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刘备,再兴大汉

第18章 仁德爱民,简雍效命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我,刘备,再兴大汉
作者:
爱吃番茄炒蛋的牛
本章字数:
4344
更新时间:
2025-07-08

刘备的身影消失在帐帘之后许久,简雍仍僵坐在原地,手指无意识地着那块温润的松烟墨。

案几上那道水痕飞白己彻底干涸,只留下一点模糊的印记,却深深烙在了他的脑海里。方才的对话、演示、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这一切都颠覆了他对刘备最初的认知。一个身负绝艺(武艺与学识皆然)、心思深沉却又似乎心怀仁念的复杂形象,取代了那个简单的“义军首领”标签。

“他究竟是谁?意欲何为?”疑问非但未解,反而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简雍辗转反侧,心绪如麻,囚帐内闷热的空气更添烦躁。

他索性悄悄起身,披上外衣,轻轻掀开帐帘一角。

夜色深沉,营地大多陷入沉睡,唯有中央那座最大的营帐——刘备的主帐,依旧灯火通明。昏黄的光晕从帐布的缝隙中透出,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醒目。一股难以抑制的好奇心攫住了简雍。这位谜一般的刘玄德,深夜不眠,究竟在筹划什么?

他借着浓重夜色的掩护,如同一个幽灵,避开巡哨的路线,蹑手蹑脚地潜行到主帐的后方。这里堆放了一些杂物和草料,正好形成一片阴影。他屏住呼吸,将耳朵贴近那厚实的帐布。

帐内的声音清晰地传来,是刘备,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不容置疑的决断:

“…此事刻不容缓!必须减免涿郡今年,至少是黑云岭周边乡里的算赋、口赋!黑云寨那些被裹挟的妇孺老弱,哪个不是被官府层层盘剥、被豪强侵夺田产,活不下去了才被逼上山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打在简雍的心上。他提到了“裹挟”,提到了“逼上山”!这与简雍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何其相似!

另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是那位美髯将军(关羽):“大哥,我知你仁心。然减免赋税,非我等职权所及。郡守府库空虚,更兼层层关节,恐难应允。强行减免,后续钱粮何来?恐授人以柄。”关羽的担忧非常实际,点出了其中的巨大阻力。

“郡守那边,我自会亲笔上书陈情!详述匪患根源,痛陈民生疾苦!”刘备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激越,“若郡守推诿,我便首呈幽州刺史!若刺史亦不恤民情…”他顿了一下,简雍几乎能想象到他紧握拳头的样子,接着听到“啪”的一声,似乎是手掌重重拍在案几上的声音,惊得附近树上一只夜枭扑棱棱飞起,“实在不行,就用这次剿灭黑云寨应得的全部赏金、缴获中本应上缴郡府的那部分,全部给我垫上!先解了百姓燃眉之急再说!”

“大哥!那可是兄弟们用命换来的!也是我们起家的本钱!”另一个洪钟般的声音(张飞)急切地响起,充满了不解和心疼。

“本钱?”刘备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铿锵,“三弟!民心才是最大的本钱!让百姓有活路,让他们知道跟着我们有盼头,这才是真正的根基!那些黄白之物,用了还能再挣!人心若失了,纵有金山银山,顷刻间也会土崩瓦解!此事不必再议,就这么定了!”

帐外,简雍如遭五雷轰顶!他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死死捂住自己的嘴,才没有发出呜咽。胸口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刘备那番关于“逼上山的根源”、“减免赋税”尤其是最后那句“用剿匪赏金垫上”的话语,如同最锋利的匕首,狠狠刺穿了他内心最深的伤疤!

他猛地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个一生谨小慎微、勤恳耕读的老秀才!不就是因为涿县县令为了巴结上官,强征远超常例的“修渠钱”,将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和祖屋都变卖殆尽也无法凑足,最终在绝望和屈辱中,于家中那棵老槐树下悬梁自尽了吗?!父亲临死前那浑浊而绝望的眼神,那无声控诉着世道不公的泪水……那一幕,是他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剧痛,也是他万念俱灰、流落山寨的根本原因!

“活不下去了……被逼上山的……”简雍喃喃自语,泪水终于无法抑制地汹涌而出,滚烫地滑过冰冷的脸颊。他一首以为,这世道就是如此黑暗,官就是官,贼就是贼,弱肉强食,无人会真正在意他们这些蝼蚁般的草民生死。他委身山寨,也不过是在绝望中寻一个苟延残喘的角落,用文书的工作麻痹自己。

可今夜,他亲耳听到了!从一个刚刚剿灭了山寨的“官军”首领口中,听到了对百姓苦难根源的精准洞察!听到了对“逼上梁山”者的深切同情!更听到了一个石破天惊、不惜自掏腰包(而且是至关重要的起家资本)也要为最底层百姓减负的决断!

这哪里是寻常的“义举”?这是真正的“仁”心!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是真正看到了“匪患”背后那血淋淋的民生疮痍!

正在和兄弟二人谈论的刘备突然收到系统的提醒:

【简雍忠诚度突破临界点!忠诚度:80!】、

【特性“辩才”激活!】、

【核心信念锚定:仁政爱民!】。】

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流从简雍冰冷的心底奔涌而出,瞬间冲垮了他所有的防备、疑虑和长久以来的麻木。那是一种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到归途的激动,是一种在无尽黑暗中骤然窥见星火的狂喜,更是一种沉寂多年的热血被重新点燃的沸腾!

他不再犹豫,不再彷徨。他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那透出灯光的营帐,如同朝圣者仰望圣殿。然后,他悄无声息地退入更深的黑暗,脚步却比来时坚定了百倍。回到囚帐,他小心翼翼地收起那块“蔡邕监制”的松烟墨,如同收起一份无价的信物。然后,他重新铺开素帛,研墨提笔。这一次,他落笔如有神助,不再抄录《左传》,而是挥毫写下两个力透纸背的大字:“仁”、“民”。

墨迹淋漓,在灯下闪耀着信念的光泽。他知道,自己的余生,将追随这帐中秉烛之人,为这“仁”,为这“民”,燃尽最后一滴心血。黑云寨的囚徒己然死去,一个崭新的谋士简雍,在今夜浴火重生。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