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青云录

第45章 海晏河清,论功封赏

加入书架
书名:
宦海青云录
作者:
爱吃凤梨猪手的滑头鬼
本章字数:
3230
更新时间:
2025-06-23

衡阳大捷,吴三桂授首,三藩之乱,历时数年,终告平定。

这个消息,如同浩荡的春风,吹遍了整个大清的每一个角落。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东海之滨,到西域戈壁,到处都沉浸在一片劫后余生、普天同庆的喜悦之中。

康熙皇帝,下旨大赦天下,与民同庆三日。

京城之内,更是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自发地燃放起鞭炮,那喜庆的声浪,几乎要将紫禁城的琉璃瓦都给掀翻。

数日后,凯旋的各路大军,班师回朝。

康熙亲率百官,在德胜门,举行了有清以来,最盛大、最隆重的一次凯旋仪式。

安亲王岳乐、简亲王喇布、抚远大将军图海,这些在战争中,立下赫???战功的宗室王爷和方面大将,身着铠甲,骑着高头大马,接受着万民的欢呼。

而在这群星璀璨的将领身后,一个身着文官朝服、佩戴黄马褂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莫晓宸。

百姓们或许不知道那些复杂的战略,但他们都听评书先生说过,当今朝堂上,有一位神机妙算的“莫军师”,正是他,辅佐着皇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换来了今日的海晏河清。

一时间,“文有莫晓宸,武有周培公”,成了京城里,流传最广的一段佳话。

盛大的庆功宴,在紫禁城内,连摆三日。

在最后的论功行赏大典上,康熙皇帝,对所有在平叛战争中,有功之臣,进行了封赏。

周培公,因其“湘西奇谋”和在湖广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被破格擢升为湖广总督,封“忠勇侯”,成了真正意义上,从布衣到封疆大吏的传奇。

安亲王、简亲王等宗室宿将,也各有封赏,地位愈发尊崇。

而对于莫晓宸,这位在整个战争中,起到了定海神针作用的首席功臣,康熙的封赏,则显得格外慎重,也格外意味深长。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太子少保莫晓宸,”康熙的声音,在太和殿上空,清晰地回荡,“经略有功,然其功,在社稷,在人心,非爵位可彰。朕意,晋莫晓宸为,户部左侍郎,兼管江南三织造,并仍领‘军机参赞处’,为朕分忧。”

这个任命,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户部左侍郎,正二品。掌管天下钱粮,是名副其实的“财神爷”。兼管江南三织造,更是将帝国最富庶、最要紧的财源,首接交到了他的手上。

皇帝没有给他封王、封侯,却给了他最重要、最核心的“实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康熙皇帝,这是要将莫晓宸,作为自己未来治理天下、推行新政的,首席臂膀来培养。

封赏大典之后,康熙再次,单独召见了莫晓宸。

这一次,地点,不在南书房,而在瀛台。一个可以远离朝堂喧嚣,真正静下心来,谈心的地方。

君臣二人,泛舟湖上,看着冬日里,略显萧瑟的景色。

“莫卿,”康熙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你看这天下,如今,终于是朕的了。可朕这心里,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臣明白。”莫晓宸轻声说道。

他当然明白。一场三藩之乱,几乎耗尽了大清的国库。南方数省,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打江山难,守江山,治理江山,更难。

“朕,把户部,把江南,都交给你。”康熙的目光,变得无比郑重,“朕不要你再为朕,去研究怎么打仗。朕要你,为朕,为这天下的亿万百姓,研究,怎么‘过日子’。”

“朕要这南方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朕要这被战争撕裂的土地,重新变得富庶。朕要那些曾经跟随叛军的汉人,真正地,从心里,归顺我大清,认同朕这个皇帝!”

“这,比打赢一场战争,要难得多。你,有信心吗?”

莫晓宸站起身,对着康熙,深深一揖。

他知道,这,才是康熙皇帝,真正交给他的一份“考卷”,一份比平定三藩,更宏大,也更艰巨的“考卷”。

平定三藩,他靠的是超越时代的军事思想和信息优势。

而治理天下,他需要面对的,是根深蒂固的官僚体制、是复杂的民族矛盾、是千头万绪的民生经济。这,需要真正的、经世致用的大智慧。

“皇上,”莫晓宸抬起头,眼中,没有了半分的惶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而坚定的光芒,“有皇上您的信任,有天下百姓的期盼。臣,纵是粉身碎骨,也必将为皇上,为我大清,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前所未有的——”

“太平盛世!”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