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其职,各守其位,不僭越,不逾矩。”】
【“周礼,功不可没!”】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礼就永远都是对的。”】
【“可能在周王朝之时,某些周礼是对的,但是在时至今日之后,原本是正确的周礼,也有可能会变成谬误的周礼。”】
【“比如说,周礼规定: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淳于博士认为周礼的这项规定是否合理呢?”】
【“又或者说,周礼的这项规定放在如今是否还合适呢?”】
【听到太子扶苏的询问,淳于越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表示合理。】
【毕竟“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这是数百年以来的周礼规定,又怎么会有问题呢!】
【所以这项周礼规定放到如今,自然也还是合适的。】
【太子扶苏微微叹了口气道:“淳于博士,知道孤的六部诸司吗?”】
【淳于越虽然有些不解太子扶苏为什么这么询问,但是在来到秦国咸阳城这么久之后。】
【对于太子扶苏麾下的六部诸司他也还是多多少少有一点了解的,所以也是点了点头。】
【太子扶苏接着说道:“在孤的六部诸司之下,有一江河司。”】
【“江河司下有众多打捞捕鱼船,每天在渭河、泾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这八条河流上下游所打捞、捕获到的各种河鲜可多达八万斤到十万斤左右。”】
【“而目前整个咸阳城的常住百姓人口数量,也不过是二十五万人到三十万人左右。”】
【“平均下来,咸阳城的黔首百姓每人每天都可以分到小半斤左右的鱼肉河鲜。”】
【“当然,咸阳城的黔首百姓每人每天可以分到小半斤左右的鱼肉河鲜,并不代表他们就每天都买得起小半斤的鱼肉河鲜。”】
【“所以咸阳城的黔首百姓一般都是时隔三天、五天、七天,又或者是十天、八天左右,才会舍得买一次鱼肉河鲜。”】
【“而这些卖不完的鱼肉河鲜便会沿着渭河、泾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继续往关中各个郡县售卖而去。”】
【“所以现在基本关中各个郡县的黔首百姓,已经能够初步实现时隔三天、五天、七天,又或者是十天、八天左右便吃一次鱼肉河鲜了。”】
【“但是,如果按照周礼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这项规定来看的话。”】
【“很显然普通黔首百姓是不能够食鱼炙的,只能够食菜,只有士才可以食鱼炙。”】
【“一旦黔首百姓食了鱼炙的话,那便属于是僭越,是逾矩,是违反了周礼规定!”】
【“那么淳于博士请你告诉孤,即便朝廷有低廉的鱼肉河鲜可以卖给黔首百姓,从而让黔首百姓能够吃上一些难得的肉食。”】
【“难道黔首百姓就要因为所谓的周礼规定,而不得不放弃购买那些低廉的鱼肉河鲜,也放弃让自己一家老小能够吃上难得的肉食的机会吗?”】
【“所谓的周礼,就是要让天下黔首百姓有鱼炙肉食也不能吃,只能够食菜吗?”】
【“这便是儒家所追求、提倡、恢复、推广的周礼?”】
【“这便是儒家孔子所说的仁?”】
【太子扶苏这话一出,刚刚才回答了周礼是他们儒家之道,为了践行他们儒家之道,虽千万人,吾往矣,堪称是难得理直气壮一次的淳于越,也是再一次愣住了。】
【因为“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的确是周礼的规定。】
【所以如果按照周礼而言的话,那么黔首百姓如果食鱼炙,的确属于是僭越、逾矩、违反周礼之举。】
【换句话说,如果要遵守周礼,完全按照周礼而言行的话。】
【那么就算朝廷有低廉的鱼肉河鲜可以卖给黔首百姓,就算黔首百姓有机会可以让自己一家老小都吃上低廉的鱼肉河鲜,从而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但是为了遵守周礼,为了不僭越,为了不逾矩,黔首百姓也不能够去买来吃!】
【然而这样真的对吗?】
【明明有机会可以让黔首百姓也吃上低廉的鱼肉河鲜,但是为了维护周礼、遵守周礼,却要剥夺黔首百姓能够吃上低廉的鱼肉河鲜的机会。】
【这样的行为,真的是正确的吗?】
【同样,这样的行为又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儒家孔子所说的“仁”吗?】
【从个人朴素的情感上来说,淳于越觉得这样的行为应当是称不上仁的!】
【但是,如果让黔首百姓买低廉的鱼肉河鲜来吃的话,那么或许此举符合了儒家孔子所说的“仁”,但是却很显然违反了儒家孔子所说的“礼”!】
【毕竟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