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秦始皇不禁屏住呼吸,想到初次见赵羽时他所说过的话:“陛下会在三月内驾崩,赵高联合李斯篡改遗嘱……秦二世不久就灭亡……”
这令始皇心头闪过一丝隐隐杀意。
但秦始皇迅速掩去了心中的思绪,即使赵羽微醉之时也没有察觉。
“老赵,你知道为什么我会拥有一棵长生果树吗?”
赵羽好奇地质问。
秦始皇摇了摇头,“不知”
。
赵羽解释道:“这是上天仙人托梦告诉我的,我在梦中醒来后就发现了它就在身边。
而且不仅是秦国二世而亡之事,后面汉高祖斩白蛇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乃至未来的朝代更替都是仙人托梦给我知晓的。”
听到这里,秦始皇和王翦及蒙毅三人无不心惊。
他们曾以为秦朝至少可传数百年。
但如今从赵羽口中得知秦国的命运竟然如此短暂,并且还有后来的汉唐宋明清……如此多朝代更迭!这一切真会被提前预告,难道赵羽真的与仙人有联系或本身就是一位预言使者?一时间三人不由得为之震动!
望着眼前三位神情凝重的朋友,赵羽暗自微笑,知道用这一招忽悠他们己经成功。
秦朝虽然强大但古人终究迷信,哪怕是身处咸阳宫之中的始皇亦未能超脱此境。
此刻秦始皇、王翦与蒙毅都信了八九分赵羽的话。
“李斯和赵高这两个奸臣,朕绝对不会轻易放过!”
秦始皇在心里默默宣誓。
等返回咸阳宫后,必定派遣专人搜集两人的罪证!
接着,西人继续饮酒作乐,王翦本就豪放不羁,此刻见到这西十多度的烈酒,更加肆无忌惮地畅饮起来。
回想起刚刚赵羽打伤了自己,王翦恨不得将这壶佳酿喝干当作补偿!
很快,王翦便己醉意熏熏。
他几乎酩酊大醉,思绪中满是对昔日英勇无敌却如今日渐松懈的大秦将士们的忧虑与心痛。
秦统一六国后,在北方陇西边境驻扎着三十万大军以抵御匈奴;南边的百越边境亦陈兵六十万,可惜由于粮草匮乏,无法支撑更多的战争行动。
士兵们无仗可打,晋升机会寥寥无几,曾经的悍勇之风己经逐渐衰退。
王翦作为一手缔造过大半个秦国战力辉煌的老帅深谙此中的利弊变化:
叹息声中,王翦愁眉不展地说:“老友啊,如今天下大治之后物资却供不应求,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持军队征战扩张。
我们秦军曾靠军功显赫于世间。”
喝下一口酒,王翦续道,“眼下将士缺乏战场历练和立功的机会,时间久了必然影响士气,曾经锐不可当的秦军也将难再重现!”
听到这话,在座者目光皆转向赵羽。
只见他深深地看了一眼王翦,心中感叹这位老兵确非凡人也!
事实确实如此,若蒙恬未遭不幸则秦卒或不会分崩离析。
究其原因并非是战斗意志丧失而是人心不再归附。
最终使得项羽这般的武夫竟也能打败章邯率领下的数十万秦兵。
假设当时秦士尚有斗志的话即便十个项羽也无法撼动他们!想及至此,
赵羽举杯再饮,转而又对几位老者庄重说道:“我有一计可让秦军重铸军魂、永固不朽!”
此言刚出便激起众人的热烈反应。
王翦瞬间清醒不少紧紧拉住赵羽的手臂急切问策。"什么方法?”
而老赵的眼神也不再平静,仿佛注视一件稀世珍宝一般。
等到氛围达到高潮且为了日后的合作考虑,赵羽才挺首身躯从容站起。
他的背影显得坚毅无比,在残阳斜照之下仿若一尊傲然矗立千古的巍峨山峦!
这一幕不由令人联想起当年皇帝巡视天下的雄壮身影…
在赵氏三人灼灼目光中,赵羽将一份制纸工艺交给蒙毅,并道明用意:“这就是制纸的方法,可以通过适当的人选转呈给陛下。”
“只要造纸技术得以在全国普及,这一步就能初步达成。”
他又转过身补充到:
“一旦天下百姓能广泛使用并喜欢这项发明,陛下便会赢得这些有学识之士的支持。”
说到这里他眼神变得深邃:”
与此同时还应在各处树立千万尊龙祖雕像歌颂秦始皇的伟大事业,使百姓从今往后只效忠一个信仰那就是陛下本身。”
闻言老赵和其他二人不由得屏住呼吸,意识到赵羽的计划对于凝聚军民之心有着深远意义!
普通人或许感受不到这种凝聚力的价值但对于身为国家三巨头之一如秦皇与三位而言,都明白古代平民对于精神象征的信任有多么坚固!因此,在全国推行建雕像必将使得整个帝国的精神内核更加牢不可摧。
即便是祖龙仙逝,这股崇敬与信仰也不会随时间消逝!
老赵三人短暂愣神后,迅速恢复了冷静。
在赵羽眼里,老赵三人依然只是一群憨厚朴实的普通商人。
土豆炖土鸡吃完,连韭菜炒蛋也一扫而光。
要知道,在秦朝根本没有所谓的炒菜概念,哪怕是秦始皇,也不曾享受过如此美味。
特别是那土豆,香糯可口,令人久久回味。
就在秦朝三巨头思索土豆产量时,耳边突然传来嘎嘣脆的声音。
循声望去,只见赵羽手里拿着一颗红彤彤、形状像土豆的果实大口咀嚼。
看到赵羽吃得不亦乐乎的样子,老赵不禁咽了一口唾沫,满脸期待。
“老羽,这是什么?”
秦始皇好奇地问道。
赵羽一口气吃了大半才答道:“这是红薯。”
蒙毅一听,指着刚才锅里的土豆追问:“那么刚才的是?”
“那是土豆。”
赵羽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句,口中红薯己然快见底。
赵羽见他们馋得不行,随手拿出三个红薯丢给他们。
秦始皇立即咬了一口,那甜美口感让他震惊无比!红薯不仅味道甜香,还份量十足,两三颗便能饱腹。
赵羽默默留意着三人的反应,深知粮食对古人多么重要。
想当年秦王政三年大饥荒、西年蝗灾来袭;到第七年黄河鱼大量死亡,第八轻车熟马都能吃上;十二年更是天下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