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4 月中旬,党的十七大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大街小巷的宣传栏里张贴着相关标语,《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纸上满是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的展望。李阳和王丽结束婚后回礼等事宜,在这充满希望的氛围中,重新回归到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
在张江科技园华卫公司 B 座 6 层的智能语音实验室,中央空调嗡嗡作响,数十台服务器排列整齐,不断闪烁着红蓝指示灯。李阳和陆沉戴着降噪耳机,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语音识别算法公式,旁边还贴着 “攻克方言识别难题” 的红色标语。实习生小周抱着一摞测试报告匆匆走过,脚下的防静电地板发出轻微的踩踏声。
“李哥,最新的测试数据出来了!” 小周把报告放在桌上,“粤语识别率从 68% 提升到了 72%,但西川话还是卡在 65%。” 李阳推了推眼镜,快速翻阅报告:“看来还得优化声韵母匹配模型。陆沉,把上周采集的重庆方言样本再调出来对比。” 三人围在电脑前,逐帧分析语音波形图,不时在白板上写写画画。
与此同时,王丽在陆家嘴滨江金融广场星耀国际集团 28 层的办公室里,正对着投影仪做方案汇报。会议室内,环形会议桌旁坐着部门总监、法务赵晚晴、销售二部周漫等十余人。墙上的电子时钟显示着 10:23,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王丽的 PPT 上,画面上是 “XX 护肤品网络推广方案” 几个大字。
“我们计划在天涯社区开设话题专栏,标题就叫《28 天见证肌肤蜕变》,邀请美妆博主 @美妆小魔女 进行试用首播。” 王丽点击遥控器切换页面,“这是我们整理的近三个月热门护肤话题数据,发现消费者对天然成分关注度增长了 43%,所以我们要突出产品的草本配方。”
周漫转动着钢笔提问:“首播成本可不低,怎么保证转化率?” 王丽不慌不忙调出另一张图表:“我们和淘宝达成合作,首播时首接跳转专属购买链接,前 1000 名下单送试用装。法务这边,赵姐己经在审核博主合作协议了。” 赵晚晴推了推眼镜补充:“合同里加了数据真实性条款,若博主刷量要承担双倍违约金。”
会议结束后,王丽的工位瞬间忙碌起来。戴尔电脑屏幕上,10 余个聊天窗口同时闪烁,她一边回复博主消息,一边用座机和淘宝小二沟通排期。打印机不时吐出文件,传真机 “滴滴” 作响,她抽空喝了口凉透的咖啡,又开始修改论坛推广文案。
经过一周的奋战,李阳团队终于取得突破。当西川话识别率提升到 78% 时,实验室里响起掌声。他们连夜整理数据,撰写申请高新技术补贴的材料,将算法优化细节、测试数据、市场前景分析装订成厚厚的文档。王丽的方案也顺利通过,她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开展执行工作,和博主确定拍摄脚本,联系设计团队制作宣传海报,每天工作到深夜。
忙碌的工作之余,李阳和王丽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周末之旅。4 月 20 日周五傍晚,下班铃声一响,两人就迫不及待地驾车驶向安徽无为市的竹丝湖。一路上,车载电台播放着关于股市和十七大筹备的新闻,李阳感慨道:“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往前冲,咱们也得加把劲,把项目和方案做好。” 王丽点头:“是啊,等这次旅行回来,我准备再优化一下宣传方案,争取做到最好。不过此刻,先好好享受竹丝湖之旅。我查资料说,那可是省级湿地自然公园,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周边村民还流传着好多和湖水有关的传说呢。”
晚上抵达无为市后,他们选择入住临水而建的 “听涛别院”。踏入玄关便闻到若有似无的竹叶熏香。穿过垂落着苏绣竹帘的廊道,全景落地窗将波光粼粼的湖面毫无保留地展现眼前。客房内,老船木打造的茶案上摆放着青瓷茶具,手工编织的藤编座椅与墙面悬挂的水墨竹影相得益彰。微风拂过,湖水轻拍堤岸,似在低吟浅唱,檐角悬挂的竹风铃随之叮咚作响,让人瞬间沉醉其中,疲惫之感一扫而空。
第二天一早,他们便驱车前往竹丝湖。远远望去,1.6 万亩的湖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400 米长的浮桥横跨其上,宛如一条银色丝带。王丽迫不及待地拉着李阳走上浮桥,桥身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惊起一群白鹭。“太美了,这里的空气都带着湖水的清新。” 王丽深吸一口气说道。
沿着浮桥走到湖中小岛,他们遇到了一位正在钓鱼的当地老人。“大爷,这竹丝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呀?” 王丽好奇地问道。老人放下鱼竿,笑呵呵地说:“丫头,这湖的故事可多着呢!相传啊,当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路过这儿,不小心把装仙丹的葫芦掉进了湖里,湖水就变得格外灵秀,周边也一首风调雨顺。” 李阳饶有兴趣地听着,感叹道:“原来这湖还有这样的传说,怪不得景色这么美,仿佛带着仙气。”
中午,他们在湖边民宿品尝了鲜美的鱼头汤和清蒸白鱼。下午,李阳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王丽环湖骑行。微风拂面,两旁的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远处三公山若隐若现。骑行到一处观景台,他们停下休息。这里视野极佳,整个竹丝湖尽收眼底。王丽依偎在李阳肩头,轻声说:“老公,这里太宁静美好了,只有我们两个人,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李阳搂着她,温柔地说:“以后我们要多来这样的地方,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属于我们的二人世界。”
竹丝湖距离三公山约 25 公里,驾车 40 分钟左右便能抵达。第二天清晨,他们迎着朝阳出发。三公山海拔 674.9 米,是无为最高峰,由三座山峰相连得名,素有 “江北小黄山” 之称。山间云雾缭绕,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千年古刹西九华寺隐匿其中。山脚下,一条青石板古道蜿蜒而上,路旁溪水潺潺,不时可见野生猕猴在林间跳跃。
李阳帮王丽整理好被风吹乱的发丝,两人相视一笑,手牵手踏上了攀登三公山的古道。
踏着的石阶向上,山间晨雾尚未散尽,丝丝缕缕缠绕在两人衣角。清风掠过树梢,惊落几滴晶莹的露珠,啪嗒落在王丽的肩头,引得她轻呼一声,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李阳掏出纸巾为她擦拭,两人在这充满野趣的氛围里,脚步愈发轻快,向着三公山的顶峰稳步迈进。
走着走着,李阳突然指着岩壁上一处凹陷喊道:“快看!这形状像不像条盘旋的龙?”王丽凑近细看,斑驳岩壁经岁月雕琢,天然形成的纹理确实宛如巨龙蜿蜒。
两人兴致勃勃地辨认起沿途奇形怪状的岩石,时而争论像展翅凤凰,时而猜测似卧虎盘踞,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
忽然,一阵清脆的鸟鸣从密林深处传来,婉转悠扬。李阳和王丽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几只色彩斑斓的鸟儿在枝头跳跃嬉戏,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下,在它们的羽毛上折射出细碎的金光。
两人驻足欣赏片刻,才又重新迈开脚步,而那灵动的鸟影与悦耳的啼鸣,为攀登之旅又添了几分生机与趣味。
前行途中,几株遒劲的古松横斜在古道上方,虬曲的枝干上缠绕着嫩绿的藤蔓,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故事。李阳小心翼翼地护着王丽避开低垂的松枝,指尖不经意间拂过粗糙的树皮,带着山林特有的沧桑触感。
不经意间,王丽发现一块凸起的岩石表面竟生长着几株嫩绿的小草,石缝间的生命在风雨中倔强挺立。她蹲下身子轻抚草叶,感受着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李阳则默默掏出手机,将这一幕定格成永恒的画面。 青苔在潮湿的石阶上织就绒毯,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却也多了几分与自然亲近的意趣。
王丽忽然轻呼一声,原来她的目光被一侧岩壁上的石刻牢牢吸引,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字,仿佛穿越时空,正与他们轻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王丽伸手轻轻着石刻表面,冰凉的触感带着历史的厚重。有些字迹己被岁月磨得模糊,却更添几分神秘韵味。
李阳站在一旁,细细辨认着那些斑驳的文字,时不时掏出手机查阅相关典故,低声向王丽讲述着石刻背后的文人轶事,两人沉浸在这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中,攀登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这些石刻年代不一,字体各异,有的笔力刚劲,有的飘逸灵动。每一方石刻都似一扇通往过去的窗,透过它,李阳和王丽仿佛看到古时文人墨客在此登高望远、挥毫泼墨的情景,心中满是对岁月沉淀下文化瑰宝的赞叹。
这些石刻从秦汉的古朴稚拙,到唐宋的雄浑大气,再到明清的娟秀雅致,跨越千年时光在此汇聚。李阳和王丽时而俯身细察石刻边缘的风化纹路,时而仰头凝望高处镌刻的诗句,指尖拂过凹陷的字迹,仿佛能触摸到历代文人挥毫时的激昂心绪。
忽然,王丽指着一方稍显平整的石刻,眼中满是惊喜:“你看这句,‘天光云影共徘徊’,写得真好!”李阳顺着她的指尖望去,石刻上的字迹虽被岁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青苔,却依然清晰可辨,字里行间仿佛真的映出了天光云影交织的美景。
两人沉浸在这诗意的氛围中,全然忘却了攀登的疲惫,只觉与古人的心灵在此刻悄然相通。 随着脚步深入,更多石刻渐次浮现。有些字迹因常年受雨水冲刷,仅余残缺笔画,却更添几分神秘韵味,引得李阳和王丽驻足良久,试图拼凑出完整字句。
他们沿着古道攀登,石阶上布满青苔,两侧的摩崖石刻记录着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字。
明代袁宏道的 “一涧入苍烟,千峰夹紫泉” 遒劲地凿刻在赭红色岩壁上,与相隔丈许处徐霞客手书的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遥相呼应。更有清代郑板桥所题 “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叶状的笔画在风雨侵蚀下仍隐约可见,与周边苍松翠柏相映成趣。
在这些珍贵的石刻间穿梭,李阳和王丽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感受着不同时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神印记。他们轻声交流着对诗句的理解,讨论着古代书法艺术的精妙,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方凝固了时光的天地。
就在他们沉醉于石刻魅力时,一阵沁人心脾的茶香悄然飘来。循着香气望去,只见石阶转角处的古树旁,飘落着几片细碎的茶叶,仿佛在指引着他们前往某个神秘的所在。
爬到半山腰,一座古朴的茶亭出现在眼前,亭中一位老茶农正在炒制新茶。“这是我们三公山的野茶,喝了能提神醒脑。” 老茶农热情地招呼他们,为他们斟上两杯热气腾腾的香茗。茶香西溢,李阳和王丽小口啜饮,疲惫感顿时消散。
继续向上,终于到达山顶。极目远眺,竹丝湖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大地上,西周阡陌纵横,村落星罗棋布。云海在脚下翻涌,洁白如雪的云团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将山间景色若隐若现地展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宛如水墨画中晕染的墨色,深浅交织,勾勒出大自然的壮美轮廓。
李阳掏出手机,从各个角度拍摄着眼前的壮丽景色,想要把这份震撼永久留存。王丽张开双臂,感受着山风拂过身体的畅快,大声呼喊着,声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驱散了所有的疲惫与烦恼。
王丽踮起脚尖,指着云海间若隐若现的山径惊叹:“你看,刚才我们走过的路像不像一条银色丝带?”李阳顺着她的手指望去,蜿蜒的古道在云雾中时断时续,恰似仙人遗落的飘带。两人依偎着站在观景台边缘,感受着山巅独有的开阔与静谧,耳边除了呼啸的风声,还有彼此沉稳的心跳声。
两人静静伫立许久,任思绪随着翻涌的云海飘荡。王丽忽然转身,眼中闪着光看向李阳:“下次我们再去征服更高的山,好不好?”李阳握紧她的手,笑着点头,夕阳的余晖为两人相依的身影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
山风呼啸而过,吹动着王丽的发丝,李阳从背后环抱住她:“站在这里,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人就这样静静相拥,看着夕阳渐渐染红天际,远处的云海也被镀上一层瑰丽的色彩。山间的一切都在暮色中变得温柔起来,就连呼啸的山风也似乎放缓了脚步,轻轻吹拂着这对沉浸在美好中的爱侣。
王丽笑着点头:“这次旅行太值了,既享受了湖光山色,又征服了这座山峰。”
暮色渐浓,山间气温开始下降,李阳贴心地为王丽披上外套。两人又在山顶流连了片刻,才一步三回头地沿着来时的古道缓缓下山。脚下的石阶在暮色中泛着幽幽的光,偶尔有归巢的飞鸟从头顶掠过,发出几声清脆的啼叫,为宁静的山林增添了一丝生机。
夕阳西下,他们不舍地踏上返程。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竹丝湖的旖旎风光、三公山的雄浑壮美,都深深印在了他们的心里,也为他们的二人世界增添了一段浪漫美好的回忆。
返程途中,车载电台依旧播报着十七大筹备的新闻,与车窗外飞速后退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李阳和王丽谈论着旅行中的趣事,从竹丝湖的传说到三公山的石刻,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回味。他们知道,这场短暂的旅行不仅是身心的放松,更是为接下来忙碌的工作积蓄力量,带着对未来的期待,他们即将重新投入到各自的奋斗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