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放心,有容知道该怎么做。”
徐有容微微颔首,她心里很清楚徐向阳……
或者说是徐家更为合适一些。
徐家要将她嫁给江云山,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徐家谋利。
若非如此,岂会允许她外嫁呢?
“嗯,你心中有数就行,爷爷我就不多言了,关于此事你自己提前做些准备。”
“爷爷,有容知道了。”
.........
就在爷孙二人谈话之际,豆芽在水云县以外最近的七个县内进行售卖。
“豆芽!新鲜的豆芽!”
“卖豆芽了!十五文一斤,清脆鲜香,口感、味道皆是一绝!”
“........”
豆芽一经面市,顿时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而十五文一斤的售价,也让绝大多数人止步,但还有一些人却不放在眼里。
“给我来一斤看看!”
“我要两斤!”
“这豆芽你们敢卖十五文一斤,味道肯定不会差,我要五斤!”
“........”
碍于前面售卖冬笋积攒下来的名声,各家行商之人将豆芽摆上市后,很顺利的引得那些有钱人的捧场。
十五文一斤的售价虽然很贵。
但冬笋在前,这些人很情愿拿出这点小钱去尝试一下。
各家的豆芽很快便被抢购一空。
在得知了豆芽的做法后,购买到豆芽的人迅速回家。
而豆芽,也在七座县城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堪比曾经冬笋刚出现的时候那般。
“这豆芽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又是水云县拿出来的,水云县的人到底是哪儿来的这些东西?”
“冬笋是一个穷小子弄出来的,这豆芽不会也是那个穷小子弄出来的吧?”
“........”
豆芽的出现,再次让人提及最初拿出冬笋的江云山。
一些心思灵敏之辈,更是不动声色的前往水云城,准备一探究竟,看看能不能打探清楚豆芽的来历,以及如何生产出来的。
毕竟......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豆芽恐怕又是一种堪比冬笋的蔬菜。
绝对能够大卖,挣得盆满钵满!
.........
时间一晃来到酉时。
细雪纷飞,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经过一天时间的努力,院墙完成了大半,明天下来便能彻底完工。
不多时,上山挖冬笋、修建豆芽棚的人陆续下山。
还是如往常一样,柳山等人告别之后,便离开江家湾返回自家。
而江云山在清点完今日冬笋数量后,按照份额将豆芽售卖的钱分给各家。
每家分得一成收益,五百五十二文。
钱不多,但众人都很开心。
当然......
这个不多,也只是相对而言。
一天收入五百多文,己经远超绝大多数人了。
慢慢积攒下去,家家都能成为有钱人家。
“大家先静一静!”
江云山站在众人对面,抬手下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豆芽己经开始售卖,今天的收益大家也都看见了。”
“九百二十斤豆芽,共计五千五百二十文都收入。”
“这还只是第一天而己,往后将会一天比一天多,最终达到每天五千斤豆芽的产量。”
“而收益.......”
“将达到日收三万文,也就是三十两银子!”
“你们每家都能日入三千文!”
此话一出,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日入三千文?!我都天啊,这一个月下来不就是一百五十两吗?”
“发了!我们发了啊!”
“哈哈哈!以后我们家也有钱了,几个孩子也不用去参军了!”
“太好了!太好了!”
“.........”
江云山微微一笑,并未出言打断兴奋的众人。
江家湾的人过得很不容易!
现在生活逐渐变好,而且还有了极大的盼头之后。
岂能不为之感到高兴呢?
最主要的是,他们就不用再将家里的孩子送上战场了。
庆明国有着一则政令,各家男子凡是成年之后,留一人延续香火,其余男子皆强行参军。
若想多留男子分家,需要上缴三百两银子免除兵役,外加二百两银子的分家费。
也就是说,想要多留下一个男人,就得拿出五百两银子来!
而这,也是为何江家湾只有七户人家,以及男丁凋零的缘故。
待众人的兴奋劲过去,江云山这才继续说道:
“今天把大家喊过来,除了和大家一起庆祝豆芽大卖这件事情以外,我还有两件事要和大家说。”
“从今往后,各家不要派人上山去挖冬笋了!”
“所有人全力生产豆芽!”
“每日五千斤的稳定供应量,我们必须保证足够。”
对此,江家湾众人没有任何异议。
最近一段时日,每日挖到的冬笋数量那是越来越低,平摊到六家头上,每家能够分到的钱着实有限。
现在豆芽开始投产售卖,加上江云山的话,众人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江云山微微颔首,这种结果他并不意外。
“除了这件事情以外,我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和大家商量。”
很重要的事情?
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
江万里走上前,满脸担忧的询问道:
“云山,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村长,放心吧,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我要说的事情是一件好事!”
“好事?”
江万里一愣,他怔怔的盯着江云山,脑中思考最近还有什么好事发生。
可想了一圈下来,除了豆芽投产以外,也没有什么好事关乎着整个江家湾啊?
“村长,你马上就知道了!”
江云山意味深长一笑,目光落在江家湾众人身上,尤其是江长林、江云峰两伙人身上。
他的目光,首把江长林等人看的浑身发毛,很是不自在。
“我刚才说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和大家说,想必大家都很好奇吧?”
“这件事呢,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要让各家多娶些婆娘回家!”
“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
“每人娶上十几个,二十几个婆娘都行!”
“反正我们现在也养得起!”
“不止是娶婆娘,各家即将成年的男子,村里也要合资为其分家,以扩大我们江家湾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