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第42章 :山雨欲来・山贼威胁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作者:
西门一刀
本章字数:
4888
更新时间:
2025-05-29

建安十三年秋,大巴山的枫叶刚染三分红,山道上的晨雾便裹着血腥气。朱凯握着飞虎卫斥候带回的牛皮地图,指腹碾过图上用朱砂圈住的 "子午谷南口",腕间条形码纹身突然发烫,与三年前在牛弯角堤发现山贼密信时的反应如出一辙。

卯时初刻,河工署的青铜钟敲过五声。邓贤的长子邓忠浑身血污撞开议事厅大门,腰间佩刀只剩半截刀鞘:"长史大人!三十辆蜀锦商车在子午谷遭劫,护商队全军覆没......" 他扯开衣襟,胸口三道爪痕深可见骨,"山贼头目竟举着 ' 白额虎 ' 旗号!"

朱凯猛地站起,手中算筹撒落案头。三年前受降的山贼首领陈武,此刻竟在地图上的子午谷重现。他望着地图上蜿蜒的山道,突然想起《史记?高祖本纪》中 "韩信暗度陈仓" 的记载 —— 子午谷南口正是当年汉军入蜀的咽喉要地。

未时正,朱凯带着墨山登上观星台。青铜浑天仪的指针正对准子午谷方位,他展开《水经注》卷十二,指尖划过 "子午谷,长六百六十里,其隘曰石門,壁立千仞" 的记载:"陈武选此为据点,怕是想学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墨山对照飞虎卫绘制的等高线图,忽然指着图中隐蔽的隘口:"此处隘道仅容三骑并行,若山贼设伏......" 他的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作响,"商队遇袭处距巴郡城不过二百里,陈武这是要断我军粮道!"

申时初,地牢传来惨叫。朱凯拎着半块染血的玉珏走进牢房,见被俘山贼首领正被飞虎卫用磁石指南针逼供 —— 这是他发明的 "辨谎器",磁石摆动频率可测人心绪。

"说!" 朱凯将玉珏拍在石桌上,羊脂白玉的断口处,齿轮纹与巴蛇纹的合雕清晰可见,"此珏与李丰丢失的半块是否相同?" 山贼头目瞳孔骤缩,磁石指针突然疯狂旋转 —— 这是说谎的征兆。

酉时末,朱凯独坐书房,案头摆着李丰当年的通敌卷宗。玉珏的断口处,残留的朱砂印泥与邓贤士族的私印纹路相似。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邓贤曾以 "资助河工署" 为名,索要子午谷的地形图。

"大人," 霜华的声音从窗外传来,护心镜的反光映在《士族捐输簿》上,"邓贤今日三番五次打听商队损失,袖口沾着大巴山的红土。" 她的玉笛轻点地图,"当年陈武受降时,正是邓贤的船队押送粮饷。"

戌时正,朱凯带着飞虎卫来到子午谷北口。月光下,山壁上的 "子午道" 三个古篆泛着冷光,与他怀中的青铜面具残片隐隐共振。他取出改良的神火弩,弩箭尾端系着荧光苇草:"当年魏延欲率五千兵出子午谷,十日内首取长安。"

墨山望着陡峭的山道,忽然惊觉:"陈武若仿此计,必选阴雨连绵之日进军,借山洪掩盖脚步声!" 他指向远处的气象站,"明日正是秋分,子午谷必有雷暴雨。"

亥时初,子午谷果然电闪雷鸣。朱凯站在隘口高处,看着飞虎卫将浸过桐油的藤蔓缠在山道两侧 —— 这是他发明的 "听地藤",可通过震动感知五里内的脚步声。霜华带着女兵在隘口布下 "连环弩车",每架弩车配备十二具神火弩,射程覆盖整个山道。

"记着," 朱凯对墨山低声道,"等山贼前军过了石門隘,便引爆预埋的竹火筒。" 他指向山壁裂缝中藏着的竹筒,内装硫磺与巴郡井盐,"此火遇水不熄,正克陈武的山洪计谋。"

建安十三年秋分,子时正。山道深处传来隐约的马蹄声,夹杂着山洪的轰鸣。朱凯望着手中的磁石指南针,指针突然剧烈南偏 —— 这是大批人马南下的信号。

"来了!" 墨山的算盘珠子停在 "三千" 的刻度。月光穿透雨幕,只见山道拐角处,陈武的白虎旗隐约可见,旗角绣着的齿轮纹与士族私印如出一辙。朱凯冷笑,当年受降时他故意在陈武的兵器上刻下追踪磁石,此刻正发挥作用。

丑时初,陈武的前军刚过石門隘。朱凯手中的令旗一挥,墨山点燃引线。山壁间突然腾起丈高火焰,竹火筒的爆响盖过雷声,燃烧的井盐在雨幕中发出蓝紫色光芒,将山贼的脸映得如同恶鬼。

"弩车齐射!" 霜华的玉笛发出尖锐哨音。十二架连环弩车同时转动,神火弩的箭雨如暴雨倾盆,每支弩箭都带着荧光苇草,在夜空中划出死亡轨迹。陈武的坐骑受惊前蹄腾空,他望着山道两侧飞虎卫的巴蛇军旗,终于明白自己中了朱凯的 "将计就计"。

寅时正,陈武被押至朱凯面前。他扯下腰间的玉珏残片,扔在地上发出清脆声响:"邓贤那老匹夫答应封我为子午王......" 话未说完,霜华的剑尖己抵住他咽喉。

朱凯捡起玉珏,与李丰卷宗里的印泥对照,果然分毫不差。他望向墨山,后者己从陈武的随身物品中搜出邓贤的密信,信末 "事成之后,巴郡商税分三成" 的字迹在火光中格外刺眼。

卯时初,雨过天晴。朱凯站在石門隘口,望着山道上横七竖八的山贼尸体,忽然想起《三国志》中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终成空谈 —— 今日陈武的失败,正应了 "奇谋需借天时,更需察人心"。

"朱郎," 霜华递来染血的白虎旗,"邓贤的密信里,还提到李丰在葭萌关屯兵。" 她的护心镜映着东方渐白的天空,"看来,士族的暗流,比大巴山的山洪更难防。"

朱凯点头,将玉珏收入袖中。他知道,此战虽破了陈武的子午谷奇袭,但邓贤与李丰的勾结,才是真正的隐患。转身望向巴郡方向,堤岸上的青铜水尺在晨光中闪烁,忽然明白:治世如治水,明流易导,暗流难防,唯有让百姓心中的堤防坚不可摧,才能抵御一切来犯之敌。

建安十三年秋分,当巴郡百姓在堤神祠为胜利祈福时,朱凯己带着墨山奔赴葭萌关。他的袖中,半块玉珏与青铜面具残片相互碰撞,仿佛在诉说着下一场硬仗的来临。而子午谷的硝烟尚未散尽,新的阴谋,己在士族的深宅大院中悄然酝酿。

江风掠过子午谷,吹得 "巴郡飞虎卫" 的军旗猎猎作响。朱凯望着山道上忙碌的民夫,他们正按照他的吩咐,在隘口修建永久性的防御工事。他知道,这场山贼威胁不过是乱世中的小插曲,真正的挑战,还在那波谲云诡的权力漩涡中,在士族门阀的勾心斗角中,在天下百姓对安宁的渴望中。

北斗七星在天际闪烁,朱凯腕间的条形码与霜华的巴蛇刺青再次共鸣。他们站在历史的隘口,如同当年在牛弯角堤抗击洪水般,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而巴郡的传奇,也将在这山雨欲来的局势中,继续书写属于科学与民心的辉煌篇章。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