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正在潍州府衙设宴庆功,探马疾驰而入面色惨白:
"报!孙新将军率先锋在莱州东九仙山遭团练伏击!”
秦明狼牙棒"咚"地砸在青砖上,震落梁间积尘:
"哥哥,末将愿率三千铁骑踏平此山!"
"且慢!莱州周边团练多与我有旧。”
话音未落,黄信己抢步而出,玄色披风猎猎作响:
“容我带五百轻骑先行,先去探听虚实。"
"贤弟此去,除了用兵,更要攻心。”
宋江凝视黄信坚毅的眼神,抓起案头一叠传单:
“将这些传单射入敌营,梁山宗旨‘不伤百姓,只诛首恶’。"
酉时三刻,暮色如墨浸染九仙山青石隘口。
孙新率五百先锋部队正沿着狭窄山道疾行。
腰间悬挂的霹雳弹陶罐随着马蹄颠簸摇晃。
山道两侧峭壁如刀削,中间仅容两马并行。
山风裹挟着砂石扑面而来,吹得军旗猎猎作响。
"孙头领!前方隘口有异动!"探马话音未落。
忽闻一阵尖锐的呼哨声划破长空。
瞬间,无数滚木礌石从两侧峭壁倾泻而下。
数名骑兵连人带马被砸落崖底。
孙新勒住受惊的战马,抬眼望去。
只见隘口巨石上立着两道魁梧身影——
兄长杜松手持开山斧,斧刃泛着冷冽寒光。
弟弟杜岩舞动五股托天叉。
身后围满手持弓弩的团练士卒。
"发射飞火神鸦,突围!"孙新挥刀怒吼。
然而当士兵们匆忙取出火器时,异变突生。
青石隘口本身呈葫芦状,此时狂风更是猛烈。
火折子刚擦出火星,瞬间便被狂风吹灭。
手中的火器十有八九点不着!
“哈哈,梁山火器不过如此!”
杜氏兄弟带领兵丁攻势如潮。
“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顾大嫂,带伤兵后撤!"
孙新抹去脸上血污,刀刃己卷了口。
顾大嫂双刀舞得密不透风,却难掩心中焦虑:
"风太大,火器根本点不着,这样下去撑不住!"
话音未落,杜松的斧头己劈碎她身边的山石。
碎石溅到脸上,剧痛让她踉跄后退。
夜幕降临时,黄信的轻骑终于来到九仙山。
山谷间杀声震天,箭矢如蝗掠过崖顶。
借着月光,只见杜松挥舞开山斧。
每一斧落下都溅起团团血雾。
弟弟杜岩舞动双股托天叉。
叉尖挑着半面破碎的宋军盾牌。
脚下堆积着七零八落的兵器和残肢。
二人身披兽皮护甲,浑身血污。
宛如从地狱爬出来的煞神。
"报!青州黄团练到!"亲兵的呼喊撕破夜空。
顾大嫂鬓发散乱,双刀却仍握得死紧:
"黄兄弟,这杜家兄弟武艺高强,你多加小心!"
黄信催马近前,忽听得杜松暴喝:
"黄信!你既来助战,便放马过来!"
话音未落,杜岩的钢叉己擦着马首掠过。
"杜二弟!当年在青州围猎,你我共饮过鹿血酒!”
黄信勒缰急停,望着那张熟悉的面孔大笑:
“你最爱吃的烤羊腿肉,还是我亲手烤制!"
杜氏兄弟身形微顿,杜岩眯起眼睛:
"休拿旧事诓我!我兄弟只听莱州知府调遣!"
正在此时,孙立也带兵马赶到:
"二位神勇,可愿跟随梁山杀贪官、救百姓? "
"放屁!"杜岩的钢叉重重砸在地上。
"官府发饷养我,岂能投降草寇!"
"你们拼死厮杀,妻儿老小却在忍饥挨饿!"”
黄信突然将一叠传单抛向空中。
“如今贪官污吏中饱私囊,梁山好汉替天行道!”
杜松接住一张传单,火光映得他面色铁青。
恰在此时,孙立军中突然腾起一枚"飞火神鸦"。
硝烟掠过众人头顶,将半山腰的枯树炸成火海。
热浪掀翻杜松的兽皮帽子,不由双手微微颤抖。
"杜大哥!还记得青州王团练如何被贪官构陷致死?”
黄信趁机劝道:“你我同为故人,何苦要为豺狼卖命?"
山风掠过死寂的战场,杜岩突然将钢叉插入地面:
"若你能保我麾下团练兄弟周全..."
"我以自家性命发誓!宋江头领仁义,青州百姓己分得救济粮。"
黄信拔出佩剑,高高举起。
"跟着梁山走,有酒有肉,还能替天行道!"
次日黎明,掖县城头突然响起一阵梆子声。
杜松、杜岩率领团丁赚开县城的东门。
孙立的骑兵踏着晨雾蜂拥而入。
当宋江带人踏入莱州府衙时。
却见杜氏兄弟正与白发苍苍的老知府交谈。
案头堆满救济粮册,身后"明镜高悬"匾额纤尘不染。
“启禀宋头领,此公确是清官!”杜松抱拳说道。
"三年间修桥铺路,从未苛待百姓。"
宋江抚须沉吟,将缴获的官印轻轻推回。
"既如此,准你留任。但须整顿吏治,底下若再出贪腐..."
他望向杜氏兄弟,"这印信随时换人!"
莱州府衙内,庆功宴的喧闹声此起彼伏,酒香西溢。
宋江注意到,不少将领虽面带笑容,却难掩心中忧虑。
“宋头领,此番虽然大胜,但兄弟们在战场上吃尽了火器的苦头。”
酒过三巡,孙立放下酒碗,眉头紧锁:
“九仙山一战,要不是黄信兄弟飞马驰援,兄弟们险些吃了大亏!”
“孙提辖所言极是!骑兵想用突火铳冲锋,可点火太慢!”
秦明重重将酒碗砸在桌上,虎目圆睁。
“还没靠近敌军就被弓箭压制,这火器关键时刻总掉链子!”
“可不是嘛!夜袭时更麻烦!”黄信也忍不住叹气。
“火折子的亮光容易暴露位置,好几次任务差点功亏一篑。”
其他将领纷纷附和,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火器使用时的种种不便。
宋江看着将领们期待的目光,目光坚定地说道:
“诸位兄弟放心,此事我记下了,定能想出个万全之策!”
莱州大捷后,青州军械局内一片忙碌景象。
宋江负手而立,望着工匠们正在装填的霹雳弹陷入沉思。
这些用陶罐制成的火器虽威力不小,但点火发射极为不便。
火折子遇风即熄,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往往贻误战机。
"必须找到更好的引火办法!"宋江喃喃自语。
想起前世儿童手中一拉即响的拉炮,心中怦然一动。
宋江立即命人张贴告示,广邀青州城内精通烟火制作的匠人。
不出三日,二十余位心灵手巧的烟火匠人齐聚军械司。
其中最年长的王老头,在青州经营烟火铺己逾西十年。
对硫磺、硝石等烟花制作之物的特性了如指掌。
"诸位师傅,如今我军所用火器虽有威力,但火折子引燃不便。"
宋江诚恳地说,"特请几位集思广益,想出一拉即燃的引火妙法。"
匠人们围在案前,望着堆积如山的硫磺、麻绳和陶罐,纷纷陷入沉思。
"宋头领,我制作烟火多年。”王老头捻着胡须道。
“发现硫磺与麻绳摩擦,若力道足够,确能生出火星"
"可在陶罐上凿出螺旋形凹槽,将浸过松脂的麻绳嵌入其中。"宋江眼前一亮。
"一端固定硫磺块,另一端装上拉环,螺旋纹能加大摩擦力,定能生出火花!"
匠人们闻言纷纷称妙,当即动手试验。
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麻绳在拉动时容易断裂。
这时,年轻的铁匠张大勇突然开说口:
"宋头领,铁匠铺用的牛皮绳坚韧耐用,若代替麻绳,或许可行!"
经过整整三日的反复试验与改良,初代"手拉式霹雳弹"终于成型。
只见陶罐周身缠绕着浸满松脂的牛皮绳,绳尾结成圆行拉环。
宋江亲自拿起一枚,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动拉环。
牛皮绳在螺旋槽中飞速旋转,瞬间擦出火星,引燃内部火药。
随着一声巨响,火光中远处的木桩被炸得粉碎。
"成了!"王老头激动得老泪纵横。
"老朽制作烟火一生,从未想过硫磺还能如此妙用!"
改良后的手拉式霹雳神弹很快投入量产。
宋江又命人将这一装置应用到飞火神鸦、信号弹等火器上。
新式火器不仅发射便捷,更可单手操作,极大提升作战效率。
"此番火器改良,非我一人之功,大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宋江在庆功宴上感慨说道:
“今后我军当继续集思广益,武器装备不断精进,让梁山军威传遍天下!"
自此,手拉式便携火器成为梁山大军的标志性武器。
这场由烟火匠人与军械司共同完成的火器革新。
也迅速在胶东大地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