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宠:撩拨高冷大佬做靠山

第14章 杏坛初立:她为高考铺就基石

加入书架
书名:
七零娇宠:撩拨高冷大佬做靠山
作者:
半庭桂雨
本章字数:
5116
更新时间:
2025-07-07

秋收后的庵西村浸在一片谷物晒燥的甜香里,场院的谷堆像金黄的小山,村口老槐树的叶子开始染上秋霜的红。

温宁抱着一摞用废报纸订成的笔记本,踩着田埂上的薄霜去找村书记。

裤脚沾着的草屑上凝着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如同她此刻心里亮堂的打算。

村书记王大山的办公室是间土坯房,墙上糊着历年的《人民日报》,毛主席画像下摆着张掉漆的木桌。

温宁敲门时,正听见里面传来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声响。

“进!”

温宁推门进去,王大山抬头看见是她,停下算盘:“温宁啊,有事?秋收刚忙完,不多歇着?”

“书记,我是有事想跟您商量。”温宁把笔记本放在桌上,开门见山,“我想跟您说说村小学的事儿。”

王大山叹了口气,摸出旱烟袋:“小学那事儿,我知道。

破庙漏风,没老师,娃们都野在地里……可咱村穷,没条件啊。”

“我知道村里难。”温宁看着墙上“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语气恳切,“可越是穷,越得让娃们识字。

不然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啥时候能有出息?我看庵西村的娃们都挺聪明,就是没机会上学。”

她想起穿越后第一次看见拴柱趴在石桌上用树枝写字的样子,那孩子眼里的光让她心头一震。

前世在大厂打工时,她见过太多因没文化而被困在底层的人,深知知识是打破命运枷锁的钥匙。

“我想当村小学的老师。”温宁首视着王大山的眼睛,“不要工分补贴,只要村里能腾出那间破庙,我自己想办法收拾。

教材我来编,学生我来招。”

王大山吧嗒着旱烟,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省城来的娇娇女。

她穿着打补丁的蓝布褂子,头发简单地束在脑后,脸上没了刚来那会儿的娇气,多了几分土地赋予的踏实。

“温宁啊,你是省城局长家的闺女,能有这份心,叔心里感激。”

王大山磕了磕烟袋锅,“可这当老师不是闹着玩的,苦着呢。破庙冬天透风,夏天漏雨,娃们皮得很,还得跑家串户去劝学……”

“我知道苦。”温宁语气坚定,“我来庵西村这么久,啥苦没吃过?种地、挑粪、打农药,哪样没干过?

当老师至少能让我觉得,干的是有盼头的事儿。”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听说国家可能要恢复高考了。

我当老师,正好能一边教书一边复习。以后要是考上大学,也算给咱村争了光不是?”

“恢复高考?”王大山眼睛一亮。这消息他也听镇上干部隐约提过,但没敢当真。

见温宁说得笃定,他心里也燃起了希望。要是村里能出个大学生,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你这丫头,心里想得挺长远啊!”王大山哈哈大笑,一拍桌子,“好!

既然你有这决心,叔支持你!那破庙明天就叫人收拾出来,缺啥少啥你尽管说,村里能帮的一定帮!”

得了书记的准信,温宁心里一块大石落了地。她没想到这么顺利,大概是“恢复高考”西个字触动了王大山。

这个年代,没有什么比“知识改变命运”更能点燃希望了。

从书记办公室出来,温宁立刻去找李红和冯晓。两人正在知青点晒红薯干,听她说要当村小老师,都兴奋得跳起来。

“太好了温宁!你当老师,娃们可有福了!”李红搓着手,“我跟你说,拴柱那小子早就想学了,就是没人教。”

冯晓也点头:“我这儿有本旧算术书,你看看能用不?还有我妈给我寄的识字卡片。”

温宁感动得眼眶发热:“谢谢你们!等教室收拾好了,还得麻烦你们帮忙呢。”

接下来的几天,温宁带着李红、冯晓和几个热心的老乡,开始收拾村东头的破庙。

庙门的“佛光普照”匾额早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屋里蛛网密布,墙角堆着干草。

她们先把神像请出去,用黄土拌着麦秸糊墙,又去山上砍了些木头,请木匠打了几张简易的课桌板凳。

周继淮得知消息后,特意请了半天假过来帮忙。

他没穿警服,穿着便装,袖子挽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小臂,抡起斧头劈柴的样子引得几个小媳妇偷偷观望。

“你怎么来了?不用上班吗?”温宁递给他一块湿毛巾。

周继淮擦了把汗,眼神落在她沾着泥点的脸上,嘴角微勾:“跟队长请了假。”

他拿起一块木板,用刨子仔细打磨,“听说你要当老师了?”

“嗯。”温宁蹲在地上分拣钉子,“这样既能帮村里,又能顺便复习。”

周继淮动作一顿,抬眼看她:“复习什么?”

温宁狡黠地笑了笑,凑近他低声说:“当然是复习高考啊。我可等着恢复高考后,考去首都呢!”

周继淮握着刨子的手紧了紧,深邃的眼眸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首都……”他低声重复,目光投向远方,“是该去看看。”

温宁没注意到他语气里的深意,只顾着憧憬:“等我考上大学,你可得带我去看天安门,吃全聚德烤鸭!”

“好。”周继淮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心里软得一塌糊涂,“都带你去。”

有了周继淮这个“壮劳力”,教室收拾得飞快。

他不仅打了新桌椅,还把漏风的窗户钉上了塑料布,又在墙角砌了个小火炉。温宁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室,心里充满了感激。

开学那天,温宁站在黑板前,看着底下坐着的十几个孩子。最大的拴柱十三岁,最小的丫蛋才五岁,个个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她。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老师,温宁。”

温宁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温宁”两个字,“从今天起,我教大家识字、算数、唱歌。”

她先教了个“人”字,又教了“天、地、日、月”。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拴柱更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看着他们趴在木板桌上一笔一划写字的样子,温宁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下课后,周继淮来了,手里提着个布包。他把布包递给温宁:“镇上供销社找到的,旧高中课本。”

温宁打开一看,眼睛都亮了:“周继淮,你太厉害了!这可是宝贝啊!”在这个年代,旧课本比金子还珍贵。

周继淮看着她欣喜的样子,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好好学,我等你考上大学。”

“嗯!”温宁重重点头,把课本紧紧抱在怀里。

夕阳透过塑料布窗户,洒在崭新的课桌上,也洒在温宁和周继淮身上。

窗外,李红和冯晓正在给孩子们分发温宁用红薯干做的“奖励零食”,笑声清脆。

温宁知道,当老师这条路很苦,备战高考更是充满未知。

但她有信心,也有决心。她不仅要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也要为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点亮一盏灯。而周继淮,就是她奋斗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远处,宋衡玉和蒋东原还在为工农兵大学的指标明争暗斗,但温宁己经无暇顾及。

她的目光,早己投向了一年后的高考考场,投向了更广阔的未来。庵西村的这间破庙教室,将是她梦想起航的地方。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