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建三年春,何赐十岁了。这天清晨,她像往常一样去河边挑水。晨曦微露,山间薄雾缭绕,她提着两个木桶,步伐轻盈地走在山间小路上。
转过一个山坳,何赐看见一对衣着华贵的夫妇站在路边,男子身材魁梧,面容刚毅,女子温婉秀丽,眉宇间却带着化不开的忧愁。他们身边站着几个侍卫模样的人,正对着山路指指点点。
何赐目不斜视,从容地从他们身边走过,来到河边打水。她动作娴熟地将木桶沉入水中,提起时竟滴水不漏。
"小姑娘,你是青天寺的?"那华服男子突然开口问道。
何赐转身,双手合十行了一礼:"回施主,小女子确实住在青天寺。"
男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想到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能有如此沉稳的举止和清晰的谈吐。他身边的女子也好奇地打量着何赐。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女子轻声问道,声音温柔却带着几分哀伤。
"小女子法号何赐,今年十岁。"何赐平静地回答,目光清澈见底。
夫妇二人对视一眼,男子还想再问什么,何赐却微微欠身:"施主若无他事,小女子还需回去准备早课。"
看着何赐提着两桶水稳健离去的背影,男子若有所思:"这女娃不简单。"
女子轻叹一声:"若是我们的孩儿还在,也该是这个年纪了..."
这对夫妇正是护国大将军霍希和他的夫人崔烟。他们此行是专程来青天寺拜访慧能大师的。
霍希将军年轻时曾落魄潦倒,是慧能大师化缘时施以援手,后来他参军立功,一路升至护国大将军。一年前,他唯一的儿子因病夭折,年仅九岁。夫人崔烟悲痛欲绝,至今未能走出丧子之痛。
"大师,弟子此来,一是感谢当年恩情,二是..."霍希跪坐在慧能大师对面,欲言又止。
慧能大师为他斟了一杯茶:"将军但说无妨。"
霍希深吸一口气:"弟子独子早夭,夫人日夜悲痛。听闻大师佛法无边,特来求个开解之法。再者...弟子家业无人继承,想在寺中寻一年龄相仿的孩子收养。"
崔烟在一旁低头垂泪,手中佛珠转得飞快。
慧能大师闭目沉思片刻,突然问道:"将军来时,可曾遇见一个挑水的小女孩?"
霍希一怔:"确实遇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娃,自称何赐。"
"此女乃十年前河流所赐,老衲为其取名何赐,养在寺中至今。"慧能大师缓缓道来,"她虽为女子,却聪慧过人,文武双全。若将军不嫌弃..."
霍希与崔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一丝期待。
"大师,能否让我们见见这孩子?"崔烟轻声请求。
慧能大师微笑颔首:"不急。将军,陪老衲下一盘棋如何?"
于是,霍希与慧能大师对弈,崔烟则在一旁翻阅佛经静候。那佛经正是何赐亲手抄写的《妙法莲华经》,字迹工整秀丽,笔力遒劲,完全不像出自十岁孩童之手。崔烟越看越惊讶,不时抬头看向殿外。
何赐做完早课,又练了一套剑法,这才被唤到前殿。她换了一身干净的灰色僧袍,头发简单地束在脑后,整个人清爽利落。
"何赐,这位是霍希将军和崔夫人。"慧能大师介绍道,"他们想收养你为义女,你可愿意?"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何赐身上。她平静地看了看霍希夫妇,目光在崔烟脸上多停留了片刻,看到了那掩藏不住的哀伤和期待。
何赐转向慧能大师:"弟子听从大师安排。"
霍希忍不住开口:"何赐,你若愿意,我们定会视你如己出,给你最好的教育和生活。"
崔烟也急切地说:"好孩子,我们会好好待你的。"
何赐看着这对失去孩子的夫妇,看到了他们眼中的真诚和渴望。她缓缓跪下,向慧能大师磕了三个头,然后转向霍希夫妇,同样恭敬地磕了三个头。
"爹,娘。"她轻声唤道,声音不大却格外清晰。
崔烟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她上前一把抱住何赐:"好孩子,我的好孩子..."
霍希也红了眼眶,强忍着激动问道:"你可有什么要带走的?我们明日就启程回京。"
何赐想了想:"弟子想带几本亲手抄写的经书,还有...一把自制的匕首。"
"匕首?"霍希惊讶地挑眉。
何赐平静地解释:"弟子跟随武僧师父学习锻造之术,上月刚完成一把匕首。"
霍希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好!带去看看。"
当何赐将她锻造的匕首呈上时,霍希彻底震惊了。那匕首虽小,却寒光凛凛,刀身纹路清晰,刀柄上雕刻着精细的莲花纹样,完全不像出自孩童之手。
"这...这真是你自己做的?"霍希难以置信地问。
何赐点头:"寺中铁匠师父教导有方。"
崔烟则捧着何赐送给她的手抄《妙法莲华经》,爱不释手:"这字迹如此工整,见解如此独到,真是你写的?"
慧能大师在一旁微笑:"何赐五岁能诵经,七岁能注解,十岁能锻造。老衲平生所见,无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