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岭铜锡矿场一役,朱楒不仅夺取了急需的矿产资源,更因“义释矿奴”之举,声名远播。
消息如插上了翅膀,飞速传遍了巨港的街头巷尾,传入了周边那些在荷兰人或苏丹贵族压迫下苟延残喘的华人村社。
他们口耳相传,说黑水溪的朱首领不仅骁勇善战,敢于挑战荷兰人的权威,更是一位心怀仁义的豪杰,竟将数百名被奴役的矿工悉数释放,还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一时间,“朱楒”这个名字,在底层民众心中,几乎成了反抗与希望的代名词。
于是,继那些被解救的矿工之后,更多的身影开始朝着黑水溪的方向汇聚。
有在苛捐杂税下彻底破产,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拖家带口,眼神中带着对未来的迷茫与一丝期盼。
有在城市中受尽欺凌,无法立足的流民,他们衣衫褴褛,只求一处能安身立命、填饱肚子的所在。
甚至还有一些在各方势力冲突中被打散的小股溃兵,他们不愿再为那些腐朽的势力卖命,听闻朱楒的事迹,也抱着试探的心态前来投奔。
黑水溪据点入口处,一时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也给原本就紧张的据点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
朱楒深知这是千载难逢的扩充实力之机,当即下令,抓住时机,大规模招兵买马,同时也要做好新附民众的安置工作。
顾长风再次展现了他卓越的组织与管理才能,被朱楒任命全权负责新附民众的登记、甄别与安置。
他在据点外围临时开辟出一片区域,搭建起简易的窝棚,设立了登记处和检疫点。
每一位新来者,都必须详细登记籍贯、姓名、年龄、有无特长等信息。
顾长风还组织人手,对新来者进行初步的“思想引导”,宣讲黑水溪的规矩,以及朱楒带领大家共渡难关、建立家园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对于那些有敌对势力背景嫌疑或品行不端者,则坚决予以剔除,宁缺毋滥。
而陈虎与李大山则如同两头嗅到血腥味的猛虎,兴奋地在青壮流民中来回逡巡,挑选着合格的兵员。
他们的标准很简单:身强体健,眼神中有股不屈的狠劲,最好是有些许武艺基础或上过战场的。
经过严格的筛选与初步考核,黑水溪的常备军数量迅速膨胀,从原先的一百五十余人,一跃扩充到了五百人的规模。
其中,李大山麾下的火枪队,更是优先从那些有狩猎经验或头脑灵活的年轻人中挑选,人数也扩充到了一百五十人,装备着从荷兰人手中缴获以及墨五后续仿制的燧发枪。
整个黑水溪据点仿佛一个巨大的熔炉,将这些来自西面八方、背景各异的人们吸纳进来,日夜锤炼。
训练场上,喊杀声震天,新兵们在陈虎的严厉督促下,挥汗如雨地进行着队列、劈砍、格挡等基础训练。
靶场方向,李大山则耐心地教导着火枪手们如何装填弹药,如何瞄准射击,枪声此起彼伏。
红石岭缴获的大量优质铜、锡矿石,以及那些被解救的矿工中经验丰富的匠人,还有后续投奔而来的一些身怀技艺的工匠,如同给墨五那干柴般的科研热情上浇了一大桶油。
他本就对各种机关造物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此刻手中有了充足的原料和人手,更是如鱼得水,雄心勃勃。
墨五找到朱楒,激动地表示,他要将现有的简陋工坊,扩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兵工厂”。
朱楒对此自然是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很快,在墨五的亲自规划下,黑水溪据点核心区域旁,一片新的工地热火朝天地开辟出来。
原先零散的几个小作坊被整合、扩建。
崭新的炼钢炉拔地而起,炉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旺盛。
一个独立的铸炮坊也开始搭建,墨五计划在这里尝试铸造更大口径、威力更强的火炮。
火药车间则被严格隔离在据点下风向的偏僻角落,由猴子挑选的绝对心腹看守,内部的研磨、配比、晾晒等工序也更加细化和规范。
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枪械组装与维修坊,负责将各个部件组装成完整的燧发枪,并对损坏的武器进行修理。
墨五几乎是吃住都在工坊区,他带着张铁柱等一众铁匠和新招募来的匠人,日夜不休地进行着各种尝试。
尤其是在铸炮方面,他更是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虽然初期因为模具、铜料配比等问题屡屡失败,但他那双浑浊却闪烁着精光的老眼,却始终充满了不屈不挠的劲头。
朱楒先前提供的【焦炭低温干馏技术(残缺)】,在墨五这段时间的不断摸索和众多匠人的集思广益之下,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通过改进炉体结构,控制进气量和干馏温度,成功地将这项残缺的技术完善,并实现了焦炭的稳定量产。
优质焦炭的出现,立竿见影地提升了炼钢炉的温度和冶炼效率。
墨五带着张铁柱等人,反复试验不同的矿石配比和冶炼时间,终于炼制出了硬度和韧性都远超以往的钢材。
这种新钢材,不仅使得燧发枪的枪管更加坚固耐用,不易炸膛,也为墨五尝试铸造更大型、更复杂的火炮提供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整个黑水溪据点,都沉浸在一种高速发展、积极备战的亢奋氛围之中。
然而,人口和军队规模的急剧膨胀,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后勤压力。
赵城这几日眉头紧锁,手中的账簿翻了一遍又一遍,脸上的忧色却越来越浓。
新增加的数百张嘴,每日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布匹、药材、工具、乃至搭建屋舍所需的木料,样样都缺,样样都要钱。
从红石岭缴获的物资虽然不少,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耗,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日,赵城再次找到了朱楒,将厚厚一叠记录着各项物资消耗与库存的账册摆在他面前。
“主公,我们的人口己经突破八百,其中兵员五百,每日单是粮食消耗便近二十石。”赵城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布匹库存仅够勉强维持半月,药品更是捉襟见肘,尤其是治疗外伤的金疮药,消耗极大。”
“再不想办法开辟新的财源,单靠我们现有的这点家底,恐怕撑不了多久。”
朱楒耐心地听着赵城的汇报,他清楚赵城所言非虚,据点的高速发展必须有稳固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
他沉吟片刻,说道:“赵先生所虑极是,开源节流,开源是根本。”
“我意组建我们自己的小型船队,一来可以将我们的雪盐运往更远的市场,卖出更高的价钱;二来也可以从外地运回我们急需的粮食、铁料、药材等物资,打破荷兰人试图对我们进行的陆路封锁。”
赵城闻言,眼睛一亮:“主公英明!若能打通海上商路,我们的处境将大为改观。”
“只是,这船只从何而来?船员又如何招募?”
朱楒道:“船只可以先从小型的二手商船开始,或者我们自己尝试建造一些内河及近海两用的小型货船。至于船员,我记得新投奔的人中,有一位名叫孙德发的老船长,据说有数十年的航海经验,你可去与他详谈,此事便由你与他共同负责。”
“属下遵命!”赵城精神一振,仿佛看到了解决困境的曙光。
就在黑水溪据点热火朝天地招兵买马、扩充军备、试图开辟新财源之际,巨港的荷兰总督斯奈德,在最初的暴怒之后,也迅速冷静下来,开始了他更为阴险的部署。
红石岭矿场的失陷,如同狠狠一记耳光抽在他的脸上,让他意识到朱楒的势力己经不容小觑。
斯奈德一面紧急向巴达维亚的东印度公司总部请求援军,详细阐述了巨港面临的“叛乱”威胁,要求增派正规军前来清剿。
一面则在巨港加紧训练他麾下的荷兰士兵和那些从当地招募的协从军,日夜操练,并从巴达维亚调拨来新的武器装备。
同时,他下令在所有通往黑水溪的陆路要道设立关卡,盘查过往行人,严禁任何物资流入黑水溪。
大量的荷兰巡逻队在黑水溪周边的丛林与水道出没,试图将朱楒的据点彻底困死。
苏丹拉登·穆罕默德对于朱楒奇袭红石岭的举动,也是大为震惊。
他既惊讶于朱楒的胆魄与实力,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担心这股不受控制的力量会打破巨港原有的平衡。
几日后,香料商人哈桑再次出现在黑水溪据点。
他带来了苏丹的“口信”,言语间充满了“善意”的提醒。
“朱首领,”哈桑堆着职业化的笑容,“苏丹陛下对您最近的行动颇为关切。陛下说,荷兰人毕竟势大,您还是应该适可而止,莫要将他们逼得太急,否则,即便是苏丹陛下,恐怕也难以从中斡旋,保全首领了。”
朱楒面无表情地听着,心中冷笑,这苏丹又想来摘桃子了。
果然,哈桑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当然,苏丹陛下也体谅首领的难处。陛下听闻首领从红石岭缴获了不少上好的铜矿石和锡矿石,若是首领愿意将其中一部分敬献给王室,以示对苏丹陛下的尊重,陛下或许可以考虑,在某些方面,为首领的商队开放一些贸易通道,以解燃眉之急。”
这赤裸裸的敲诈,让朱楒对苏丹最后一点幻想也彻底破灭。
但他目前还需要苏丹这块挡箭牌,不宜彻底撕破脸皮。
朱楒沉吟片刻,道:“哈桑先生,请转告苏丹陛下,黑水溪上下感念陛下的庇护。待我据点稍安,定会备上一份薄礼,以表心意。”
哈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面上依旧笑容可掬:“如此甚好,朱首领深明大义,陛下定会十分欣慰。”
送走哈桑,朱楒的脸色阴沉下来。
荷兰人步步紧逼,苏丹又贪得无厌,黑水溪的处境依旧凶险。
就在此时,他脑海中久违的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阶段性主线任务发布:羽翼渐丰!】
【任务目标:在三个月内,将黑水溪据点成功升级为“初级军事要塞”。】
【具体要求:】
【1. 拥有至少三门经过实战检验合格的青铜火炮(口径不限)。】
【2. 常备火枪兵数量达到并维持在两百人以上,且能熟练运用燧发枪进行队列射击。】
【3. 建立至少一条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来源,确保据点日常运作及军备发展的基本需求。】
【任务奖励:据点科技点100点,【中级城防建设图纸包】一份,【火炮铸造经验(中级)】一份,能量点20点。】
【任务失败惩罚:未知。】
看着系统发布的任务,朱楒眼神一凝。
三门火炮,两百火枪兵,稳定的财政,这每一个目标都极具挑战性,尤其是在荷兰人封锁日益严密的当下。
但丰厚的奖励也让他怦然心动,尤其是那【中级城防建设图纸包】和【火炮铸造经验】,正是他目前急需的。
而那“未知”的失败惩罚,更像是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催促着他必须全力以赴。
山雨欲来风满楼。
荷兰人的军事压力如乌云般越积越厚,苏丹的态度暧昧不明,随时可能倒戈,而据点内部,资源的紧张也像一根绷紧的弦。
朱楒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一场决定黑水溪生死存亡的大战,己经不可避免,而且随时可能爆发。
他当即召集顾长风、赵城、陈虎、李大山、墨五等核心成员议事。
“诸位,斯奈德的耐心显然己经耗尽,他正在调集兵力,加紧封锁,一场大战迫在眉睫。”朱楒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苏丹那边,也不可尽信,我们只能依靠自己。”
“我意,自即日起,黑水溪据点全员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墨师傅,兵工厂的武器生产,尤其是霹雳弹和燧发枪,必须加快速度,火炮的研制也要抓紧,我需要尽快看到我们自己的大炮轰鸣!”
墨五拍着胸脯道:“主公放心,有那批新矿石和焦炭,老朽定不负所托!三门炮,小意思!”
朱楒点头,又转向陈虎和李大山:“陈虎、李大山,新兵的训练一刻也不能松懈,要让他们尽快形成战斗力。火枪队要加强实弹射击训练,务必做到弹无虚发。”
“是,主公!”二人齐声应道。
“赵城,你负责统筹所有物资的调配,优先保障军用。同时,加紧督促船队的组建,我们必须尽快打通海上通道。”
“顾长风先生,你负责协助赵城稳定后方,安抚民心,同时,据点外围的防御工事,如壕沟、栅栏、箭塔等,要立刻组织人手加紧修筑和完善。”
一项项命令有条不紊地布置下去。
黑水溪据点,这部刚刚组装起来的战争机器,在朱楒的指挥下,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夜色渐深,朱楒独自登上新建的瞭望塔,眺望着远处巨港方向的点点灯火,以及更远处那片漆黑如墨的大海。
他知道,未来的道路将更加艰难险阻,但他的心中,却燃烧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斗志。
为了生存,为了那些追随自己的人们,他必须带领黑水溪,在这乱世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让这羽翼,真正起来,足以搏击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