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第19章 新科状元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作者:
陆海横流
本章字数:
4298
更新时间:
2024-11-25

弘治十二年三月十五(公元1499年4月24日),奉天殿。

皇帝朱祐樘亲自主持殿试,策问礼部会试中式举人陈青阳、伦文叙等三百人。

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内阁刘健、李东阳、谢迁拟题,皇帝朱佑樘圈定。

考题如下:

“朕惟自古圣帝明王之致治,其法非止一端,而孔子答颜渊问,为邦但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为言说者,谓之四代礼乐然,则帝王致治之法”

“礼乐二者足以尽之乎,宋儒欧阳氏有言,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当时道学大儒称为古今不易之至论,今以其言考之,上下数千余年,致治之迹,具在可举而论之乎。”

“夫三代而上,无容议矣,汉高帝尝命叔孙通定礼乐,负鲁两生不至,谓礼乐积德百年而后兴。厥后三国分裂,其臣有诸葛亮者,而世儒乃或以礼乐有兴,或以庶几礼乐许之,盖通与亮之为人,固不能无优劣,要之于礼乐,能兴与否,亦尚有可议者乎。”

“我国家自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创业,圣圣相承百有余年,礼乐之制作,以时以人宜无不备矣,然而治效之隆未尽复古,岂世道之升降不能无异耶,抑合一之实,犹有所未至耶。朕祗承丕绪,夙夜惓惓欲弘礼乐之化,益隆先烈而未悉其道,子诸生其援据经史,参酌古今,具陈之,朕将亲览焉。”

题目的大致意思是,礼乐之道与国家大治。

陈青阳是现代人,在他的观念里,礼乐治国那就是扯淡。

后世多国依法治国,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尚难使四海清平,何况明朝中期?!

殿试策问,不用八股也可行文。

来自于未来就是好,熟读历史的陈青阳早就知道今科殿试的考题。

一个多月前,陈青阳就做了好几篇练习文章。陈青阳的文章跳出单纯的礼乐思路,但也不敢太过标新立异。他可不想因为文章“离经叛道”,进士这顶官帽再给撸了。

此刻,真正的考场上,陈青阳思考再三,毅然以“礼乐为基,依法治国,天下大治”为主题展开论述。

这是决定陈青阳命运的时刻。

陈青阳手执毛笔,越写越快,真像后世形容文思泉涌的词句‘文思如尿崩,谁与我争锋’。

即使你以前做过这篇文章,真正考试时,也不可能全部复原,甚至大部分复原都难。

因为写作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思路,会有更合适的遣词造句。

文章框架已然练就,现在写出来的文章质量更胜昔日练习之时。

陈青阳略略抬头,看了王守仁、伦文叙一眼。他二人边思边写,无暇顾及他人投来的目光。

李东阳远远看着陈青阳,臭小子别说怯场了,连一点紧张都看不出来。此等优雅涵养,三百贡士无一可及。

虽然已经确定都是进士了,但贡士争胜之心仍很强烈。毕竟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场最重要的考试。

状元榜眼不敢奢望,大家都想争一个靠前的名次,这是要刻在孔庙,万世留名的。

日落西山,随着最后一位考生的交卷,大明王朝弘治十二年的殿试结束了。

陈青阳在申时(下午四点),把对策文章交给了东角门的受卷官处,拍拍灰尘,回客栈睡觉了。

殿试的负责官员们,忙碌才刚刚开始。

开考前,皇帝朱祐樘任命大学士刘健、李东阳等十四名大臣,为殿试读卷官。

刘健、李东阳等读卷官的职责,是把试卷分成三等,即一甲三名、二甲95名,三甲202名。

殿试后第二天,“读卷”仪式在文华殿举行。

刘健、李东阳等十四名读卷官,东西序立,各持一份试卷,按照官职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

刘健首先读的是陈青阳的文章,弘治皇帝朱祐樘听到陈青阳的题目,立时精神起来,认真倾听。

陈青阳的文章观点,礼乐、律法并重,国家大治,深合朱祐樘之意。

刘健的抑扬顿挫声中,朱祐樘听得是如痴如醉,恨不能击节赞赏。

陈青阳文章立意新颖而务实可用,殿上众臣公认为大明开国以来殿试第一文!

待到听完,朱祐樘朗声说道:“前者还有科臣弹劾本次科考作弊泄题。众臣自问,纵然提前知道题目,能做出刚才这篇制策雄文吗?!”

刘健答道:“臣实不能!”

其他大臣自忖亦是不行,纷纷说道:“臣才疏学浅,做不出此等锦绣文章!”

朱祐樘道:“此文定为一甲第一名,众卿可有异议?”

刘健等躬身答道:“陛下圣明烛照,臣附议!”

状元已定,李东阳依次读卷,其后谢迁、李杰……

直到最后一名读卷官,大理寺卿王轼念完,朱佑樘才回过神来。

适才,朱佑樘沉浸在录得大才的喜悦中,根本没心思听李东阳以下念的文章。

对众卿的殿试排序,朱祐樘全部照准。

三月十八日,殿试后第三天,传胪典礼。

陈青阳等诸位贡士,早早在殿外丹墀两边拜位上排列好,等待着张榜公布。

两名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来到丹墀御道上站定,张榜。传制官高唱“有制!”,陈青阳等众贡士跪下听宣。

只听传制官高声宣读:“弘治十二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陈青阳;第一甲第二名,丰熙;第一甲第三名,刘龙。”

“赐进士出身,第二甲,伦文叙等95名。”

“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刘潮等202名。”

陈青阳等众进士谢恩毕,随着执事官来到长安左门外。

执事官张挂黄榜,众进士进前观榜,互相恭喜之声连绵不断。

陈青阳连中三元,改变了历史。

无数的艳慕眼光向陈青阳投来。

是啊,有谁能在二十二岁的年纪,接连考中解元、会元、状元?

陈青阳的记录是空前的,只有后来者可能打破。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与众人恭维攀谈之余,陈青阳看到了王守仁。

王守仁得了第二甲第六名,也就是进士榜第九名。

看表情,看不出王守仁满足与否。

王守仁严肃深邃的目光,让陈青阳想起了他们将要做的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