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七月初九,晨雾未散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诡异的静谧中。陈墨怀揣着逐渐黯淡的立方体,踏入钦天监时,铜壶滴漏的声响突然错乱,浑浊的水滴在铜盘上溅出的水花,竟组成了北斗倒悬的图案。值守的监正面色如土,捧着泛黄的《崇祯历书》踉跄奔来:“李大人!昨夜浑天仪自行转动,在星图上划出了...... 从未记载过的星轨!”
翻开历书,陈墨的瞳孔猛地收缩。原本标注二十八宿的页面上,不知何时浮现出暗红血字:“观测者之血,乃破局密钥”,字迹与他在长陵石碑上所见如出一辙。苏婉儿凑近浑天仪,护心镜在胸口留下的星图印记突然发烫,镜中倒映出浑仪的龙柱上,细密的鳞片纹路正缓慢重组,显露出与定陵神秘符号同源的图腾。
“大人,东厂来人!” 锦衣卫旗校的通报声惊飞檐下寒鸦。曹化淳的义眼虽己损毁,却戴着一副以青铜人俑残片改造的护目镜,镜片上流转的蓝光将他的面容映得阴森可怖:“陛下宣召,言说乾清宫的蟠龙藻井...... 又渗出了蓝色液体。”
踏入乾清宫的刹那,陈墨仿佛重回定陵玄宫的噩梦。蟠龙口中垂下的不再是宝珠,而是无数泛着冷光的金属锁链,地面上凝结的蓝色液体正缓缓汇聚,形成一个巨大的浑天仪图案。崇祯皇帝负手而立,龙袍下隐约可见齿轮状的金属护甲,他指向藻井的手背上,赫然浮现出与第 21 号观测者相似的标记。
“李卿,” 崇祯的声音带着金属震颤的杂音,“钦天监奏报,紫微星黯淡,妖星蔽日。你既通晓天机......” 他猛然转身,瞳孔中闪烁着数据流的光芒,“可知该如何匡正这错乱的时空?”
千钧一发之际,苏婉儿的短刀精准斩断袭来的锁链。陈墨趁机掏出罗盘,却发现盘面的星轨竟逆向旋转,指针首指崇祯腰间悬挂的香囊 —— 那香囊上绣着的云纹,暗藏着与定陵中枢核心相同的几何图案。“陛下被维度力量侵蚀了!” 陈墨掷出徐光启新制的电磁弹,爆炸的强光中,他瞥见崇祯后颈浮现出细小的机械接口。
混乱中,藻井轰然洞开,一台由青铜与齿轮构成的巨型浑天仪缓缓降下。仪器表面雕刻的不再是天文星象,而是无数观测者被囚禁在时空裂隙中的画面。曹化淳疯狂大笑,将自己的机械手臂插入浑天仪的控制台:“第 13 号,你以为毁掉定陵的中枢就够了?这台浑天仪,才是连接明末与现代的终极锚点!”
浑天仪启动的轰鸣震得地砖龟裂,陈墨的意识突然被拽入时空漩涡。他看见现代实验室里,与自己长相相同的人正操控着同样的仪器,屏幕上不断闪烁着 “观测者回收计划” 的字样;又看见万历年间,初代观测者将立方体献给皇帝时,身后还跟着一个身披黑袍、面容模糊的神秘人。
“那黑袍人......” 陈墨在意识洪流中挣扎,“他的袖口绣着的,分明是钦天监的纹章!”
苏婉儿的呼喊穿透时空迷雾。陈墨回归现实,发现浑天仪的星轨正在吞噬崇祯皇帝的身影,而曹化淳正将蓝色晶体嵌入仪器核心。千钧一发之际,陈墨将立方体抛向浑天仪,神秘符号与仪器表面的图腾共鸣,爆发出的光芒中,竟浮现出历代观测者的虚影。
“原来观测者的使命,是守护时空锚点......” 陈墨看着虚影中的徐光启、宋应星等人,终于明白《皇极经世书》残页的深意。他咬破指尖,让鲜血滴在罗盘上,星轨化作锁链缠住浑天仪的齿轮,“但你们休想利用大明皇帝完成阴谋!”
曹化淳的机械身躯在能量风暴中崩解,临终前他的护目镜碎裂,露出眼底刻着的编号 “TM - 2025 - 10”。浑天仪的核心开始过载,陈墨与苏婉儿拼尽全力将崇祯拖出危险区域,却见皇帝怀中掉出一块刻着 “观象台” 字样的青铜令牌。
当夜,观象台的紫微殿内,陈墨举着火折子照亮布满蛛网的墙壁。那些尘封百年的壁画上,不仅描绘着二十八宿,更隐藏着用矿物颜料绘制的现代电路图。苏婉儿的星图印记与壁画产生共鸣,墙壁轰然洞开,露出一间摆满浑天仪模型的密室。每个模型的底座都刻着不同朝代的年号,而最新的那个 —— 刻着 “崇祯三年” 的模型中,插着半张照片。
照片上是现代实验室的场景,陈墨的 “孪生者” 站在仪器前狞笑,背景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明代舆图,图上用红笔圈出的,正是十三陵的位置。照片背面,用朱砂写着一行小字:“当浑天仪归位,真正的维度战争即将开启。”
观象台的更鼓突然响起,陈墨握紧青铜令牌,发现令牌边缘的齿纹竟与浑天仪的齿轮完美契合。他望向紫禁城方向,那里的天空中,北斗七星与浑天仪的星轨遥相呼应,在云层深处,隐约可见一个巨大的时空裂隙正在缓缓闭合 —— 却又在裂隙边缘,生出细小的黑色纹路,如同某种生物的触须,向西周蔓延。
“下一个战场,或许就在这观象台。” 陈墨将照片收入怀中,掌心的星轨灼痕再次发烫。苏婉儿轻抚心口的星图印记,护心镜的碎片突然在月光下微微震动,映出远处的黑影 —— 那黑影身着钦天监服饰,袖口绣着的纹章在夜色中泛着诡异的光,与万历年间那个黑袍人的标志一模一样。
而在现代实验室,警报声此起彼伏。陈墨的 “孪生者” 把玩着一枚刻有 “第 13 号观测者” 字样的徽章,嘴角勾起冷笑:“游戏越来越有趣了,就让我们看看,这次你能撑到第几轮?” 他身后的巨型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明末各观测点的坐标,而观象台的位置,正闪烁着刺目的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