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流淌,伴随着高三(18)班师生们不懈的努力,那些曾经播撒下的改变种子,终于迎来了破土萌发的时刻。自从期中考试后,一系列的教学“变奏”——从数学的分层练习,到物理、化学的趣味实验,再到生物的户外实践,以及班级内部学习互助小组的建立——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悄然改变着这个曾经沉寂的班级。
最首观的体现,便是刚刚结束的月考成绩。当成绩单发到林晓阳手中时,连他自己都感到一阵惊喜和激动。这一次,(18)班的总平均分相比上次月考,再次实现了显著提升!更令人振奋的是,班级在年级的整体排名,终于摆脱了长期垫底的尴尬局面,向前跃升了十几个名次!虽然距离优秀还有差距,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一个足以点燃所有人信心的信号!
消息传开,整个(18)班都沸腾了。
“我们班排名上升了!真的假的?”
“太棒了!数学平均分提高好多!”
“物理实验题我这次基本都做对了!”
“互助小组真的有用!赵雪给我讲了好几道题,这次都考到了!”
学生们兴奋地讨论着,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那种压抑己久的沉闷空气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曾经被贴上“差生”标签的集体,也能创造奇迹!
林晓阳趁热打铁,组织了一场特别的班会。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强调纪律或布置任务,而是将近段时间以来班级的点滴变化娓娓道来。
“同学们,还记得几个月前,我们班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吗?”林晓阳站在讲台上,目光温和地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那时候,很多人上课提不起精神,作业应付了事,考试成绩更是一言难尽。但是,看看现在!”
他指向教室后方的学习园地,那里贴着各学科的优秀作业、互助小组的活动照片、生物实践采集的标本展板……“数学课上,吴佳佳同学能勇敢地提出问题了;物理课上,刘阳同学不仅不再睡觉,还能主动参与实验讨论;化学课上,大家对实验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生物实践中,黄志强同学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我们的互助小组,让大家学会了合作与分享……”
林晓阳一一点评着,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微小进步,此刻汇聚成了耀眼的光芒。“这次月考成绩的提升,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我们(18)班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你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汗水和坚持,浇灌出了希望的花朵!”
台下的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许多人的眼眶都有些。他们想起了赵刚老师为了分层教学增加的备课量,想起了王梅老师和陈远老师为了准备趣味实验花费的心思,想起了李明哲老师带领他们走进自然的耐心,想起了苏雨晴老师温柔的鼓励和开导,更想起了林晓阳老师始终如一的信任和陪伴。
“老师知道,大家曾经迷茫过,怀疑过,甚至想过放弃。”林晓阳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但你们最终选择了坚持,选择了相信自己,相信这个集体。事实证明,你们做到了!你们每个人都很棒!”
掌声,雷鸣般地响起,经久不息。这掌声,是送给老师们的,更是送给自己的。他们从老师的肯定中,从集体取得的进步中,找回了丢失己久的自信和价值感。
就连一向以严厉著称的校长,在最近一次巡视路过(18)班教室时,看到窗明几净的环境、学生们专注听讲的神情,也忍不住停下脚步,对陪同的林晓阳点头称赞:“林老师,(18)班的变化很大嘛!学习氛围浓厚多了,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啊!继续保持!”
家长们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家长会上,曾经那些质疑、抱怨甚至要求换班主任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激和支持。“林老师,谢谢您!我家孩子最近回家都主动学习了,说在学校跟同学讨论题目很有意思。”“是啊,以前总担心他在(18)班学坏了,现在看来,是我们多虑了,老师们费心了!”
为了庆祝这次来之不易的进步,也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林晓阳提议,在周五下午的自习课,举行一个简单而温馨的班级庆祝活动。没有复杂的流程,没有昂贵的奖品,只有一些水果、零食,和一颗颗重新燃起希望的心。
活动的气氛轻松而热烈。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学习心得,畅谈着未来的目标。赵雪不再是那个高冷的学霸,而是耐心地给同学讲解错题;刘阳虽然话不多,但脸上也带着轻松的笑容,和物理小组的同学讨论着下次实验;李梦琪的眼中重新闪烁着光彩,正和苏雨晴老师小声交流着什么……
活动的最后,林晓阳拿出了一盒彩色粉笔。“同学们,”他笑着说,“让我们把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写在这块黑板上吧!让它见证我们的成长,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学生们兴奋地涌向讲台,争先恐后地拿起粉笔。
“目标:一本线!加油!”
“数学突破120!”
“物理竞赛争取拿奖!”
“英语口语流利!”
“(18)班,未来可期!”
“永不放弃!”
……
五颜六色的字迹很快铺满了黑板,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憧憬。那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期许,更是对自己潜力的重新认知和肯定。
林晓阳悄悄退到教室门口,倚着门框,看着眼前这幅充满活力的景象:学生们或奋笔疾书,或互相鼓励,或开怀大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青春洋溢的脸上,也洒在黑板上那些闪闪发光的梦想上。他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欣慰和感动。这条“破冰”之路走得如此艰难,他承受了多少压力和质疑,但此刻,看到学生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他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
星光不负赶路人。高三(18)班这艘一度迷航的船,终于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重新校准了航向,扬起了希望的风帆,朝着梦想的彼岸,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