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古人居然在刷短视频?

第32章 若他早逝二十年,甚至可能与李世民一较高下,成为千古一帝!

加入书架
书名:
什么?古人居然在刷短视频?
作者:
江边酒
本章字数:
4530
更新时间:
2024-09-10

【实际上,李隆基时代的耕地面积高达6.6亿亩,南方得到了全面开发。】

【历史记载:耕耘者更加勤奋,即使是高山险峻之地,也到处是耕作的痕迹。】

【曲辕犁的改良使耕作效率显著提升,导致全国粮仓满载,黄河流域的城市极为繁荣。大唐的茶叶、瓷器、唐三彩更是远销世界各地。】

背景音乐突然转变,变得沉重。

盛世背景下的百姓再次出现在画面中。

【只是这繁华并非属于普通百姓,而是归于少数贵族、官僚和商人所有!】

【对于普通的大唐百姓而言,虽然国家整体变得富裕,但贫富差距却显著扩大。对他们来说,仅能吃饱饭已是最大的期望。】

【在李世民的时代,每个家庭能分到大约120亩的土地,但到了唐高宗时期,这个数字甚至不到原先的一半。】

【在人口密集地区,由于人数众多,分配到的土地更少,有些家庭分到的土地甚至不足5亩。】

【尽管如此,无论是田租还是户税并未减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日益强大,但普通百姓的生活却愈发困苦。】

【当赋税难以负担,生活陷入困境时,逃亡避税成为了许多人的无奈选择。】

【开皇时期的历史记载称“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这并非夸张。逃亡的农民中,有的藏身于山林,有的甚至沦为盗贼。】

【面对这种现象,官府采取的直接措施就是加强搜刮。】

【721年,李隆基下令彻底调查流民,发现了80万户流民,并要求这些流民重新缴纳税款。】

【可如果能够负担得起税收,又有谁愿意流离失所呢?】

【开元二十四年,《听逃亡归首敕》中提到:“民众失去生计,户口锐减。”】

【据统计,开元时期的户籍人口为5288万,其中有4500多万人未缴纳赋税,主要包括部曲、奴婢和逃亡农民。】

【真正交税的百姓不到七百多万,而开元年间,大唐的文武官员总数超过18000人,若加上各类小官员,则高达36万人!】

【如此庞大的官僚体系,需要巨额财政支持。因此,李隆基除了征收田租外,又新增了地税和户税。】

【这些税收被统一征收,无疑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税负沉重,让许多百姓难以为继,这常常导致起义的爆发。】

苍穹上,天幕画面突变。

无数农民揭竿起义,开始反抗!

一幕幕字幕显现。

【653年,唐朝出现了首次农民起义!】

【到了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尽管国家更加富强,农民起义的次数却急剧增加。】

【715年,相州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

【738年,歙州婺源发生了洪贞起义。】

【744年,温州、台州、明州三地同时爆发起义!】

【随后的安史之乱彻底打破了大唐的最后一层幻象,终结了盛世的繁华。】

【百姓的生活困苦到了极点,甚至不得不卖儿卖女以求生存。】

【因此,尽管开元盛世达到了古代王朝的顶峰,但在这盛世之下的百姓并未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但由于开元盛世有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无强敌外侵,也无重大天灾,因此排名第五。】

画面结束,如巨人般的大唐最终轰然坍塌。

无数衣衫褴褛的百姓开始走投无路,不得不卖儿卖女。

朱红色大门内,达官贵人尽情饮酒作乐,而门外,骨瘦如柴的农民在严寒中死去。

明明只是一门之隔,却展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片刻间。

众人沉陷于沉默。

-----------------

大唐。

金銮殿内,一片死寂。

李世民呆立着看着天幕,无言以对。

朱棣说得对。

他的确太早高兴了。

开元盛世虽是封建王朝的巅峰,也是大唐的鼎盛时期,但对于这些百姓来说!

并未带来多少的好日子。

长孙皇后情不自禁地走上前,轻轻拍着李二的手安慰。

李二望着长孙皇后那温柔的面容,带着苦涩开口。

“天下百姓,几近减半!”

“百姓失业,户口数量大幅减少!”

“朕难以想象,如此盛世之下,居然出现这般记载。”

李世民此时终于理解,为何令万国钦仰,人均产量高达700多斤的大唐盛世,仅排名第五!

确实有其原因!

而更引起他关注的,则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究竟是何物?

安史之乱刺破了大唐最后一层幻象,似巨人般的大唐由此坍塌!

难道这导致了大唐的灭亡?

李隆基的面色不断变换,时而苍白时而潮红。

他欲言又止,却无法发出任何反驳之声。

他确实开始沉迷于享乐,将朝政大权委托给李林甫、杨国忠等人!

但他对大唐的一些状况,心知肚明……

庞大繁杂的军政机构,沉重的苛捐杂税,以及大量逃避税收的……流民!

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复杂的表情。

“陛下!”

“陛下!”

“冤枉啊,臣决无排挤异己,任用藩镇将领之事!”

李林甫与杨国忠急忙冲入大殿,面色惊恐万分。

他们齐刷刷的跪倒在地。

李隆基用冰冷的眼神扫视李林甫和杨国忠,眼中充满杀气。

他心中自认无错,那错误必定出在他们身上!

杨玉环在一旁跪着,她的身姿若隐若现。

对李林甫而言,死了更好,但杨国忠毕竟是她的亲兄。

然而涉及到天幕,她也不敢轻易为他们辩护。

在紧急关头,杨玉环见李隆基即将暴怒,急忙说道:“陛下,天幕也有误判的时候!”

“天幕尚未作出评价,陛下请稍息怒气!”

杨玉环清脆的声音响起,李隆基的怒火略有减退。

他沉浸在深思之中。

的确,天幕还未给出评价,这排名和内容可能并非绝对公正……

-----------------

就在这时,天幕传来弹幕。

“这李隆基啊,一切都好,只是他活得太久了。”

“若他早逝二十年,甚至可能与李世民一较高下,成为千古一帝也不是不可能!”

“但也是,杨玉环魅力非凡,谁能抵挡?一生英明,却因安史之乱变成了千古笑柄!”

“真是可惜啊可惜!”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