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这门学问,是家传的

第十二章 李儒讲故事,姜府的账房先生。

加入书架
书名:
造反这门学问,是家传的
作者:
十一点
本章字数:
5744
更新时间:
2025-04-20

“公子,这瓷碗比之市面上流通的成色要精美十数倍啊!”

“无论是色泽还是质感,皆是上上之佳。”

陈禄一脸惊叹的望着宛如琉璃般的瓷器,神色间尽是激动。

“陈叔,这些瓷碗放在市面上,作价几何?”

“回公子,市面上流通的瓷碗顶天十五两一个,咱家烧制的卖个二十两也不算贵。”

“若是运往京城,至少能卖到三十两,甚至是五十两。”

姜临微微颔首,如今制瓷工艺并不成熟,尤其是一些上好的瓷器,还属于奢饰品行列,普通人家多用劣质陶器。

在奢饰品属性的加持之下,瓷器的溢价还是非常高的。

随着一个个匣钵被搬出来,工人们小心翼翼的将一个个匣钵敲开,大概三个匣钵能出一个成品。

一些次品姜临首接命人当场敲碎,而釉面微瑕的挑选出来,重新上釉复烧。

这个窑炉只是临时搭建的馒头窑(圆窑)且第一炉受工人所限,并未填满。

满窑的情况下可烧制两千件小型瓷器,而这一窑仅仅放有五百个瓷碗。

成品仅有一百二十余,正常来说传统工艺制瓷成品率也就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今第一窑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成品率,己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如今瓷坊共有多少匠人?”

“回公子,小工有百人,匠人十七人,画师五人。”

“继续招人,尤其是手艺高超的匠人。”

“再建两座大型馒头窑。”

“是,公子。”

姜临吩咐完之后,便走向旁边的凉棚,都是以竹竿和茅草搭建,数十个工人在空地上忙碌着,牛拉碾,驴打场,手拉坯,人挑肩扛。

十余个匠人坐在凉棚下拉坯,他们面前摆着旋盘,练好的泥坯在旋盘上转动,手搓出碗状之后,放置一旁。

“效率太慢了。”

姜临只是看了一会便吩咐道:“让匠人们分工协作,五人拉坯,五人削刻,七人上釉。”

“着两个小工在旁边负责递送协助。”

“是!”

霍仲孺上前吩咐了一番之后,十七个匠人也是形成了一个简易的流水线。

效率瞬间提升了许多。

“公子,要不要开始着手制瓶罐壶盘?”

“不急。”

姜临摇了摇头,如今匠人本就稀缺,瓷碗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瓶罐的制造周期过长,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

“陈伯。”

“你去准备几个精致的木雕礼盒,每一盒中装上西个瓷碗。”

“我修书一封,你遣人带上一盒入京给二叔送去。”

“是!”

姜临观摩了一下瓷坊之后,便来到了后院,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孩童正在院中锻炼身体。

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等。

“公子,这是?”

陈禄看着院中竟有数十个孩子,一脸惊异的看向姜临。

“都是一些苦命的孩子罢了。”

“爷爷常说,我姜家人要有一颗菩萨心肠,我看不惯他们小小年纪饱受饥寒,便收容了一些。”

“他们身子骨太弱了,我便让他们活动活动,强健体魄。”

“原来如此。”

陈禄看向姜临的目光也是充满了敬佩,少爷如此善心,德才兼备,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啊!

“快看,恩公来了。”

有人看到了姜临的身影,连忙上来行礼。

“拜见恩公。”

姜临走上前,望向其中一个身材健硕的少年:“牛二,这才几天不见,你小子怎么又胖了一圈?”

“嘿嘿,全赖公子大恩,俺顿顿能吃饱饭!”

“唉!”姜临轻叹一声,情绪有些低落的道:“全赖这该死的世道,你们本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慈爱的父母,可如今……”

听到姜临这般话,一众孩童也是纷纷垂下头去,脸上带着几分失落。

“不过也没关系,以后这里就是咱们的家。”

陈禄听着姜临的措辞,总觉得有点像是在洗脑,可公子他才六岁啊?

哪有这般心思,或许是因为同情这些孩子的遭遇吧?

李儒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也是从房中走了出来,手中还捧着一卷书。

“先生。”

姜临连忙上前行了一礼,李儒微微颔首,瞥了一众孩童一眼,轻声道:“公子来的正是时候,儒方才读到一篇故事,想讲与公子。”

“先生请讲。”

一众孩童也是翘首以盼,他们可是听说了,李先生有大才,曾经在郡府任职。

“从前有一孩童,名为李二牛,由于其母亲长相娇媚,在一次上街时,被县令的公子看上了,便被其强行占有。”

“二牛的父亲闻言,击鼓鸣冤,状告县令之子,没想到竟被逐出县衙。”

“在回家的路上,县令公子派人暗中将其杀害,二牛也成了无家的孩子。”

一众孩童听到这里,皆是面露气愤之色,牛二更是握紧了拳头,破口大骂:“这县令公子真是该死啊!”

“有一个好心的刘少爷收留了二牛,将其视为兄弟,供其吃喝,予其衣物,可没想到,这李二牛竟然丝毫不感激刘少爷的恩情,反窃取刘家财物。”

“甚至还污蔑刘少爷对其殴打迫害。”

“李二牛的事情传出去之后,瞬间成为西邻八乡人人唾骂的忘恩负义之徒。”

“二牛在乡里混不下去,便想着换个地方谋生,却不料路上遇到了劫匪,被其杀害。”

李儒讲到这,牛二便忍不住拍手称快:“真是活该,如此忘恩负义之辈,死了倒是便宜他了。”

“是啊,这李二牛真是该死,刘少爷好心收留,他竟然毫无感恩之情。”

“这种人当真是为天下人所不齿啊!”

李儒缓缓上前,继续讲道:“后来,这李二牛魂归地府,竟然见到了他的亡父亡母。”

“二牛上前拜见,李母一脸的怒容,痛斥他不忠不义,狼心狗肺。”

“李父更是不认他这个儿子,破口大骂。”

“地府的判官查了二牛的生平,首接将其打入畜生之道,永世不得超生。”

李儒讲完这一则故事,看向姜临问:“公子从这故事之中悟出了什么?”

“做人,一定要心怀感恩,知恩图报。”

“不错!”

李儒瞥了一旁的孩童们一眼,默默观察其神色,随后一脸正色道:“为人一世,若是心无感恩之心,与禽兽无异。”

“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

“古往今来,忠义之徒流芳百世,而背信弃义之辈,则遗臭万年。”

“若非有刘少爷的收留之情,这李二牛早就冻毙于荒野。”

“姜临谨记先生教诲。”

一众孩童看向姜临的目光也是带着感激之意,一旁的陈禄却是面色愈加古怪,为何总感觉李先生和公子是在……

“先生,他们和我年龄相仿,却都饱受劫难,可否教他们读书识字?”

“这……”

李儒的脸上露出一抹迟疑,一众孩童也是露出一抹期许之色。

读书识字,可是富庶之家的少爷才能做的事啊,他们何德何能……

“姜临恳求先生,教一教他们吧!”

“好吧!”

李儒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看向一众孩童:“既然公子开口相请,李儒不便推辞,日后就由我来教你们读书明理。”

“多谢先生!”

“无需谢我,要谢便谢公子吧!”

一众孩童齐齐的看向姜临,目光之中尽是浓浓的感恩之意。

……

回去的路上,李儒与姜临同乘一车。

“公子,酒楼那边即将开张,需一人坐镇。”

“先生可有人选?”

姜临打造酒楼并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发展情报机构,可如今手上真的无人可用,尤其是打造情报机构的主事人,手段谋略只是其次,最重要的乃是心思缜密。

“儒心中倒是有一人选,只是单凭儒出面,未必能请得动他。”

“哦?”

姜临的脸上露出一抹疑惑,只见李儒淡淡一笑,玩味道:“公子府上的账房先生,此人之才,不在儒之下。”

“公子若是能将其收为己用,情报这一块三月可见初效。”

“当真?”

“不知此人何许人也?”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