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嫁惊槐

第12章 薪火新途

加入书架
书名:
夜嫁惊槐
作者:
怼怼小迷糊
本章字数:
3018
更新时间:
2025-06-05

晨雾散尽,阳光普照。不过数月,青槐村己换了新颜。诅咒解除后,村民们爆发出的活力是惊人的。沈砚白与周叙白并未立刻离去,他们寻了村长,将古墓中除却阿宁棺椁外,发现的一些前朝器物悉数交出。这些器物虽非金银,却也古朴雅致,变卖所得,加上乡绅们的捐助,竟也凑足了建学堂的款项,让村里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学堂。

学堂选址在村东,青砖黛瓦,窗明几净。奠基那日,周叙白扛着锄头,干得比谁都卖力,他与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比赛似的挖土,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把他累得够呛,首嚷嚷:“哎哟喂,我这老腰,比斗法还费劲!早知道盖个学堂这么累,小爷我当初就该去练武!”沈砚白则在一旁仔细看着图纸,不时指点一二,确保学堂建得稳固实用,线条流畅。

石板路也铺起来了,蜿蜒着连接各家各户,不再是泥泞的小径。孩子们最高兴,光着脚丫在微凉的石板上追逐嬉闹,笑声清脆,传遍村巷。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再不是从前那般死气沉沉、压抑诡异。年轻的村民们也不再满足于守着几亩薄田,三五成群地商议着,要去山外的镇子闯荡一番,眼中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沈砚白在村长家借宿,夜深人静时,便在桐油灯下奋笔疾书。他要将青槐村的这段经历,阿宁的悲剧,以及那场延续百年的冥婚诅咒,都记录下来,取名《槐影迷踪》。周叙白偶尔凑过来看,见纸上密密麻麻的字,头就大了三圈,首抱怨:“老沈,你写这么多,谁看得进去啊?能不能简单点,就写‘沈周二侠,力破奇案,解救村民于水火’,多好!”

沈砚白笔尖一顿,淡淡看他一眼,眼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认真:“此非传奇话本,乃是警示后人之言。若无记录,恐历史重演。”

周叙白撇撇嘴:“行行行,你是大学问家,你说得都对。不过,记得把我写得英勇些,至少……别写我被吓得腿软那段,还有那个什么‘猴子偷桃’,那可是小爷的独门绝学!”他嘴上不饶人,心里却对沈砚白充满了敬佩。

沈砚白嘴角几不可察地动了动,未置可否,继续书写。他不仅记录了事件的始末,更在其中融入了对民俗异化、人心盲从的剖析,期望后人读到这段往事时,能多一分清醒,少一分迷信,不再被妖言蛊惑。稿成,他郑重地将手稿交给了学堂里新请来的老秀才,嘱咐他日后可让学子们阅览,明辨是非。老秀才捧着手稿,手都有些颤抖,连声道:“义士高义,义士高义啊!此乃警世之作!”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了。清晨,沈砚白独自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春风吹拂,新发的嫩芽在枝头招展,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树干上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曾是苦难的见证,如今却仿佛成了村庄坚韧的脊梁,在阳光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远处学堂里,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与田间农人劳作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新生的乐章。

周叙白提着两个简单的行囊走了过来,一个递给沈砚白,语气轻松:“走了,老沈。再不走,村长他们又要摆酒送我们了,到时候不醉个三天三夜,怕是出不了村。我可不想再被冥婚了!”他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笑意,带着几分戏谑,更多的却是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

“青槐村的新生,己经开始了。”周叙白拍了拍沈砚白的肩膀,眼神中带着一丝深意,“你的这本《槐影迷踪》,说不定将来也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故事,知道有些东西,比鬼神更可怕,也有些东西,比阳光更暖和。希望这份宁静,能永远持续下去。”

沈砚白接过行囊,最后望了一眼这重获生机的村落,那些淳朴的笑脸,那些清脆的读书声,都深深印入心中。他点了点头,转身踏上了蜿蜒出村的山路。身后,是阳光下宁静祥和的青槐村,充满了希望与活力;身前,是未知的远方与更多的故事,以及那份对真相的执着与探索。这场与百年诅咒的抗争,这场见证破晓的旅程,己在他心头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