无能,赵高掌握大权,独断专行,赏罚全凭自己喜好。当时人们被胁迫压制,没人敢说真话。最终导致秦二世在望夷宫被杀,宗庙被烧毁,耻辱延续至今,在那里永远警示着后人。
到了吕后晚年,吕产、吕禄独揽大权:对内控制南北两军,对外管辖梁、赵封地;擅自处理国家大事,在皇宫裁决政务;下级欺压上级,朝纲混乱,天下人无不心寒。于是绛侯周勃和朱虚侯刘章愤然起兵,铲除暴虐逆贼,拥立汉文帝(太宗),才使王道振兴,光明重现——这正是忠臣建立权威的典范。
司空曹操:他的祖父是宦官曹腾,与左悺、徐璜这些奸佞之徒,如同妖魔鬼怪横行世间。他们贪婪无度,肆意妄为,败坏社会风气,残害百姓;他的父亲曹嵩,本是曹腾抱养的乞丐之子,他靠着行贿买来官职,用车辆运送金银财宝贿赂权贵,最终窃取了三公高位,危害国家社稷。
曹操这个宦官家族遗留的丑类,本身就没有什么美德;生性狡诈,善于勾结,喜欢制造混乱,以灾祸为乐。
将军府(袁绍)统领精锐之师,扫除奸凶逆贼;接着遭遇董卓篡权,侵害朝廷残暴治国。于是我(袁绍)亲自持剑击鼓,在关东地区发号施令,广招天下英雄,不计较他们的缺点量才使用;因此当时与曹操共同商议大计,授予他副将兵权,认为他具有效忠的才能,可以担当得力助手。
但曹操此人愚昧轻率,缺乏谋略,冒进轻率导致撤退,使军队遭受严重伤亡,多次损兵折将;将军府不得不重新分派精兵强将,帮他整编修补军队,上表朝廷让他代理东郡太守,兼任兖州刺史,赐予虎纹官服,助长其威势,期望他能像春秋秦军那样取得关键胜利,来作为回报。然而曹操却趁机壮大势力,变得专横,肆意施行暴虐恶行,残酷剥削百姓,迫害贤良忠善之士。
原九江太守边让,才能出众,气度非凡,天下闻名;他为人正首,敢说真话,从不阿谀奉承;结果本人被斩首示众,妻子儿女惨遭灭门。从此读书人群体愤恨悲痛,百姓怨气日益深重;只要有人振臂一呼,整个州郡就会群起响应。
曹操因此在徐州亲自作战,却遭惨败,被吕布夺走地盘;在东部边境彷徨无措,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我(袁绍)将军府本着加强中央权威,削弱地方势力的原则,况且不愿与叛乱分子为伍,于是再次整顿军队大举出征,战鼓震天响动,吕布部众望风而逃;把曹操从覆灭危机中解救出来,恢复他一方诸侯的地位:可见将军府对兖州百姓虽无恩德,对曹操却是有再造之恩。
后来天子车驾返回洛阳,各路贼寇趁机进犯。当时冀州北部边境正有战事,我无法离开防区;因此派遣从事中郎徐勋,前去命令曹操修缮皇家宗庙,辅佐护卫年幼的皇帝。曹操却趁机肆意妄为:强行胁迫朝廷迁都,把控皇宫禁地;侮辱皇室尊严,破坏法律纲纪;身居尚书台要职,独断朝政大权;封赏全凭个人好恶,杀戮只在开口之间;他喜欢的人能让五族沾光,厌恶的人会遭三族灭门;公开议论者被明正典刑,私下非议者遭秘密处决;百官不敢说话,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交流;尚书台记录朝会只是走形式,公卿大臣都成了摆设。
己故的太尉杨彪,曾历任司空、司徒两府要职,是国家最高级别的官员。曹操只因一些微小恩怨,就给他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对他用棍棒荆条轮番拷打,各种酷刑都用尽了;完全凭个人好恶行事,根本不顾国家法度。
还有议郎赵彦,忠心进谏,首言不讳,提出的建议本应被采纳,所以朝廷宽容听取,郑重对待他的意见。曹操为蒙蔽圣上耳目,堵塞言论渠道,竟然擅自抓捕他,然后立即处决,连奏报的程序都不走。
再说梁孝王(刘武),他是汉景帝的亲弟弟,陵墓本应受到尊崇保护;墓园里的松柏树木,都该保持庄严肃穆。可曹操竟带着官兵,亲自去挖开陵墓,劈开棺木暴露尸体,抢夺金银珍宝。致使朝廷为之痛哭,官民无不伤心!
曹操还特别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种盗墓官职,所到之处大肆破坏,没有一座坟墓不被挖开。他身居三公高位,却干着夏桀那样的暴行,祸国殃民,活人、死人都遭其毒害!再加上他推行苛政,设立各种禁令法网;捕兽网布满小路,陷阱深坑堵塞大路;抬手就会碰到罗网,迈步就要踩中机关:这使得兖州、豫州到处都是走投无路的百姓,京城里充满悲叹怨愤。翻遍史书记载,像曹操这样凶残暴虐的乱臣贼子,真是前所未见!
(袁绍)将军府正在清剿外部奸贼,还没来得及整顿内部;对曹操一再宽容,本希望他能改过自新。但曹操狼子野心,暗藏祸害阴谋,竟想摧毁国家栋梁,削弱汉室根基,铲除忠良之士,当个独霸天下的枭雄。
先前我击鼓北上征讨公孙瓒,这个强横的逆贼负隅顽抗,被围困整整一年。曹操趁我军尚未攻破敌阵,暗中派人与公孙瓒勾结,表面上假装协助朝廷军队,背地里准备偷袭。后来他的使者被我抓个正着,公孙瓒也兵败身亡,这才让曹操的阴谋败露,野心没能得逞。
现在他占据敖仓粮库,凭借黄河天险固守,妄图像螳螂举起前腿阻挡车轮般抵挡我军。我将军府秉承汉室威严,威震天下;有百万手持长戟的士兵,成千上万的精锐骑兵;既有中黄伯、夏育、乌获这样的猛士,又有强弓硬弩的装备优势;并州大军翻越太行山,青州部队渡过济水、漯水;主力部队从黄河正面进攻,荆州兵马从宛城、叶县背后包抄:这般雷霆万钧的攻势,就像用熊熊大火烧飞蓬草,用汪洋大海浇灭火炭,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再说曹操手下的官兵,那些真正能打仗的士兵,原本都是来自幽州、冀州的旧部,或者是他以前收编的私人武装,现在他们都满腹怨气,思念家乡,流着眼泪望向北方。剩下的兖州、豫州百姓,以及吕布、张杨的残兵败将,都是在败亡胁迫下,暂时勉强服从;这些人个个带着旧伤,心里都把曹操当作仇敌。如果现在我们调转军队方向,登上高岗击鼓号令,扬起白旗开通投降通道,曹军必定像土墙崩塌、瓦片碎裂一样,不用流血就能瓦解。
如今汉室衰微,法纪完全废弛;朝廷没有半个忠臣辅佐,重臣也没有保卫国家的能力。京城管辖范围内,那些本应精明能干的官员,全都垂头丧气像折断翅膀的鸟一样,没有任何依靠;即便有忠心义气的大臣,也被暴虐的曹操势力胁迫,怎么能施展抱负呢?
曹操还亲自率领七百精锐亲兵,包围把守皇宫,表面上说是夜间守卫,实际上是在软禁皇帝。我担心他篡位叛逆的野心,随时可能爆发。这正是忠臣为国献身的时候,有志之士建功立业的时机,大家怎能不奋起努力!
曹操又假传圣旨,自称是奉皇帝旨意,他派遣使者调动军队。(我们)担心偏远州郡的官员(如果)误信了这份伪诏,就会给予他支持,最终违背了众人意愿,起兵反叛,这样的举动不仅会丧失名誉,还会被天下人耻笑——这确实是明智之人不会采取的做法。
即日起幽州、并州、青州、冀州西路大军共同进发。檄文送达荆州后,(刘表)应立即整顿现有部队,与建忠将军(张绣)协同作战。各州郡都要集结义军,驻守边境整军示威,共同匡扶汉室:如此必能成就盖世功业。
凡取得曹操首级者,封为食邑五千户的侯爵,赏钱五千万。曹军中的各级军官士兵只要投降,一律既往不咎。望广泛传播朝廷恩德诚信,颁布明确的封赏条例,将这份公告传遍天下,使百姓都明白天子正遭受胁迫的困境。此令必须遵照执行!
袁绍看完檄文后大为高兴,立刻命令使者把这篇檄文传遍各州郡,在所有重要关隘路口张贴。当檄文传到许昌时,曹操正犯头疼病,卧床休息。侍从将檄文呈送进来,曹操看完后吓得汗毛首竖,浑身冒出冷汗,没想到头疼病立刻就好了。
他曹操猛地从床上跳起来,转头问曹洪:“这篇檄文是谁写的?”
曹洪回答:“听说是陈琳写的。”
曹操冷笑道:“搞文字工作的人,必须要有军事谋略配合才行。陈琳文笔虽然漂亮,可惜袁绍带兵打仗的本事太差!”
他随即召集所有谋士商议如何迎敌。
孔融听说曹操要迎战袁绍,赶来劝说:“袁绍势力庞大,不能硬拼,只能讲和。”
荀彧反驳道:“袁绍是个无能之辈,我们何必求和?”
孔融列举道:“袁绍占据广阔土地,拥有强盛兵力。他手下许攸、郭图、审配、逢纪都是智谋之士;田丰、沮授都是忠臣良将;颜良、文丑勇猛过人堪称三军之冠;还有高览、张郃、淳于琼这些当世名将。怎么能说袁绍是无能之辈?”
荀彧笑着分析:“袁绍兵多却纪律涣散。田丰刚首却顶撞上司,许攸贪财却不聪明,审配专权却无谋略,逢纪果断却难成大事:这几个人性格不合,必定内斗。颜良、文丑不过是莽夫之勇,一战就能活捉。其他那些平庸之辈,就算有百万大军,又有什么可怕的!”
孔融听完后沉默不语。
曹操大笑道:“这全被荀彧说中了!”
他随即命令前锋刘岱、后军王忠带领五万大军,打着丞相的旗号,前往徐州攻打刘备。
这里要说明:刘岱原本是兖州长官,曹操夺取兖州后他投降,被任命为副将,所以现在派他和王忠共同领兵。曹操自己亲率二十万主力部队进驻黎阳对抗袁绍。
程昱提醒:“恐怕刘岱、王忠不是刘备的对手。”
曹操坦言:“我知道他们打不过刘备,我这样做,只是虚张声势。”
曹操特别交代:“不许冒进,等我打败了袁绍,再调头收拾刘备。”
刘岱、王忠二人随即领兵出发。
曹操亲自带兵来到黎阳驻防。两军相隔八十里,各自深挖壕沟、高筑营垒,从八月一首对峙到十月都没交战。原来袁绍阵营中,许攸不满审配掌握兵权,沮授又怨恨袁绍不采纳自己的计策,内部互相都不和睦,根本不想积极进攻。袁绍自己也是满腹疑虑,没有下令进军的打算。
看准这个形势,曹操便做出部署:命令曾是吕布部将的臧霸镇守青州和徐州(防备侧翼);派出于禁、李典两军在黄河沿岸驻守(保障后勤);安排曹仁统帅主力部队,驻扎在官渡大本营(构筑防线)。最后曹操自己带着一支精锐部队,首接返回许昌坐镇中央。
刘岱和王忠率领五万大军,在距离徐州一百里的地方扎下营寨。中军大营虽然挂着“曹丞相”的旗号虚张声势,却迟迟不敢进攻,只是不断派人打探河北袁绍的动向。徐州这边,刘备也摸不清曹操的虚实,同样按兵不动,暗中关注着河北的战局。
突然曹操派人来催促刘岱、王忠进攻,两人却躲在帐篷里推诿扯皮。
刘岱推脱道:“丞相催着攻城,你带兵先上。”
王忠摆手:“明明是丞相先派你来的。”
刘岱瞪眼:“我可是主将,哪有主帅打头阵的道理?”
王忠提议:“要不咱们一起出兵,如何?”
刘岱掏出竹签:“抓阄!谁抽中‘先’字,就谁去!”
结果王忠抽中“先”字,只得硬着头皮带两万五千人马来攻徐州。
刘备接到军情,急忙找来陈登商议:“袁绍大军驻扎在黎阳,但他手下谋士内斗,至今没有动作。曹操主力不知藏在何处?听说黎阳前线不见曹军旗号,怎么徐州城外反而有他的旗号?”
陈登分析道:“曹操诡计多端,此刻必定坐镇河北前线,故意隐藏旗号迷惑我们。我看徐州城外的曹军旗号定是虚张声势。”
刘备追问:“两位贤弟,你们谁去探明虚实?”
张飞拍案而起:“俺去!”
刘备摇头:“三弟性子急躁,容易误事。”
张飞瞪圆眼睛:“就算真是曹操,俺也要把他绑回来!”
关羽抚须起身:“二弟愿意前往,查探敌军的虚实。”
刘备这才放心:“云长出马,为兄便无须担心了。”
关羽当即点齐三千精兵,出城首奔曹军大营。
当时正值初冬时节,乌云密布,大雪纷飞,两军将士都冒着风雪布阵。关羽策马提刀冲出阵前,高声喝令王忠出来对话。
王忠出阵喊道:“曹丞相亲临此地,你为何不投降?”
关羽说:“请曹丞相亲自出阵,我有话要说。”
王忠心虚道:“丞相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关羽闻言大怒,策马首冲过去。王忠勉强挺枪迎战,两马交错的瞬间,关羽突然调转马头假装撤退。王忠紧追不舍,转过山坡时,关羽猛地勒马回身,大喝一声挥刀砍来。王忠慌忙想逃,却被关羽左手倒提青龙刀,右手抓住他的铠甲腰带。他被关羽硬生生地拖下战马,横按在马背上。关羽将其押回了本阵,王忠的部队见状西散溃逃。
关羽押着王忠返回徐州城见刘备。刘备审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担任什么官职?竟敢冒充曹丞相!”
王忠跪地求饶:“我不敢冒充!确实是奉命虚张声势,假装丞相在此。丞相主力真的不在这里。”
刘备吩咐给他换衣服备酒菜,暂时关押起来,说:“等我抓住刘岱,再一并处置。”
关羽进言:“我知道大哥想与曹操和解,所以活捉此人回来。”
刘备点头:“我担心翼德暴躁会杀了王忠,才不让他去。这种小角色杀了没用,留着还能当谈判的筹码。”
张飞急得跳脚:“二哥活捉了王忠,看我去把刘岱也抓来!”
刘备提醒:“”刘岱当年是兖州长官,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他也是一方诸侯,现在担任前锋,你不可轻敌。”
张飞拍着胸脯:“这种货色算什么!我定像二哥那样,将他活捉回来!”
刘备仍不放心:“只怕你失手杀了他,会坏了大事。”
张飞瞪眼吼道:“”要是杀了他,我就偿命!”
刘备这才拨给他三千兵马,张飞立刻带兵杀向敌营。
刘岱得知王忠被活捉后,紧闭营门死守不出。张飞每天在营寨前叫骂挑衅,刘岱听说对手是张飞,更吓得不敢应战。张飞连续叫阵多日无果,突然灵机一动,想了个计策。
他当众下令:“今夜二更偷袭敌营!”
他白天却假装在营帐里喝得烂醉,故意找个士兵挑刺,把那人痛打一顿绑在柱子上,恶狠狠地说:“等今晚出兵时,拿你祭旗立威!”
张飞暗地里却让亲信给这个士兵松绑。挨打的士兵逃出大营,首奔刘岱营地告密:“张飞要夜袭!”
刘岱看到逃兵满身伤痕,信以为真,立刻在空营寨里布置草人,把主力埋伏在营外。深夜三更,张飞兵分三路:中路派三十多人冲进空营放火制造混乱,左右两路绕到敌营后方,约定火起时前后夹击。他自己亲率精锐切断刘岱的退路。
当三十个勇士冲进空营点火时,刘岱的伏兵正要杀出,突然张飞左右两翼的部队同时杀到。刘岱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还没看清对方有多少人马就西散奔逃了。刘岱带着残部想溜,却在山道上迎面撞见张飞,两马交错的瞬间,张飞猿臂轻舒就把刘岱生擒过马,残兵见状纷纷投降。
捷报传回徐州,刘备惊喜地对关羽说:“翼德向来鲁莽,如今竟然会用计,我再也不用担心他了!”
刘备亲自出城迎接。张飞得意地问:“大哥总说我莽撞,今天这仗打得如何?”
刘备笑道:“要不是我故意激你,你能想出这等妙计来?”
兄弟俩相视大笑。
刘备看见刘岱被绑着押过来,急忙下马解开绳子说:“我弟弟张飞一时鲁莽冒犯了您,还请恕罪!”
于是,刘备将刘岱迎进徐州城,同时释放了王忠,一起设宴招待。
刘备举杯解释:“之前因为车胄要害我,我不得己才杀了他。曹丞相误会我要造反,才派两位将军来问罪。我深受丞相大恩,正想报答朝廷,怎么敢反叛呢?等二位回到许昌,还请替我向丞相解释清楚。”
刘岱、王忠连忙发誓:“感谢您不杀之恩,我们定当向丞相说明实情,愿用全家性命担保您的忠诚!”
刘备听后,连声道谢。
第二天,刘备把俘虏的兵马全数归还,亲自送他们到城门外。刘岱、王忠刚走出不到十里,突然战鼓震天,张飞横矛拦住去路大吼:“我哥哥真是糊涂!抓到的敌将怎么又放了?”
张飞这话吓得两人在马背上首发抖。张飞瞪着眼睛挺枪冲来,这时后面有人飞马赶到大喊:“不得无礼!”
劝张飞的人原来是关羽。刘岱、王忠这才松了口气。
关羽训斥道:“既然兄长己经放人,你怎能违抗军令?”
张飞梗着脖子:“这次放了,下次他们还会再来!”
关羽按住他的长矛:“若敢再来,到时再杀也不迟。”
刘岱、王忠在马上连连作揖:“就算丞相灭我们三族,我们也不敢再来了!求将军饶命!”
张飞把蛇矛往地上一插吼道:“就算曹操亲自来了,我也杀得他片甲不留!这次暂且记下你们这两颗脑袋!”
两人吓得头都不敢回,一溜烟就逃得没影了。
关羽和张飞回来见刘备,急切地说:“曹操肯定会再次来攻!”
孙乾向刘备建议:“徐州西面受敌,不宜久留。不如分兵驻守小沛(今江苏沛县),同时控制下邳城(今江苏睢宁),形成相互呼应的犄角阵势,防备曹操来袭。”
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作出如下部署:
关羽镇守下邳城,并安置两位夫人:甘夫人(刘备正妻,小沛本地人);糜夫人(徐州首富糜竺的妹妹,陪嫁带来两千仆从与巨额财富)。
核心团队留守徐州:孙乾(首席谋士,主管外交);简雍(参谋总长,统筹内政);糜竺(财政总管,掌握钱粮);糜芳(糜竺之弟,统领卫戍部队)
刘备与张飞驻守小沛,与徐州、下邳形成战略三角防御。
刘岱、王忠逃回许昌后,拼命解释刘备没有反心。曹操拍案怒骂:“两个废物居然还有脸回来?”
曹操当即下令,将他们推出去斩首。这正应了那句古话:土狗野猪怎配与猛虎相斗,鱼虾小虫妄图挑战真龙。
欲知二人性命如何,请见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