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第22章 波谲云诡,砥砺奋进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作者:
我心依然1326
本章字数:
6630
更新时间:
2025-01-13

河间府城墙上的硝烟尚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土的气息。赵翊与宗晴琳伫立在城头,望着城下金军退去后的狼藉,神色凝重而坚毅。这场大战虽胜,可他们心中明白,真正的安宁还远未到来,各方暗流依旧汹涌湍急。

朝廷的嘉奖旨意很快传来,皇帝言辞间满是嘉许,对河间府众人的赏赐也颇为丰厚。然而,赵翊与宗晴琳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宗泽轻抚胡须,目光深邃:“朝廷这态度转变太快,怕又是那帮佞臣在背后捣鬼,欲擒故纵之计,我们万不可掉以轻心。”赵翊微微点头,沉声道:“将军所言极是,如今边境未稳,国内又隐忧重重,必须早做筹谋。”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密探来报,朝中佞臣勾结地方势力,竟暗中截断了拨付给河间府的部分军备物资。与此同时,金军虽兵败退回,但新主帅完颜宏烈并未善罢甘休,正四处拉拢草原各部族,妄图组建更为庞大的联军,再度进犯。

面对内忧外患,赵翊与宗晴琳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宗晴琳主动请缨,带领几名亲信,乔装改扮潜入京城,设法与朝中几位正直的老臣取得联系,揭露佞臣的丑恶行径,力促朝廷恢复物资供应;赵翊则留守河间府,整军备战,加强城防,同时密切关注金军动向。

宗晴琳一行一路风尘仆仆,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京城。此时的京城,繁华依旧掩盖不住朝堂之上的乌烟瘴气。她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巧妙地避开佞臣耳目,找到了老臣苏大人府邸。苏大人为人刚正不阿,在朝中颇有威望,且一向心系抗金大业。

见到宗晴琳,苏大人又惊又喜:“宗姑娘,你怎敢冒险前来?如今京城可是龙潭虎穴啊!”宗晴琳抱拳行礼,恳切道:“苏大人,形势危急,河间府急需军备物资以御外敌,可朝中奸佞却从中作梗,还望大人能在皇上面前仗义执言,救救河间府,救救大宋!”言罢,她将详细情况一一禀明。

苏大人听后,眉头紧锁,长叹一声:“这帮贼子,祸国殃民!姑娘放心,我定当竭尽所能。”在苏大人的安排下,宗晴琳又陆续拜会了几位忠良之士,众人商议后决定,择机在朝堂之上弹劾佞臣,力保河间府军需无虞。

再说赵翊在河间府,日夜操劳。他亲自下到兵营,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提高士气。一日,巡逻士兵抓获一名形迹可疑之人,赵翊亲自审问,才知竟是金军派来的细作,意图刺探河间府城防机密。赵翊目光如炬,威吓道:“说,完颜宏烈究竟有何计划?”细作吓得瑟瑟发抖,供出金军正在集结兵力,不日将联合草原部落,分三路大军直扑河间府,且他们还研制出一种攻城利器,威力巨大。

赵翊得知消息,心中大惊,立刻召集众将领,重新部署防御。他根据细作提供的情报,对城防进行优化,增设陷阱、暗弩机关,又在城外挖掘壕沟,注水成护城河,阻挡金军骑兵冲击。同时,派人快马加鞭通知宗晴琳,让她务必小心行事,尽快促成物资供应恢复。

宗晴琳在京城,经过几日周旋,终于等到朝堂议事。那日,金銮殿上,气氛剑拔弩张。苏大人率先出列,弹劾佞臣克扣军备、贻误战机,言辞激烈,证据确凿。佞臣们起初还百般狡辩,但在众忠良的步步紧逼下,渐渐露出破绽。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不定,眼见众怒难犯,只得下令彻查此事,恢复对河间府的物资供应。

宗晴琳得知消息,心中欣喜,可还没等她松口气,就发现自已已被佞臣的爪牙盯上。回府途中,突然遭遇一伙黑衣人袭击。宗晴琳临危不乱,她拔剑在手,与亲信们并肩作战。只见她身形矫健,双刀如电,所过之处黑衣人纷纷倒下。但对方人多势众,且个个武艺高强,宗晴琳渐渐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幸好苏大人提前安排了人接应,才将她从险境中救出。宗晴琳深知京城不宜久留,便带着朝廷恢复物资供应的旨意,连夜出城,马不停蹄赶回河间府。

赵翊得知宗晴琳遇险,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飞身前去营救。待见到她平安归来,心中悬着的一只手才落了地。二人来不及多叙别情,便一同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之中。

不久,金军与草原联军浩浩荡荡而来,铺天盖地的兵马如乌云压境。赵翊与宗晴琳登上城楼,望着城外气势汹汹的敌军,毫无惧色。赵翊高声呼喊:“将士们,今日便是生死之战,我们身后是大宋的山河百姓,唯有以命相搏,方能护家国周全!”宋军将士们齐声响应,声震九霄。

随着赵翊一声令下,战斗瞬间打响。金军的先锋部队如饿狼扑食般汹涌而来,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最前排的重装骑兵,全身披挂着厚重的铠甲,连人带马如移动的堡垒,手中长枪闪烁着寒光,直逼城下。与此同时,后排的弓箭手弯弓搭箭,刹那间,箭雨如蝗虫过境,呼啸着飞向城墙。看着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宋军,金军先锋部队的将领心中暗忖:哼,这河间府不过是垂死挣扎,今日定要踏破这城池,立下赫赫战功,让宋人知道我大金铁骑的厉害!

城墙上的宋军士兵们毫不畏惧,盾牌手迅速举起盾牌,紧密相连,组成一道坚固的屏障,“叮叮当当”的声响不绝于耳,那是箭矢撞击盾牌的声音。弓弩手们则透过盾牌的缝隙,瞄准下方敌军,奋力还击。赵翊亲自在城墙上指挥,他目光如炬,观察着战场局势,不时大声呼喊,调整着宋军的防御部署。

宗晴琳也没忙着,她带领着女兵们奔走在城墙各处,为士兵们运送箭矢、石块等物资。只见她身姿矫健,手中双刀别在腰间,扛着沉重的箭篓,健步如飞。有一处城墙因遭受金军投石车的猛烈攻击,出现了破损,士兵们伤亡惨重,形势危急。宗晴琳见状,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她挥舞双刀,将试图攀爬城墙的金军砍落下去,同时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姐妹们,守住这里,大宋的希望就在我们手中!”女兵们受到鼓舞,纷纷拿起武器,与金军展开殊死搏斗。

而城下,金军的攻城利器——巨型投石车开始发威。巨大的石块被高高抛起,带着呼啸的风声砸向城墙,城墙上的砖石被砸得粉碎,不少士兵躲避不及,被砸成重伤甚至殒命。宋军的投石车也在奋力反击,但因数量和威力稍逊一筹,渐渐有些招架不住。看着宋军的投石车被压制,金军负责操作投石车的士兵们不禁得意起来:宋人这点玩意儿,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今日这河间府必破无疑!

赵翊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摧毁金军的投石车,城防迟早要被攻破。于是,他当机立断,召集城中敢死队,高声道:“兄弟们,随我出城,毁掉金军的投石车,为大宋除此大患!”敢死队员们个个奋勇当先,齐声高呼:“愿随将军赴老!”

城门缓缓打开,赵翊一马当先,手持长枪冲了出去。身后的敢死队员们紧紧跟随,如猛虎下山般扑向金军。金军见状,立刻派出一队骑兵前来拦截。赵翊毫不畏惧,他长枪一抖,率先冲入敌阵,枪尖如毒蛇吐信,所过之处,金军骑兵纷纷落马。

敢死队员们与金军短兵相接,杀得难解难分。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一心只想毁掉投石车。有的队员身负重伤,仍顽强地爬起来,继续向前冲;有的队员被金军包围,却宁死不屈,与敌人同归于尽。看着这些不要命的宋军,金军士兵们心里不禁泛起一丝恐惧:这些宋人怎么如此疯狂,难道他们不怕死吗?

在宋军的英勇冲击下,金军的投石车阵脚大乱。赵翊瞅准时机,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手中长枪狠狠刺向一架投石车的关键部位,只听“咔嚓”一声,投石车的支架断裂,轰然倒塌。队员们见状,士气大振,纷纷效仿赵翊,或砍断绳索,或破坏车轮,不一会儿,金军的投石车便大半瘫痪。

此时,城墙上的宋军也趁势发起反击,箭雨、石块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打得金军死伤惨重。草原联军见金军受挫,开始有些动摇,内部出现了分歧,士气低落。金军主帅完颜宏烈见此情形,心中大骂:这帮草原蛮子,一点骨气都没有,关键时刻掉链子!可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局对自已不利。

赵翊敏锐地察觉到敌军的变化,决定发动总攻。他亲率敢死队,再次打开城门,如猛虎般冲入敌阵,宋军将士们见状,士气大振,纷纷跟随其后,向敌军发起致命一击。联军顿时大乱,兵败如山倒,纷纷四散逃窜。

这一战,再次让河间府转危为安。大宋朝廷彻底看清了赵翊与宗晴琳的忠勇,对他们予以重赏,并全力支持河间府的抗金大业。而经此生死考验,赵翊与宗晴琳的感情坚如磐石,他们深知前路漫漫,困难重重,但只要彼此携手,砥砺奋进,就一定能在这波谲云诡的乱世中,守护大宋山河,成就一番英雄传奇,不负家国,不负苍生。

战后,河间府百姓自发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胜利。赵翊与宗晴琳走在人群中,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这胜利来之不易,是全体将士与朋友共同拼搏的结果。未来,他们将继续扎根河间府,整军练武,加强城防,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为大宋的复兴之路,铺就坚实基石。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