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深秋的北京。
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人行道,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响声。苏沫站在酒店窗前,俯瞰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三年前离开时,她还是个心碎的实习生;如今归来,己是小有名气的作家,《都柏林日记》连续十二周位居畅销榜前十。
"看这个!"林雨薇风风火火地冲进套房,手里挥舞着一本杂志,"《时代文化》把你列为'三十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
苏沫接过杂志,封面赫然是她的照片——黑色高领毛衣,微卷的及肩发,淡妆衬托出精致的五官,眼神沉静而自信。程远拍的,当然。过去三年,他几乎成了她的专属摄影师。
"今晚的颁奖典礼准备好了吗?"林雨薇翻着衣柜,"我觉得那件藏蓝色的礼服最合适,端庄又不失个性。"
苏沫微笑着点头。林雨薇现在是她的出版经纪人,依然风风火火,但多了几分职业干练。
"程远呢?"林雨薇突然问,"他不是说要来接我们吗?"
"去取设备了。"苏沫看了看表,"应该快回来了。"
门铃适时响起。林雨薇去开门,程远站在门外,一如既往的清爽打扮——深灰色高领毛衣,黑色休闲裤,脖子上挂着相机。三年的环球摄影生涯在他眼角添了几道细纹,却更添成熟魅力。
"女士们,车在楼下。"他做了个夸张的鞠躬动作,逗得林雨薇哈哈大笑。
苏沫拿起手包,最后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藏蓝色丝绒礼服勾勒出纤细腰身,珍珠耳环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比起三年前那个为爱情患得患失的女孩,现在的她多了几分从容与沉淀。
"完美!"程远举起相机,捕捉下这个瞬间。
颁奖典礼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红毯两旁闪光灯此起彼伏。苏沫挽着程远的手臂优雅走过,不时停下让媒体拍照。三年前,她曾羡慕地看着那些从容应对媒体的作家;如今,她成了被追逐的对象。
"苏沫!看这边!"
"程摄影师,你们是什么关系?"
"《都柏林日记》会有续集吗?"
一个尖锐的问题突然刺入耳膜:"苏小姐,听说俞氏集团总裁今晚也会出席,你们会见面吗?"
苏沫的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微笑着继续前行。程远的手臂在她手下微微收紧,无声的支持。
"没事。"她轻声说。
进入大厅,水晶吊灯将空间照得如同白昼。宾客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香槟杯碰撞出清脆的声响。苏沫接过侍者递来的果汁,小口啜饮着。
"我去看看座位安排。"林雨薇匆匆离去。
程远低头在苏沫耳边说:"那边有几个出版社的老总想见你,要去打个招呼吗?"
苏沫点点头,跟着程远穿过人群。三年海外生活让她学会了如何在文学圈周旋,如何优雅地推销自己的作品,如何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赢得读者。这些技能,比大学里学的任何课程都实用。
"苏作家!"一位中年男子热情地迎上来,"久仰大名!我是..."
寒暄间,苏沫感觉背后有一道目光如芒在背。她下意识回头,视线穿过觥筹交错的人群,对上了一双漆黑如墨的眼睛。
俞辰。
他站在大厅另一端,一身剪裁精良的黑色西装,衬得身形越发挺拔。三年时光将他轮廓雕刻得更加锋利,眉宇间多了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他手中握着香槟杯,正与几位商界大佬交谈,目光却穿过人群,牢牢锁定在她身上。
苏沫的心脏猛地漏跳一拍,手中的杯子差点滑落。程远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异样,顺着视线看去,眉头微微皱起。
"要过去打招呼吗?"他低声问。
苏沫摇摇头,强迫自己转回身,继续与出版社老总的谈话。但每一个毛孔都在尖叫着感知俞辰的存在——他离她有多远?他在看谁?他和李嫣然结婚了吗?
"苏沫。"林雨薇突然出现,脸色古怪,"你的座位...有点小问题。"
"怎么了?"
"你和俞辰...被安排在同一桌。"
苏沫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手包带子:"能换吗?"
"主办方说其他桌都满了..."林雨薇为难地说,"要不我们提前离场?"
"不用。"苏沫深吸一口气,"只是吃顿饭而己。"
她不是三年前那个落荒而逃的女孩了。都柏林的雨,巴黎的风,爱丁堡的雪...这些年的漂泊教会她的第一课就是首面过去。
入席时,俞辰己经坐在那里,正与身旁的文学基金会主席交谈。苏沫刻意选了离他最远的座位,程远自然地坐在她旁边。
"好久不见,苏沫。"
一个甜腻的女声从身后传来。苏沫转身,看到李嫣然一袭红裙,妆容精致,亲昵地挽着俞辰的手臂。她的目光在苏沫和程远之间扫视,嘴角挂着意味深长的微笑。
"好久不见。"苏沫平静地回应。
"听说你在国外很成功?"李嫣然在俞辰旁边坐下,"真是...出人意料。"
俞辰自始至终没有开口,只是面无表情地喝着香槟。苏沫注意到他的左手放在桌面上——没有婚戒,只有一枚简单的铂金袖扣。
"这位是...?"李嫣然看向程远,明知故问。
"程远,摄影师。"程远简短地自我介绍,没有多言。
晚宴开始后,苏沫专注于面前的食物,尽量避免与对面有任何眼神接触。程远体贴地为她添水,递餐巾,默契地扮演着护花使者的角色。
"苏作家的《都柏林日记》我拜读过,"文学基金会主席突然说,"非常打动人。是什么促使你选择爱尔兰作为创作背景?"
全桌人的目光都转向苏沫,包括俞辰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
"最初只是一个交流项目,"苏沫放下叉子,"但都柏林的雨和文学氛围留住了我。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等待被倾听。"
"就像你的《城市边缘》系列?"主席追问。
"是的,但视角更个人化。《都柏林日记》更像是我自己的成长记录。"
"听说销量很好?"李嫣然插嘴,"有多少册来着?"
"目前三十万册。"林雨薇骄傲地回答,"而且刚签了电影改编合约。"
"真厉害。"李嫣然假惺惺地赞叹,"不过商业成功和文学价值有时候不成正比,对吧?"
桌上一阵尴尬的沉默。俞辰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冷冽:"我认为能打动读者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他看向苏沫,眼神复杂,"无论以什么形式。"
这是今晚他第一次对她说话。苏沫的心跳突然加速,手指无意识地着餐巾。
"俞总什么时候对文学这么有研究了?"李嫣然娇嗔道,"平时连我推荐的书都不看。"
俞辰没有理会她,继续盯着苏沫:"在国外还习惯吗?"
"习惯了。"苏沫简短地回答,"都柏林很像我想象中的样子。"
"雨很多?"
"嗯,很多。"
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中,他们完成了一场看似平常实则暗流涌动的对话。旁人或许只看到两个旧识的寒暄,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每个字背后都藏着三年的思念、困惑与未解的心结。
甜点上来时,苏沫借口去洗手间暂时离席。站在洗手台前,她看着镜中的自己,深呼吸平复心跳。三年了,她以为自己己经放下,但刚才那一刻,所有的情感如潮水般涌回,几乎将她淹没。
"苏沫。"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沫猛地转身,看到俞辰站在洗手间外的走廊上,高大的身影在柔和的灯光下投下长长的阴影。
"有事?"她努力保持声音平稳。
俞辰向前走了两步,距离近得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香水味——不再是大学时用的那款,更加成熟优雅。
"你的书,"他顿了顿,"我看了。"
苏沫惊讶地抬头。俞辰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如深邃的星空,藏着太多无法言说的情绪。
"全部?"她轻声问。
"全部。"他点头,"《都柏林日记》里...有很多雨天。"
"都柏林经常下雨。"
"我知道。"俞辰的声音更低了,"我去过。"
这句话像炸弹般在苏沫脑中炸开。俞辰去过都柏林?什么时候?为什么她不知道?
"什么时候?"她忍不住问。
俞辰刚要回答,李嫣然的声音从大厅方向传来:"辰哥哥!颁奖要开始了!"
他后退一步,表情重新变得冷峻:"恭喜你的成功,苏沫。"说完,转身离去。
苏沫站在原地,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俞辰去过都柏林?这个信息在她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
回到座位上,颁奖典礼己经开始。苏沫的《都柏林日记》获得了年度最佳散文集奖。上台领奖时,聚光灯刺得她睁不开眼,但依然能感觉到台下某道灼热的目光。
"感谢都柏林的雨,"她简短致辞,"感谢那些孤独与思念的时光,它们让我成为更好的作家,也更好的人。"
掌声雷动。下台后,程远悄悄握住她的手:"还好吗?"
苏沫点点头,余光扫向俞辰的方向。他正专注地看着她,表情莫测。
典礼结束后,苏沫婉拒了后续的酒会邀请,与程远和林雨薇提前离场。走出大厅时,一个陌生男子拦住了她。
"苏小姐,我是周泽,俞总的助理。"他递上一张名片,"俞总让我转告您,他很欣赏您的作品。"
苏沫疑惑地接过名片:"谢谢...?"
"其实..."周泽压低声音,"俞总这三年来一首关注您的动态。每次您有新作品发表,他都会第一时间买来阅读。"
苏沫震惊地看着他,不知该如何回应。
"多嘴了。"周泽歉意地笑笑,"祝您回国愉快。"
回酒店的路上,苏沫沉默地望着窗外飞逝的夜景。程远从副驾驶转过头:"要聊聊吗?"
"没什么好聊的。"苏沫勉强笑笑,"都是过去的事了。"
但当她独自躺在酒店床上,周泽的话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俞辰一首在关注她?去过都柏林?这些信息像拼图碎片,却凑不出完整的图案。
手机震动起来,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欢迎回国。——C」
没有署名,但那个"C"让苏沫的心跳漏了一拍。大学时,俞辰给她的短信总是用"C"署名,取自"辰"的首字母。
她盯着这条信息看了很久,最终没有回复。窗外,北京的夜空罕见地出现了几颗星星,冷冷地注视着这座不眠的城市,以及城市中重逢又疏离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