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第20章 三国演义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作者:
大雨天天下
本章字数:
4224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不一会儿,一位清瘦、鬓角微白的老者走了进来。

进了水仙阁里,老者弯了弯腰道:“老朽杨承安,见过栖息酒楼少爷。”

“老杨,就这么叫你吧,你看看这几张纸值多少钱?”孙衍叫道,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了《三国演义》的前三章。

“咦,不错,故事很精彩,很是吸引人,历史和传说相互结合。”杨承安抚了抚须,微笑道

“咦,老杨,你还有几分见识嘛,能说出这话来。”孙衍赞了一句。

“老朽毕竟读过书的,虽然连童生都中不了。但好坏还是能看出来的。”杨承安笑道。

当然好,这可是西大名著,可以当得成瑰宝了。王芳乐心说。

“你就首说吧,值多少钱?酒楼最近听爹说可是没什么起色?老是被景观酒楼打压。”孙衍有点沮丧道。

“少爷问起,我提供二种方案,不知文章作者是谁?”说到酒楼没起色,杨承安有些微惊道。

孙衍明白,这些说书人与酒楼相互依存,酒楼给说书人提供了场所,避免了说书人的风吹雨淋,但若是长时间客人不见涨,酒楼也要换读书人的。

“作者你先不用理会,你就说说你的二种方案吧。”孙衍见王芳乐微微摇了摇头,知道他不欲站出来。

“第一种,一口价,我给100银子买断这个故事,包括后继的完整故事。”杨承安咬牙说道。

孙衍不言语,他也不知道这个故事值多少钱。

“第二种,前三章我以十两银子买断,以后每一章我出二两银子。也是买断,写这个故事的人不能再卖与他人,如何?”

这却是公道,出几章给多少钱,相互间童叟无欺。不过,一见面,就给一百两,是看在酒楼少东家的面子上了,也是相信孙衍的品德,王芳乐相信如果自己卖,决卖不出这个高价。

只是酒楼生意出了问题,也是事实。说书人的收入全靠客人打赏,天天才子佳人的,估计也听腻味了,想换换口味的大有人在。

诸班机缘巧合下,才让说书人给出了这个高价。要知道,城里的作坊一个月也不过二三两银子。

见孙衍望了过来,王芳乐微微点了点头。用手比划了一个二,《三国演义》可是一百多章,一章二两银子,全买断才一百两,傻子也知道如何选择了。

“行,就按老杨你说的第二种方案吧,每次我会把内容给你,你按章付费就是。”孙衍老神在在地道。每次都要经过他手,岂不是他可以先睹为快了。

杨承安收下这三章,又从怀里给出了十两银子道:“如此就钱货两清了。”

孙衍点点头,接过十两银子的银锭,眼中有些不舍道,“钱货两清。”顿了顿,又说,“后面的己经写了有三十章,以后我会给你。”

“如此,老朽告辞了。”

“你后面的章节可要尽快交给我。”孙衍半公半私的道。

“放心,回去镇里就给你。以后,若有人问起,你一律说,是一个朋友写的。他不想受到打扰。”王芳乐皱着眉,而后又笑道。

其实《三国演义》后面的章节他放在空间中,现在就可以拿出来,只是未免有些惊世骇俗了。

“放心,这个都是小事。”

两人议定,出了酒店,好不容易来县里一趟,王芳乐也给奶奶买了个步摇,给爹娘买了一些梳蓖铜镜,给各位婶婶深衣、针线包什么的,大丫要出嫁了,也给她买了些胭脂。

往背上一背,和同员们一同回镇里了。

回到镇里的路上,却是思量:大婶她们的店铺生意还不错,是该在县里也买上个店铺,大伯做买卖也可以轻松些,以后在县里也有个落脚的地方,不过暂时不着急。

回到镇里,安心就读,只是不时被孙衍催稿,说是说书的效果不错,酒楼来的客人不断上升啥的,王芳乐不由哑然失笑,没想到古时也有催书的。

期间只是大丫出嫁的时候回了趟村里。也把给奶奶、爹娘和各位婶婶的礼物送上。

被赵盈盈说了一通,乱花钱啥的,脸上却是笑开了花。把写小说卖给说书先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毕竟现在没分家,赚了钱还是要说明的。

说是自己无聊了,就写一本书,还给大家来上一段。他说话还是童音,说临江仙时,说不出那种沧桑感,但大家也哈哈大笑。

王芳乐读书很好,众人是知道的,很是放心。

大丫就要出嫁了,王芳乐送上胭脂。出嫁当日,穿着新衣,披着红盖头,本来应该王芳乐背出去,但王芳乐太小,王老六背了出去,到了大门口,才坐上轿子。

村里开采石炭了己经在朝廷控制下开采了,村里有不少年轻青壮倒是去了石炭矿开采,王芳乐闻言,倒是心里叹了口气,现在通风不便,希望不要出现矿难吧。

期未老试来了,出了个试贴题:

题目:赋得“耕读传家”(五言六韵试帖诗)

要求:

1、首联点题,中二联对仗,末联颂圣。

2、押“家、华、麻、花”韵(平水韵下平六麻)。

孙衍等人倒是答出来了,王芳乐答:

陇亩勤春耒,灯窗夜五车。蓑衣沾杏雨,墨沼漾芹霞。

(在《平水韵》中,“车”和“霞”同属于 下平声【六麻】韵部。查证过。)

李先生点头通过后,首接宣布王芳乐、孙衍二人进入甲班。

虽然王芳乐不过六岁,孙衍八岁,二人同时进入甲班,众人对此倒是没有异议,,试贴题甲乙班是相同的,毕竟答案公开了,你若不服气,你写一首出来试试?接着是农忙季节,私塾放假一个月。

此时是农耕社会,朝廷从上到下都对农业收成极度依赖,王芳乐在写了几期稿件后,便对大婶说了,要回村里捡捡麦穗。

没想到,半路时听闻石炭矿塌方了,远处的王芳乐顿时大急,骡子赶得飞快,往村里赶,路上隔壁清松村的人也有在矿上的。唉,成为难兄难弟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