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冬至,巴郡观星台的青铜浑天仪在夜风中轻响。朱凯盯着浑天仪上的二十八宿走位,腕间条形码纹身与北斗星勺隐隐共振,忽然听得飞虎卫斥候的夜枭暗号自江面传来。霜华放下手中的《长江潮汐表》,玉笛在案头《长江防御图》上轻点:"怕是赤壁的风,要来了。"
子时初刻,观星台的青铜灯将斥候的影子投在《长江防御图》上。那斥候浑身水锈,怀中密报用浸过蜡的蜀锦包裹,展开后可见 "诸葛亮赴柴桑"" 周瑜练水师于鄱阳湖 "等朱砂小字,图中" 赤壁 ""乌林" 两处用密火漆标记,正是朱凯早年在现代史书上烂熟于心的古战场。
"好个隆中对," 朱凯的狼毫在 "赤壁" 处划出火攻弧线,"亮兄怕是要借东南风烧曹船了。" 他转头对霜华笑道,"可还记得当年在牛弯角堤,我教你用磁石辨风向?" 霜华点头,护心镜暗格中的磁石箭头突然转向东南,与浑天仪上的箕宿方位重合。
卯时正,河工署的工坊内火星西溅。墨山正将改良的船用罗盘嵌入青铜底座,八面刻着八卦方位,中心磁针用巴郡特产的磁石磨制,外罩防水铜罩:"长史大人,此罗盘在暴雨中仍能指向,误差不过半寸。" 他指向底座齿轮,"与您设计的防水隔舱相结合,战船可抗五丈浪高。"
朱凯抚摸着罗盘上的 "巴氏水则" 铭文,忽然想起现代船舶的防水舱设计:"每船分七舱,舱门用浸过桐油的桑皮纸密封," 他用算筹摆出战船模型,"若一舱进水,余舱仍可航行。" 霜华在旁补充:"神火弩的发射口需低于水面三尺,避免浪涛倒灌。"
未时初,嘉陵江口水师营地。百艘改良战船列成雁翎阵,船头的巴蛇图腾旗与齿轮纹章在风中猎猎作响。朱凯站在旗舰 "廪君号" 上,看着飞虎卫水师演示 "两船并行夹攻术"—— 两船通过底部齿轮链条联动,可在急流中保持同步,船舷伸出的青铜钩距能瞬间勾住敌船。
"变阵!" 随着霜华的玉笛长鸣,雁翎阵突然化为三才阵,三船一组将模拟敌船困在中央。神火弩从防水舱中升起,弩箭尾端的荧光苇草在江面划出轨迹,正是朱凯从现代海战图中改良的战术。
申时末,朱凯带着墨山进入牛弯角堤底的密道。潮湿的石壁上刻着长江水文数据,每隔十步便有青铜灯台,灯油竟是用苜蓿榨制:"此密道首通长江," 他指着墙上的等高线图,"战时可作补给线,亦可藏水师精锐。"
墨山摸着石壁上的磁石标记,忽然想起朱凯曾说 "赤壁之战的关键在风向与水流":"大人是要借东南风时,从密道放出火船?" 朱凯轻笑,指向图中 "乌林" 的暗格:"火船需载浸过井盐的硫磺,那是巴郡神火的秘方。"
戌时初,斥候再次来报:"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屯于江陵,战船连营百里。" 朱凯望着《长江防御图》上的曹军水寨,忽然取出半块青铜面具,残片映出曹操大营的星图,竟与他腕间条形码形成奇异共振。
"通知周瑜," 朱凯在密信上画下罗盘与火船图案,"东南风可测,冬至后每三日必有三时辰顺风。" 他转头对霜华,"让飞虎卫的商船队伪装成曹军粮船,将防水隔舱的图纸混入曹营 ——" 霜华接话:"曹操若用此图改船,反助我们火攻。"
亥时正,邓贤带着士族代表闯入河工署,手中捧着新铸的青铜弩机:"某等愿捐三十艘楼船," 他望着工坊内的防水隔舱,"并让子弟编入水师飞虎卫。" 朱凯点头,指向《士族从军名录》:"邓忠可任旗舰副帅,此战之后,巴郡士族的名字将刻在长江的功劳簿上。"
建安十西年春分,李严身着铠甲求见,腰间配着朱凯亲赠的神火弩:"老夫虽老,尚可开三石弓。" 他望着江面上的演练船队,"当年治巴郡时凿的老运河,如今正好作水师的隐蔽水道。" 朱凯动容,将代表水师指挥权的青铜虎符递给老太守:"明公坐镇后方,便是巴郡水师的定海神针。"
清明日,巴郡码头。三艘挂着 "豫章商队" 旗号的船只悄悄启航,船舱内藏着朱凯伪造的《曹军水寨布防图》,图中特意将 "连环船" 的弱点标注为 "铁索连接处易着火"。霜华望着船队消失的方向,玉笛轻点护心镜:"曹操的细作若得此图,定会劝他锁船。"
朱凯望着江面的白鱀豚跃动,忽然想起《三国志》中的记载:"公船舰为备所烧。" 他转头对墨山:"在图中加一段密语,用巴氏水则的公式写成 —— 东南风至,火攻必成。"
谷雨夜,水师飞虎卫在堤神祠前宣誓。朱凯手捧刻有全体将士名字的青铜誓碑,碑首雕着巴蛇与齿轮合纹,碑身刻着 "以水为兵,以智为甲":"此战非为争霸,为护天下百姓免受水患兵灾。" 他指向江心的战船,"每艘船的防水隔舱,都是我们留给后世的治世密码。"
霜华抽出长剑,剑尖挑起 "堤神朱公" 的战旗:"当年在牛弯角堤,我们用竹笼固堤;今日在长江,我们用火与水的智慧破敌。" 她的目光扫过将士们的护心镜,每面镜中都嵌着磁石指南针,"记住,我们的方向,永远指向百姓的安宁。"
立夏晨,观星台上。朱凯与霜华看着东南方的云层聚集,浑天仪的磁针剧烈颤动,青铜面具残片发出强光,映出赤壁江面的幻象:火船如火龙过江,曹军水寨化为火海,而巴郡的战船在火海中穿梭,船舷的齿轮纹章在火光中格外醒目。
"朱郎," 霜华握住他的手,"你说,这场火攻之后,天下会记住巴郡的神火,还是记住我们的防水隔舱?" 朱凯望着江面的晨光,想起堤神祠前百姓刻下的名字:"他们会记住,在赤壁的火光中,有一群人用科学的智慧,为百姓点燃了太平的希望。"
江风掠过,带来远处的战鼓声。朱凯望向长江上游,那里正有无数战船顺流而下,船首的巴蛇旗与齿轮纹章交相辉映。他知道,赤壁之战的前奏己经奏响,而巴郡的水师飞虎卫,正带着治水的智慧与护民的决心,驶向改变时代的战场。
北斗七星在天际闪烁,朱凯腕间的条形码与霜华的巴蛇刺青再次共鸣。他们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看着自己亲手训练的水师、改良的器械、筹备的战术,即将在赤壁的江面上书写新的传奇 —— 不是依靠神话或天命,而是依靠科学的力量、民心的归附,以及一对夫妻共治天下的理想。
建安十三年冬,当诸葛亮在柴桑与周瑜定下火攻之计时,当曹操的战船在江陵连营百里时,巴郡的江心洲上,朱凯正在给最后一艘火船涂上防水漆。他望着船头刻着的 "民生" 二字,忽然明白:这场决定天下走势的大战,终将成为科学与民心的胜利,而他和霜华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百姓筑起一道永不熄灭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