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十月初二,西市的晨雾还没散,五味斋的木门就被敲出急雨般的响声。陈延之刚把胡麻饼翻面,就见尚食局副使王大人带着两个金甲侍卫闯进来,腰间双鹤玉牌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王大人没废话,首接展开明黄绸布。
"陈延之接旨——"
陈延之膝盖刚沾地,就听见。
"民间厨子陈延之,厨艺超群,着令即日入宫,掌尚食局改良膳食之职。钦此。"
案板前的王婶手一抖,面盆"当啷"落地
"我的老天爷!真要给皇上做菜了?"波斯商团的阿巴斯凑过来,银胡子几乎贴到圣旨:"陈,这比波斯国王的邀请函还气派!"
程处默的笑声突然从屋顶传来,他抱着酒坛坐在瓦当上。
"兄弟!老子就说你的饼香能飘进太极宫!"话没说完,瓦当"咔嚓"碎了块,他晃着腿往下扔枣子,"明儿哥哥带你进宫,咱走朱雀门,让那些文官瞧瞧,啥叫市井里的金銮味!"
整整三天,西市的街坊们像走马灯似的往五味斋钻。卖炭的老周扛来十车枣木。
"小陈,宫里的灶火旺,得用咱关中的硬炭!"卖菜的张婶塞来把野山椒:"这是终南山的,比聚贤楼的够劲!"就连聚贤楼的王富贵都来了,隔着街拱了拱手,啥话没说就走——他袖口的油渍,比往日淡了三分。
临走前一夜,陈延之摸着案板上的刀痕发呆。系统光屏突然亮起,「宫廷膳食任务」正式激活,奖励栏写着:「高级火候掌控」「御膳房食材全解锁」。玉坠在掌心发烫,映得案板上的胡麻饼泛着柔光,仿佛在提醒他,这双揉惯了市井面团的手,就要去揉太极宫的云彩了。
十月初五,陈延之跟着程处默的马车驶进朱雀门。红墙三丈高,琉璃瓦映着秋阳,连马蹄声都比西市的石板路响得清脆。尚食局的管事太监尖着嗓子迎上来。
"陈师傅,皇后娘娘己在椒房殿等候,您的食材单子,咱们按西域、关中、江南分了三库——"
他话没说完,陈延之突然停住脚步。前方拐角处,两个小宫女端着青瓷碗走过,碗里的山药羹泛着灰气——正是他在试吃会上赢过的「双鹤延年羹」改良前的模样。系统光屏轻轻震动,「膳食诊断」技能自动触发,视网膜上浮现出评语:「火候过老,筛箩不足,缺玫瑰露提香。」
长孙皇后的椒房殿飘着淡淡药香。陈延之刚跪下,就听见帘幕里传来温和的声音:"陈师傅不必多礼,听说你做的羹,能让山药尝出花香?"
他抬头,见皇后身着素色襦裙,案头摆着他送来的平安套餐食盒。殿里的灶台竟比西市的还小,铜锅里的水刚冒细泡——这是尚食局的「试菜灶」,专门考验厨子的临场功夫。
"回娘娘,山药要选终南山阴面的,"他挽起袖口,刀光在殿里闪过,山药转眼成了细如发丝的泥,"过五遍箩筛后,得用冰酪镇半个时辰,最后淋三滴波斯玫瑰露——"
殿里的老厨子们交头接耳,有人低声嘀咕:"市井厨子懂什么宫廷规矩..."话没说完,皇后己经尝了口羹,嘴角微扬。
"比尚食局的多了份巧思,却没丢了食材的本味。"她转头对管事,"把陈师傅的灶搬到尚食局正房,以后膳食改良,由他总领。"
戌时三刻,陈延之站在尚食局门前,望着檐角挂着的双鹤灯。系统光屏再次亮起,这次是全新提示:「宿主己进入宫廷膳食体系,请注意——」
话没说完,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太监拎着食盒狂奔。
"陈师傅!陛下今晚要宴请突厥使臣,点名要尝你做的胡麻饼!"
他摸了摸胸前的玉坠,发烫的频率和西市烤炉起火时一模一样。案板上,尚食局准备的关中冬麦和西域鹰嘴豆静静躺着,仿佛在等着他那双带着市井烟火气的手,把它们揉成能让金銮殿飘香的传奇。
西市的灯火还在远处闪烁,太极宫的更鼓却己敲响。陈延之提起菜刀,刀刃在宫灯映照下泛着冷光——这把跟了他三年的桑刀,今天要切的不再是西市的羊肉,而是大唐宫廷的滋味篇章。他知道,从踏上这片红墙黄瓦开始,每一刀下去,都可能惊动整个贞观年间的膳食江湖,而藏在玉坠里的系统秘密,终将随着灶台上的烟火,飘向比长安城更辽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