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沙扬尘,天地一片混沌,令人难以视物。
更糟糕的是,这狂风直指我明军而来。
在战斗高潮之际,这样的怪风无疑预示着不祥。
难道是成吉思汗显灵?
朱瞻基低头沉思,若此次败北,恐怕将与成吉思汗的陵墓失之交臂。
朱棣怒斥:“天意!你也要与我对抗吗?”
樊忠遮眼大声提议:“陛下,风势猛烈,我们退回大帐吧!”得到的却是朱棣的怒斥:“滚开!”
朱棣不信邪,明军已至斡难河边,下一步便是封狼居胥,若天意不让我成事,我便与天争一争。
汉王朱高煦请求撤军,遭到了朱棣的严厉斥责。
不久,明军全面溃败。
“报!左翼骑兵正在撤退!”
“报!右翼骑兵也正在撤退!”
“报!陛下,风势太大,火炮无法发射!”
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让朱棣彻底怒了:“撤退?简直是溃不成军!”
樊忠急切地说:“陛下,让长矛兵撤回来吧!”
“左右翼已退,长矛兵若撤退,只能走向灭亡,敌人此刻必定...”
在战局告急的关键时刻,朱晗基挺身请战,大雨倾盆,冰粒如刀割般痛击着脸庞。朱棣声若雷霆,发令坚守阵地,朱瞻基随即带领着唯一可调动之太孙营精锐骑兵,火速驰援。
战场上,胆小鼠辈四散逃窜,而勇猛战士却陷入重围。
就在此时,朱瞻基目睹左翼主将薛禄临阵脱逃,他怒不可遏,提起横扫霸王枪,一击将薛禄打下马背,警示众兵:退缩者唯有死路一条!
他喝令:“全体听令,退缩者死,勇进者赏!薛禄畏战,按军法处置!”
众军士为之一震,牛十三更是毫不犹豫,从后挥刀斩下薛禄的首级,那武安侯至死脸上都挂着不甘与怨恨,显然未曾想到自己会这样结束生命。
朱瞻基挥舞着大旗,身先士卒,勇猛地冲锋在前:“随我杀!”
“杀!”
“杀!”
马忠、牛十、铁富安、蓝田等将领紧随其后,率领铁骑勇猛跟进。
“为了太孙,杀!”
“无畏生死,杀!”
面对太孙的英勇,越来越多的士兵回过身,反戈一击!
在战场之上!
大明铁骑在蒙古敌军的围攻下拼死奋战,耳边充斥着敌人的狂笑。
“破敌!”
朱瞻基一马当先,枪出如龙,一口气连诛五敌,霸王枪在他手中如臂使指,龙象波若功的内力更是让他的攻击所向披靡。
“冲啊!”
选拔出的五百亲卫紧随朱瞻基撕开的缺口,后续的骑队毫不费力地冲入敌阵。
蒙古军队这下子惨了!
他们中许多人都参与了忽兰忽失温之战,深知朱瞻基的勇猛,一见到他,恐惧立生,心惊胆战,逃命时还大喊着:
“天神降世了!”“快逃命啊!”
“天神动怒了!”
眼见自己的军队被一名明将吓破胆,蒙古主将气愤至极,原本胜利在望的战局莫名其妙地逆转,他只能愤怒地命令:“撤退!快撤退!”
但此时撤退,谈何容易!
朱瞻基挥舞战旗,引领大明铁骑破敌无数!
“冲锋!
“冲锋!
战场上,风云突变!
大明铁骑反转追逐,蒙古敌军节节败退。
转瞬之间,便抵达了被敌骑围困的长矛兵阵前!
“冲锋!
“冲锋!”
朱瞻基身先士卒,战旗所指,那些原本围杀长矛兵的蒙古战士四散逃窜,恐慌蔓延,仿佛大明铁骑化身为狂飙,朱瞻基一马当先,威猛无匹,一声“天神降临”的呼喊,让敌军彻底丧失斗志,纷纷溃逃。
长矛兵终于脱险!
前方即是蒙古大军主营!
朱瞻基驻马观望,对面瓦哈木的数万精骑正紧张注视着这边的战况,若非暴雨如注,他们早已趁大明军撤退时冲杀出来。
马忠驱马赶到,大笑说:“太孙,此战又是我们大获全胜!”
“太孙得胜,岂非寻常之事!”
蓝田与铁富安相视一笑,这两位勇将带领的三千残兵竟走在了他们前面。
北地严寒,加之暴雨侵袭,长矛兵们浑身湿透,嘴唇冻得发紫,朱瞻基果断下令:“全军撤退!”
“太孙有令,全军回营!”
“太孙有令,全军回营!”
“太孙有令,全军回营!”
传令兵在战场上穿梭,受伤的大明战士挣扎着站起,相互扶持着缓缓撤离。
士兵们互相扶持着站起来,若此刻不能重整旗鼓,必将难逃一死。
朱单基向铁富安下达指令:“命令手下,将战马让与伤员,火速将他们送回主营进行救治!”
“遵命!”
铁富安所率的骑兵队伍忠诚无畏,对太孙的命令绝无二话,他们迅速分配,每人负责一名伤兵,不一会儿便将战场上我方的伤员悉数转移。
留下敌军伤者躺在地上哀嚎,他们眼睁睁看着大明伤兵被救走,眼中流露出羡慕与绝望,在倾盆大雨中,他们呼唤着成吉思汗的名字,缓缓闭上了双眼。
“真是九死一生,我们差点就败了。”
“没错,多亏太孙殿下击退了蒙古敌军,我们才能安全归来。”
“听说右翼也是因为太孙的英明才得以不战而胜,樊忠将军真是幸运!”
“太孙殿下威武,战无不胜!”
主营中的官兵们纷纷议论着今日的激战,适才风狂雨骤,明军险些落败,幸得太孙殿下力挽狂澜。
朱高燧面色阴沉地来到三千营的驻扎地,见朱高煦正在练习武艺,不由得冷嘲热讽:“今日之战似乎还未让你尽兴?”
朱高煦停下手中的动作,喘息着回应:“老三,你来了。”
朱高燧怨声道:“营中都在传颂那小子的胜利,我们出生入死,反倒让他得了好处。我刚才向老爷子告了他的状,你猜结果如何?”
朱高煦面不改色:“老爷子怎么说?”
朱高煦面露不忿:“你瞧,父亲总是偏心朱脆基,他立下战功本就风光无限,父亲还特别照顾他。”
朱高燧在一旁疑惑不解:“确实令人费解,朱脆基所率的部队怎么就能战斗力非凡,如同猛虎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