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干就干,重生就要过得顺心如意

第184章 两个女人

加入书架
书名:
想干就干,重生就要过得顺心如意
作者:
撼天阙
本章字数:
4302
更新时间:
2025-07-08

晚上,微风轻轻掠过街角的树梢,夜色渐浓,灯光在街道两旁延伸出温暖而柔和的光晕。

林向东特地挑选了这家环境雅致、颇具格调的私房菜馆,既有安静的包间,也方便三人私下细谈。

餐厅内灯光柔和,香气弥漫,木质的桌椅和暖色的墙壁使整个空间显得温馨而舒适。

三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桌面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有清蒸石斑鱼、香辣牛蛙、青椒炒肉片、蒜蓉小青菜,还有林向东特意准备的几道素菜,既讲究营养均衡,也符合她们的口味。

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气扑鼻而来,桌上三杯热茶正散发着温暖的蒸汽。

林向东一边给三人斟茶,一边目光温和地望向杜欣和李婧,声音柔和:“今天是你们在超市的第一天,感觉怎么样?工作内容有没有让你们不适应或者觉得吃力的地方?”

李婧轻轻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语气中带着真诚与敬佩:

“林总,售后那边的张姐和罗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们处理退换货的流程非常专业,面对顾客的各种刁难和无理要求,都能够保持耐心和坚韧。

尤其是当遇到情绪激动甚至无理取闹的客户时,她们依旧能沉着冷静地应对,既维护了公司的利益,也尽量让顾客满意。她们的工作比我原先想象的要难得多。”

李婧顿了顿,目光中带着对这份工作的尊重和敬仰:“今天一整天下来,我觉得售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服务岗位,更多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心理的把握,是经验的积累和情绪的博弈。”

林向东轻轻点了点头,正准备回应,杜欣却顺势接过话题:

“我也觉得张姐和罗姐表现很出色,但我同时注意到,整个售后的人员明显不足,岗位设置上也没有做到细分。她们一个人要面对电器、鞋服、生鲜等各个品类的售后,虽然知识面广,但深度明显不够。”

李婧悄悄侧头偷偷瞥了杜欣一眼,心中暗自思忖:杜欣的话虽然在理,但她根本不了解背后的成本压力。

虽然李婧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花瓶,但是她也懂得运营一个超市,特别是开业初期,控制成本是第一要务。

真要做到售后品类细分,不仅要多招聘员工,增加工资支出,培训专业人才的时间和费用也会大大增加。

杜欣这建议听起来漂亮,却忽略了现实的因素。

杜欣语气坚定地继续说:“比如电器那块,张姐和罗姐的专业技术掌握有限,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她们就会力不从心。若能按照品类划分售后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专业的人员,服务会更加专业,客户的体验自然也会提升。”

李婧忙不迭地接话:“确实,消费者对专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细分团队的存在能提高处理效率,也能减少顾客纠纷。”

虽然嘴上这么说,她内心却微微感到不耐烦:杜欣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好像提个建议,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她还没有真正明白运营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压力和难题,甚至没看到这条路走起来多么艰难。

林向东一边听着两人的分析:“你们观察得很细致,售后是企业服务的关键,提升专业化是必由之路。合理分配人手、紧密的团队协作,能让客户更满意,也能减轻员工的压力。”

他稍微停顿,问道:“这份工作压力大吗?团队氛围怎么样?”

李婧认真地回答:“压力确实不小。面对各种刁难和无理投诉,心理素质必须非常过硬。像张姐和罗姐能够坚持下来,说明她们己经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作。但新人还需要时间去磨炼和积累。”

杜欣点点头补充:“除了压力,完善培训体系也很关键。建立标准化的知识库,培训员工应对常见问题的技巧,能迅速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林向东欣然点头:“好建议,我会安排资源支持这方面的改进。员工的自信和专业度提高了,顾客自然会更满意。”

喝了一口茶,他笑着问:“还有什么感受想分享的吗?”

杜欣说道:“售后的区域给人的感觉太随意了,有点像临时搭起来的,整体环境不够正式,员工工作氛围和客户体验都受到影响。”

林向东点头:“这个问题不大,我会让他们配备一些更高档的办公设备,改善环境。”

“还有……”杜欣刚想继续,忽然感到有人轻轻踢了她的脚一下。

她侧头望去,看到李婧神色淡然,没有任何暗示。

林向东注意到了这一幕,嘴角轻轻扬起,内心暗笑:“我喜欢你们敢想敢说,有担当。今后多提建议,东升的未来要靠你们。”

三人边吃边聊,话题从工作逐渐延伸到生活、理想,林向东侃侃而谈创业经历,强调团队合作与坚持的重要性。两位学姐听得入神,感受到他的魄力与与众不同。

正当气氛渐入佳境,杜欣的手机忽然响起。她掏出手机,眉头紧锁,低声说:“抱歉,我得接个电话,可能有点急事。”

林向东和李婧对视一眼,默契地没有多问。

杜欣站起身,匆匆走出包厢,迅速接通电话。

包厢内只剩下林向东和李婧,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沉默。

林向东放下筷子,语气轻松地问:“刚才杜欣提的那些建议,你觉得怎么样?”

李婧微笑着,态度肯定:“她说得很有道理,售后压力大,人手和专业性都确实需要加强。不过超市刚开业,成本和执行上的难题也不少。”

林向东点点头,转而问:“你觉得现在阶段,应该怎么权衡?”

李婧皱眉沉吟了几秒:“短期内,保持现有模式比较稳妥。细分和专业化可以作为长远目标,慢慢推进。毕竟人力和培训都不是小事。”

林向东的眼神略带深意,但并未流露。他微笑着赞许:“你的想法很成熟。”

李婧笑得自信满满,心里暗自认为:相比杜欣的理想主义,我才是真正懂得现实的人。相信林向东会更加欣赏我的务实态度。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