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世子?我基建封神

第42章 谢师礼

加入书架
书名:
假世子?我基建封神
作者:
诸葛靖瑶
本章字数:
4150
更新时间:
2025-07-07

城南,梧桐巷深处。

那扇吱呀作响的朽木门板,此刻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门内,张夫子穿着那件洗得发白、袖口磨得起了毛边的旧青布长衫——这曾是翰林院最低阶编修的常服,也是他如今仅存的体面。他站在自家逼仄、清冷了几十年的堂屋里,眼前却是一片前所未有的拥挤与喧嚣。

形形色色的人挤满了这方陋室:绫罗绸缎的富商带着蔫头耷脑的儿子,眼神热切的寒门士子,甚至还有挥舞着帕子、唾沫横飞的媒婆……礼物堆满了那张缺了角的破木桌,几乎要压垮它。奉承声、恳求声、讨好的笑声嗡嗡作响,如同无数只苍蝇在耳边盘旋,让他一阵阵头晕目眩。

他下意识地拢了拢袖子,指尖触碰到袖袋里那块沉甸甸、带着王府徽记的金锭——那是王府总管亲自送来的谢礼,言词恳切。

这冰冷的金属触感,将他从眼前的荒诞拉回了不久前的现实:那个在同样逼仄、却更显空旷的学舍里,从最初惫懒厌学、眼神涣散的纨绔少年,到后来眼神日渐专注、提出的问题连他这个前翰林都需凝神细思的身影……那孩子眼底的光,是从何时开始亮起来的?

“老夫……”张夫子干涩的嘴唇动了动,声音沙哑,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茫然,穿透了嘈杂,“老夫……不过是教他认字、讲些经义……督促他用功罢了……” 他实在困惑,自己这点在翰林院只算末流的学识,这点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后、只能靠教几个蒙童糊口的本事,怎么就成了点石成金的妙法?他遣散了其他学生,本想专心教导谢昀,却连谢昀也去应试了,这学舍彻底空了,只余下冷清与回忆。谁曾想,一夜之间……

然而,他这发自肺腑、甚至带着点自嘲的实话,落在狂热的人群耳中,却成了世外高人般的谦逊!

“听听!张翰林何等谦逊!”

“不愧是翰林清贵!深藏不露!”

“督促用功?定是张翰林有秘传的治学心法!能开人茅塞,点石成金!”

追捧之声更加汹涌炽热,几乎要将这小小的破屋掀翻。张夫子看着眼前狂热扭曲的面孔,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与这陋室格格不入的贵重礼物,只觉得一切都荒诞得如同光怪陆离的梦境。他浑浊的目光下意识地越过攒动的人头,投向安南王府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更有一种被巨大浪潮裹挟、身不由己的深深不安。

那个曾让他头疼、后来却让他隐隐看到一丝希望的学生,那个在考场上呕心沥血也要写完答卷的少年,那个在贡院明伦堂上引经据典、折服学政的案首……他不仅洗刷了自己的污名,更以一种近乎蛮横的方式,将他这个早己被翰林院遗忘、在城南角落苟延残喘的老朽,硬生生推上了这令人眩晕的“神坛”!

这泼天的富贵与虚名,究竟是福是祸?张夫子只觉得心乱如麻,袖中的金锭仿佛也变得烫手起来。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这把老骨头,己和王府,和那个脱胎换骨、却又似乎裹挟着风雷的学生,死死绑在了同一条船上,驶向未知的惊涛骇浪。

安南王府,清晖院。

窗明几净,檀香袅袅。谢昀斜倚在软榻上,苍白的面容在透过窗棂的日光下显得有些透明。他正听着心腹低声禀报梧桐巷张夫子家“门庭若市、踏破门槛”的盛况。

当听到那些富商士子如何狂热追捧,甚至媒婆都挤破了头时,谢昀一首平静无波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变化。那并非权谋得计的冷冽,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浅淡却真实的暖意。他薄薄的唇角,缓缓向上弯起一个清浅的弧度,如同冰封湖面悄然绽开的第一道涟漪。

指尖无意识地着那方冰冷坚硬的旧砚台,触感温润了些许。

“老师……”他低声轻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与欣慰,“这泼天的‘富贵’,您就暂且安心接着吧。”

他望向窗外,目光似乎穿透了王府的重重楼阁,看到了梧桐巷那间陋室里,手足无措却又被众人簇拥的老师。这份喧嚣,这份虚名,固然是他搅动京城风云计划中的一环,但能给这位蒙冤受屈、清贫半生的老翰林带来实实在在的尊重和改善,亦是谢昀心中所愿。

片刻的温情稍纵即逝。那抹浅笑渐渐敛去,谢昀的眼神重新变得幽深,如同古井寒潭。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皇宫那金碧辉煌却又深不可测的方向,指尖在砚台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轻响。

“老师,我会助您找回您应该享有的荣誉。”谢昀看着砚台低喃。

“喜墨。”仿佛时一下定了决心,谢昀高声呼喊小厮名字。

“世子,您有什么吩咐。”小厮喜墨应声而入,恭敬的低头弯腰对着谢昀行礼。

“吩咐管家,记得答谢张夫子。我能有今日成绩,全赖张夫子教导有方。”谢昀轻声吩咐:“记得不要拿些阿堵物就打发了,张夫子可是我的夫子,授业恩师。”

“是,世子。”喜墨听闻谢昀的话语,脸上是止不住的震惊,看来世子是真的看中张夫子。

小厮喜墨快速下去,将谢昀的交代告知了王府总管。

管家听闻谢昀的要求,立刻明白张夫子这是走运了,竟然真的入了世子的眼,回禀过王爷后就开始准备谢师礼。

在谢昀明确表达了“全赖张夫子教导有方”的态度后,王府的动作迅速而高调。

翌日,安南王府总管亲自带队,数辆装饰华贵却不失庄重的马车,载着丰厚的谢师礼——除了象征性的束脩六礼(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更有整箱整箱的珍稀典籍、上等文房西宝、以及足以支撑一个学堂数年运作的丰厚银票,浩浩荡荡地驶入了原本僻静的梧桐巷。

这阵仗,比前一日自发的追捧更加震撼!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