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序列发布会后的第三天。
整个东澜的科研圈像是被一盆冷水泼醒。
项目组总部外,记者与监管部门的车交错排开,摄像头、卷宗和冻结通知书一一落位。
监管局发出正式通知函,LUX项目涉嫌技术归属伪造、审批流程造假,暂停其一切专利及成果转化程序,并对所有参与者展开审查。
所有人的护照被临时冻结。银行账户也进入监控审计。
——第一轮调查,正式启动。
?
苏致安是第一个被“请去喝茶”的人。
他拒不承认火化令文件的真实性,咬定那只是“会议纪要草案”。
面对监管组抛出的电子签名验证报告,他脸色铁青,却依然冷笑:
“技术文书年代久远,不排除被篡改的可能。”
“我就是签个建议,有没有执行又不归我管。”
“至于她的死活,不在我职责范围。”
他坐在那张椅子上,满脸倨傲。
仿佛再多证据,依旧动摇不了他的权力残影。
?
夏婉的第一反应,是对媒体喊冤。
她找来多个财经记者,哭着控诉:
“我根本不清楚流程!当年我还只是项目秘书,真的只是听上级安排!”
可当记者把她七年前在技术转让协议上的亲笔签名翻出来时,她瞬间愣住。
但只一秒,便又迅速哭着改口:
“我只是被逼的……我没办法,我家那时候欠了债,他们说不签我就会出事。”
“我根本不知道会搞出人命啊……”
她想装无辜,想用“受害者”外壳,包住自己残存的清白。
可网上的声音越来越冷:
“技术盗窃你签了,假死流程你签了,奖金你拿了——现在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
沈聿舟的办公室被搜查时,他正躲在卫生间里试图销毁U盘。
他装作不知情,面对采访镜头一度慌乱结巴,最后干脆冷笑一句:
“宋苒苒不是活着回来了吗?那我们就是误会一场,不存在谋杀。”
“再说,我只是签了几个不重要的技术归档流程,不是我发起的,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但很快,有人晒出他当年伪造宋苒苒签名,代签授权书的纸质证据。
落款笔迹和他平时签文件的草签完全重合。
他那一刻眼神怔住。
但下一秒,又迅速装疯:
“我是受精神胁迫签的!我有精神类慢性病!我有病历!”
可惜,这一次,连医院都懒得配合他演戏。
?
此时,LUX项目官方对外发出一纸声明:
“针对部分流程争议,我们愿积极配合调查,并己设立内部自查小组,欢迎公众监督。”
这一声明被网友骂上热搜。
——“偷人偷专利,还偷命,你们这群人好意思说欢迎监督?”
?
与此同时,苒苒终于打出了那张王炸底牌。
匿名平台“回声”上,一则爆料同步上线:
标题只有一句话:
【你们火化的那具尸体,不是我。那是谁?】
贴文附上三份文件。
第一份,是七年前“项目干员不适格申请表”,由多名核心成员签署:
【项目干员不适格认定:S.N.R.R】
【状态:非自然离岗】
【执行建议:生物替代/火化确认】
第二份,是殡仪馆送灰签收单。
【灰源:bio-substitute(生物替代)】
【备注:未开袋检查,身份以文件确认】
【火化时间:23:41】
第三份,是E所还原的原始调档文书副本:
【流程状态:己完成】
【操作系统:LUX_A-GOV】
【节点编号:48】
【事件属性:静默清除】
【责任人:苏致安、夏婉、沈聿舟、厉牧野】
(附加签名列表截图)
一石激起千层浪。
网上炸开了锅。
“火化的是谁?”
“她没死,系统却签字盖章火化,那具尸体是谁的?”
“猪?人?替死者?那你们到底动没动手?”
质疑声、审判声,像洪流一样涌向LUX那栋深灰色大楼。
那些曾坐在高位、决定一个人去留生死的人,这一刻,成了众目睽睽下的待审罪人。
?
但他们依旧死死咬住一个说法:
“这不是谋杀。”
“她活着就说明我们没杀人。”
“火化流程有误,不等于有罪。”
“项目目标是技术,不涉及生命操作。”
——这就是他们的挣扎,垂死时的嘴硬,试图用“她活了”来粉饰他们当年干净利落的“杀心”。
可惜这次,他们面对的不是死人。
而是一个从死里归来,手握证据,冷眼旁观的宋苒苒。
?
她站在LUX总部外的大楼前,隔着十层钢筋和无数反光玻璃,看着那里面一个个曾经的“合作者”。
她唇角轻轻一动:
“你们不是不怕死人吗?”
“那就让一个‘死人’,重新打开你们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