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饭桌上,豆浆的热气袅袅升起,油条香混着柴火味儿飘满整个屋子。刘冲翻着手里的记账本,眉头越皱越紧,像被什么小虫子咬了一口似的。
“这砖钱、水泥钱、人工费……光是基础结构就得二十多万。”他叹口气,“咱家那点存款,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周先玲一边啃油条一边点头:“要不咱们先盖个小一点的?等以后有钱了再扩建。”
“你这是拆东墙补西墙,哪有盖房只盖一半的?”刘冲爸抽着旱烟,悠悠来了一句,“你们年轻人想得美,盖个房子跟谈恋爱似的,先试试看合不合适?”
他妈在一旁笑:“你懂啥,现在年轻人讲究轻装修重装饰,说不定他们真能整出个‘分期付款式’的房子。”
一家人说笑着,气氛轻松愉快,但刘冲心里却沉甸甸的。他低头看着存折上的数字,嘴角抽了抽,仿佛看见自己站在悬崖边,手里攥着一串塑料气球,随时可能飞走。
晚上,两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星星眨巴着眼睛,知了唱着催眠曲。周先玲忽然转头问:“你说咱们怎么凑这笔钱?”
“我正琢磨呢。”刘冲仰头看了眼月亮,像是在向它讨主意,“要么先问问亲戚朋友借点,实在不行就去银行贷款。”
“借钱这事吧……”她顿了顿,“有点不好意思开口。”
“咋啦?又不是白要,到时候肯定还。”
“可万一人家不愿意借呢?”
“那就不借呗,还能咋地,我又不会去抢银行。”
“你要是敢去抢银行,我就带着六个儿子跑路。”
“……那你倒是挺有计划。”
周先玲噗嗤一笑,伸手捏了捏他的耳朵:“那咱先列个名单吧,看看谁比较靠谱。”
于是,一张“借钱潜力榜”诞生了。第一名自然是刘冲的亲哥,听说刚承包了个工程,据说赚了不少;第二名是他表叔,虽然多年没联系,但听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第三名是周先玲的堂姐,嫁了个城里人,据说家里挺殷实。
“你觉得哪个最有希望?”她问。
刘冲盯着名单看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都不太熟。”
“那怎么办?”
“只能硬着头皮打了。”
第二天一早,刘冲就拨通了哥哥的电话。
“哥啊,最近忙吗?”
“咋啦?是不是又要结婚了?”
“不是不是,就是想问问你手头有没有闲钱,我想盖新房。”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你要盖房?”
“对啊,老家那块地己经选好了。”
“行啊!你终于要安定下来了!”哥哥激动得差点把手机摔了,“不过我这边刚投了个项目,钱都压住了,暂时周转不开。”
刘冲心一沉:“哦……没事没事,理解理解。”
挂了电话,他长叹一声:“第一个目标宣告失败。”
周先玲安慰道:“没关系,还有第二个。”
于是他又拨通了表叔的号码。响了十几声才接起来,是个陌生的声音:“喂,你是哪位?”
“您好,我是刘冲,是我妈让我打给您,说您做生意做得不错。”
“哦,你是那个安徽老家的小刘啊?哎哟,真是稀客稀客。”
“嘿嘿,其实我打电话是想问问……您能不能借我点钱,我想盖新房。”
对方笑了两声:“这个嘛……最近行情不太好,我也在收缩投资,怕是帮不上你。”
“啊……没事没事,打扰您了。”
挂完电话,刘冲的脸色比天还阴。
“又失败了?”周先玲问。
“嗯,看来我这张脸还没到‘一看就想给钱’的程度。”
“别灰心,还有第三个。”
于是他鼓起勇气,拨通了堂姐的电话。
“姐,我是刘冲,好久不见啦!”
“哎哟,是你啊,听说你结婚了,还是六个娃?”
“对对对,我现在回老家了,准备盖新房。”
“哇,好有魄力啊!”
“嘿嘿,就是资金有点紧张,想问问你……”
“哦,是想借钱是吧?”
刘冲点点头,虽然对方看不见。
“我老公前阵子炒股亏了不少,我们也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呢。”
“……没事没事,理解理解。”
三连败,刘冲整个人都蔫了,像被踩扁的易拉罐。
“看来亲戚这条路走不通。”周先玲分析道,“那咱们还是得靠贷款。”
“问题是我不太懂流程。”
“我同学在银行上班,我让她帮忙问问。”
第二天,周先玲约了同学在县城咖啡馆见面。回来时,她一脸兴奋:“她说可以申请农村住房建设贷款,手续不算太复杂。”
“真的?”
“真的!不过需要抵押物。”
“抵押物?”刘冲挠头,“咱家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房产证、土地使用权,或者找担保人。”
“房产证还在老房子上,新地还没开始建,拿啥抵押?”
“那就得找个愿意做担保的人。”
“谁愿意做担保?”
“村里有个王老板,以前开过厂,现在搞养殖,听说挺有钱的,而且和你爸关系不错。”
“王老板?”刘冲眼前一亮,“我记得他,小时候还给我塞过糖吃。”
“那你可以去找他聊聊。”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刘冲骑着三轮车,载着周先玲去了王老板家。
王老板听完他们的来意,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你们想贷款盖房?”
“对,我们己经选好地了,设计图也画好了。”
“那你们打算贷多少?”
“大概二十万左右。”
“嗯……这个数目不大不小,关键是要有担保人。”
“所以我们来找您。”
王老板笑了笑:“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我得考虑一下风险。”
“我们肯定会按时还款的!”
“我相信你们的诚意,不过你也知道,现在经济环境不好,我自己的资金也不宽裕。”
刘冲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以为又要碰壁。
没想到王老板接着说:“这样吧,我可以介绍你们去找镇上的信用社,那边有个专门支持农村建设的政策贷款,利息低,审批快,而且不需要太多抵押。”
“真的?”
“真的,你们明天就去试试。”
第二天,刘冲和周先玲一大早就出发去了信用社。
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听完他们的需求后,笑着说:“你们这种情况我们确实有对应的贷款产品,不过需要提供一些材料。”
“什么材料?”
“身份证、户口本、土地使用证明,还有盖房的设计图纸。”
“这些我们都带来了。”
“那就好,接下来我们会安排评估人员实地考察,确认地块情况,然后才能决定是否放款。”
“多久能知道结果?”
“一般一周内。”
走出信用社,刘冲和周先玲相视一笑,仿佛看到了新房子的轮廓正在慢慢浮现。
“虽然过程不容易,但我们总算迈出第一步了。”周先玲握住刘冲的手。
“嗯,只要方向对了,慢一点也没关系。”
远处传来一阵鸡鸣,一只母鸡扑棱着翅膀从他们面前跑过,嘴里还叼着一根不知从哪捡来的树枝。
刘冲看着那只鸡,突然笑了:“你说,这只鸡是不是也在为它的窝筹备资金呢?”
周先玲愣了一下,随即笑出了眼泪:“它要是能贷款就好了,省得天天偷我家的玉米。”
两人一路说笑着往家走,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像是预示着未来的日子,也会像今天的阳光一样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