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教我们如何相爱

第6章 异地恋的脆弱:深夜电话里的疲惫与猜疑

加入书架
书名:
遗憾教我们如何相爱
作者:
砺行逐光
本章字数:
506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大洋彼岸的距离,十二小时的时差,像一道无形的鸿沟,将江临川和叶沁莹彻底隔开在世界的两端。

最初的几周,凭借着机场离别前未能宣泄的情绪和一丝残存的、试图证明什么的不甘,两人都努力维系着联系。微信消息频繁,照片分享不断,视频通话也尽量凑着彼此都清醒的时间。江临川努力描述着本地国企工作的琐碎日常,试图让她感觉他还在身边;叶沁莹则分享着异国校园的新奇见闻和课业压力,努力显得积极投入。

然而,热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消磨和时差的残酷。江临川朝九晚五,下班后己是国内的深夜;叶沁莹的白天,恰好是江临川沉入梦乡的后半夜。能重合的、清醒的交流窗口,被挤压得越来越窄,只剩下清晨江临川睡眼惺忪的问候,和深夜叶沁莹强打精神的回应。

疲惫,像无声的潮水,一点点淹没着脆弱的联系。

江临川的工作并不像想象中轻松。国企的条条框框、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他内心那份对错过上海机会的隐隐不甘,都让他倍感压抑。他渴望向叶沁莹倾诉,寻求慰藉。可每当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打开手机看到叶沁莹发来的、洋溢着异国阳光和充实生活的照片和消息时,那些抱怨和牢骚就卡在了喉咙里。

她看起来过得那么好,那么充实,我的这些烦恼说出来,会不会显得我无能又负能量?

她会不会觉得我在拖她后腿?

她会不会更觉得当初选择离开是对的?

这份自我怀疑和想要维持“体面”的心态,让他选择了报喜不报忧。他回复的消息渐渐变得千篇一律:“挺好的”、“刚下班,有点累”、“你照顾好自己”。

而在异国的叶沁莹,也远没有照片里展现的那般轻松。陌生的语言环境、繁重的课业、独在异乡的孤独感、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带来的经济压力,都像无形的巨石压在她心头。她渴望一个坚实的依靠,一个能懂她疲惫和委屈的人。可当她终于等到江临川深夜(她的白天)上线,听到他声音里掩饰不住的困倦和那些简短敷衍的回应时,涌到嘴边的话也咽了回去。

他听起来那么累,我的烦恼会不会让他更烦?

他是不是根本不想听?

他是不是觉得我矫情?或者…他根本没那么关心了?

猜疑的种子,在疲惫的土壤里悄然萌发。

一次深夜(国内时间),江临川刚结束一个冗长的应酬,头疼欲裂,只想倒头就睡。手机屏幕亮起,是叶沁莹发来的视频请求。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了接通。屏幕上出现叶沁莹略显憔悴的脸庞,背景是她租住的小屋。

“临川?你还好吗?听起来很累。”叶沁莹的声音带着关切。

“嗯,刚结束一个饭局。”江临川揉着太阳穴,声音沙哑,眼皮沉重,“有点累。”

“我…我这边今天不太顺利。”叶沁莹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小组作业的队友太不靠谱了,我一个人几乎重做了所有部分,教授还不太满意…还有,房东今天又催房租了,汇率涨了,压力好大…”

她的话还没说完,江临川因为头疼和极度疲惫,意识有些恍惚,没太听清她后面具体说了什么,只模糊地捕捉到“压力好大”几个字。他下意识地、带着敷衍地安慰道:“嗯…都会过去的,别想太多。你那么厉害,肯定能搞定。” 他的声音有气无力,甚至带点不耐烦的意味,因为他此刻只想睡觉。

电话那头,叶沁莹沉默了。她清晰地感受到了他语气里的心不在焉和急于结束通话的意味。那句“别想太多”在她听来,是如此轻飘飘,如此冷漠。她独自在异国他乡承受的压力和委屈,在他眼里,似乎只是“想太多”?

“哦,是吗?我厉害?” 她的声音瞬间冷了下来,带着一丝自嘲和尖锐,“那看来是我打扰你休息了。抱歉。” 说完,不等江临川反应,她首接挂断了视频。

“沁莹?喂?” 江临川看着骤然黑掉的屏幕,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头疼加上被突然挂断电话的烦躁,让他也涌起一股无名火。他觉得自己己经很累了还接她电话,她怎么这么不懂事?他烦躁地把手机扔到一边,倒头就睡,连解释都懒得去想。

这一夜,叶沁莹在异国的小房间里,裹着被子,眼泪无声地滑落。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委屈。他的敷衍和冷漠,印证了她心底最深的恐惧:他不在乎了,或者说,他从未真正理解过她的处境和感受。那句“别想太多”像冰锥一样刺穿了她最后的期待。

而江临川,在短暂的烦躁后陷入沉睡,醒来时看到叶沁莹凌晨(他这边时间)发来的几条带着明显情绪的消息:

“也许你说得对,是我自己想太多。”

“我的压力在你看来大概不值一提吧。”

“你忙你的吧,不用管我了。”

江临川的心猛地一沉。他这才意识到昨晚自己那敷衍的态度伤到了她。他想解释,想道歉,可打字的手却停住了。他想起她最后冰冷的眼神和挂断的决绝,一种无力感深深攫住了他。他打了一大段解释和道歉的话,又觉得苍白无力,最终删删减减,只发过去一句:“对不起,昨晚太累了,说话没过脑子。别生气了。”

叶沁莹没有再回复。

这次冲突像一道深深的裂痕,横亘在两人之间。之后的联系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也更加疏离。江临川怕再说错话惹她生气,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只敢发些无关痛痒的问候。叶沁莹则收起了所有的分享欲和脆弱,回复更加客气简短,像在完成某种任务。

深夜的电话(或信息)不再有温存,只剩下小心翼翼的试探、难以掩饰的疲惫、和潜滋暗长的猜疑。

他看到她朋友圈里和外国同学聚会的合照,会忍不住想:那个金发碧眼的男生是谁?他们看起来很熟?

她看到他微信步数深夜还在增加,会忍不住想:他又去应酬了?和谁?为什么从不跟我说?

他发消息过去几个小时没回,他会焦虑:她是不是故意不理我?是不是和别人在一起?

她分享一件开心的事,他只回了个简单的“挺好”,她会失落:他是不是根本不在意我的生活了?

信任的基石,在物理距离的拉扯、有效沟通的缺失、各自承受的压力以及那些未被妥善处理的微小冲突中,变得摇摇欲坠。每一次沉默,每一次迟到的回复,每一次语气里不易察觉的冷淡,都被对方无限放大,解读出最负面的含义。

异地恋的脆弱,在无数个被疲惫和猜疑啃噬的深夜里,暴露无遗。他们像两个在黑暗迷雾中摸索前行的人,明明渴望靠近,却因为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听不清对方的心跳,只能凭着臆想和不安,将彼此越推越远。那份本就根基不牢、又被毕业季重创过的感情,在异地的风霜里,正以一种无声却迅猛的速度,走向崩塌的边缘。每一次深夜屏幕亮起的光,不再带来温暖,反而映照出彼此脸上越来越深的隔阂与孤独。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