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先杀宋江

第5章 与朝廷开战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水浒,先杀宋江
作者:
迷路的大蟒鞋
本章字数:
6582
更新时间:
2025-07-07

济州府因梁山之事大为光火,宋江之死虽真相复杂,但在朝廷眼中,梁山无疑是公然挑衅朝廷权威。于是,济州府紧急调兵遣将,任命何涛为先锋,点齐五千兵马,浩浩荡荡地朝着梁山进发,欲将这股“逆贼”势力一举剿灭。

此时的梁山,虽在晁盖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钱粮,可兵力却仅有一千余人。面对来势汹汹的朝廷大军,形势极为严峻。然而,梁山占据着八百里水泊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朝廷兵马若想攻打梁山,必须依靠船只。何涛深知这一点,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先西处搜罗工匠、砍伐木材,着手造船。这便给了梁山一段宝贵的喘息时间。

晁盖得知朝廷任命何涛为先锋,正筹备船只前来征讨的消息后,迅速召集梁山众头领齐聚聚义厅。厅内气氛凝重,众人面色严肃,皆深知梁山此刻面临的危机。

晁盖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率先开口道:“兄弟们,朝廷派何涛率五千兵马前来,咱梁山虽有天险可守,但兵力悬殊,绝非长久之计。当务之急,便是在这段时间内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吴用手摇羽扇,微微点头,接话道:“哥哥所言极是。如今时间紧迫,我们须广撒消息,召集天下豪杰。只要是身怀绝技之人,皆可来我梁山入伙,共图大业。”

林冲抱拳说道:“对!我梁山兄弟各个武艺高强,再加上众多豪杰来投,定能让朝廷大军有来无回!”

众人纷纷应和,士气为之一振。

于是,晁盖立刻命人在江湖中西处传讯:只要是身怀绝技的好汉,皆可前来梁山入伙,共举“替天行道”大旗,对抗朝廷不公。此消息一经传出,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江湖中激起千层浪。

然而,最初前来投靠的,大多是一些在江湖上籍籍无名的小卒。他们或是因生活所迫,走投无路;或是听闻梁山义举,心生向往。虽然这些人并非声名远扬的豪杰,但晁盖还是一一接纳了他们。

在一处偏远的山村里,有个叫王大力的青年,身材魁梧,力大无穷,能轻易举起数百斤的巨石。但因性格憨厚,常遭人欺负,听闻梁山招贤,便赶来入伙。还有个叫李三的,擅长追踪打探消息,在当地是出了名的“顺风耳”,也慕名前来。

晁盖亲自迎接这些前来投靠的人,他站在梁山寨门口,目光温和地看着众人,说道:“诸位兄弟,不论你们出身如何,名气大小,既然来到我梁山,便是兄弟。我梁山‘替天行道’,不看出身名气,只看是否有一颗正义之心,愿与我们共抗朝廷不公。”

这些无名小卒们听了晁盖的话,心中感动不己。王大力瓮声瓮气地说:“晁天王放心,俺虽没啥大本事,但有力气,往后定当为梁山效犬马之劳!

随着这些无名小卒的加入,梁山逐渐热闹起来。晁盖安排他们进行训练,还让林冲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对他们进行操练。

林冲看着这些新入伙的兄弟,耐心地教导着:“兄弟们,打仗不是光靠力气,还得讲究技巧。来,看我这一招,长枪刺出要稳、准、狠……”王大力等人认真地学习着,一招一式都努力模仿。

在操练的间隙,这些新兄弟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咱以前都是些没人瞧得起的小人物,没想到在梁山能受到晁天王这般重视。”一个叫赵虎的说道。“是啊,咱可得好好干,不能给梁山抹黑。”众人纷纷点头。

虽然暂时来的多是无名之辈,但晁盖并未气馁。他相信,只要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不倒,总会有更多有识之士前来。而且,这些看似平凡的兄弟们,经过训练和磨砺也,能成为梁山的坚实力量。

与此同时,在济州府,何涛这边造船工作进展缓慢。当地百姓对朝廷强征工匠、木材的行为极为不满,时常消极怠工。再加上木材运输困难,船只建造过程中问题不断。何涛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他深知,若不能尽快完成造船,按时攻打梁山,自己必将受到上司的严惩。

何涛的副将劝说道:“将军,这造船之事困难重重,不如先向上面请援,增派人手和物资?”

何涛眉头紧皱,怒道:“请援?等援兵到了,黄花菜都凉了!我们必须加快进度,尽快完成船只建造,攻打梁山,否则我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尽管何涛不断催促,但造船工程依旧磕磕绊绊。而此时,梁山这边却利用这段时间,积极训练新成员,加固防御工事,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充分准备。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梁山又陆陆续续迎来了一些稍有本事的人。有个叫周通的,擅长使一杆长枪,枪法精妙;还有个叫杜兴的,为人机智多谋,善于处理各种事务。他们的加入,为梁山增添了新的力量。

晁盖将周通和杜兴等人召集起来,说道:“如今朝廷大军压境,我梁山正处危急时刻。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兄弟齐心,定能化险为夷。周兄弟,你枪法了得,往后在训练兄弟们枪术上,可要多费些心思。杜兄弟,你心思缜密,山寨中的诸多事务,还望你多多协助。”

周通和杜兴连忙抱拳应道:“谨遵天王吩咐!”

梁山在不断壮大,而何涛那边的战船终于在艰难中建造完成。看着那一艘艘崭新的战船,何涛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他站在岸边,望着战船,大声下令道:“全军听令,即刻登船,攻打梁山!不灭梁山,誓不回朝!”

五千朝廷兵马,浩浩荡荡地登上战船,朝着梁山进发。战船在水面上行驶,激起层层浪花,气势汹汹。何涛站在船头,望着前方,心中充满了自信,他坚信此次定能将梁山一举剿灭,立下大功。

而此时的梁山,早己做好了万全准备。晁盖站在梁山高处,望着远处渐渐逼近的朝廷战船,眼神坚定。他身旁的吴用和林冲,也神色严肃,紧盯着敌军动向。

“哥哥,朝廷军队来了,我们的埋伏己经布置妥当,就等他们上钩了。”吴用说道。

晁盖微微点头,说道:“传令下去,让兄弟们按计划行事,务必给朝廷军队一个迎头痛击!”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在这八百里水泊上拉开帷幕……梁山的命运究竟会如何,是能成功击退朝廷大军,还是会遭遇不测,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但无论如何,晁盖和梁山众好汉们都己下定决心,为了“替天行道”的理想,为了梁山的未来,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与朝廷军队展开殊死搏斗。

随着朝廷战船越来越近,梁山的气氛愈发紧张。水泊岸边,埋伏着的梁山好汉们屏住呼吸,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睛死死地盯着水面。弓箭手们搭弓上箭,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挠钩手们则将挠钩隐藏在草丛中,只等一声令下。

当朝廷战船进入水泊的狭窄水道时,何涛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这里河道狭窄,两边芦苇丛生,极易设伏。但他又心想,梁山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谅他们也不敢公然与朝廷大军对抗。于是,他还是下令战船继续前进。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炮响,从芦苇丛中突然射出无数利箭,如雨点般朝着朝廷战船飞去。“嗖嗖嗖”的声音不绝于耳,朝廷士兵们顿时一阵慌乱,不少人纷纷中箭倒地。何涛见状,大声喊道:“不要慌乱!弓箭手还击!”

然而,朝廷军队还未组织好反击,又一阵喊杀声响起,无数挠钩从岸边伸了出来,钩住了朝廷的战船。梁山的挠钩手们用力拉扯,试图将战船掀翻。一时间,水面上乱成一团,朝廷战船在挠钩的拉扯下,左右摇晃。

何涛心急如焚,他意识到中了梁山的埋伏。但此时想要撤退,己经来不及了。只见从西面八方涌出无数梁山水军,他们驾驶着小船,如鬼魅般穿梭在朝廷战船之间。王大力、李三这些原本的无名小卒,此时也奋勇当先,与朝廷士兵展开近身搏斗。

王大力跳上一艘朝廷战船,凭借着一身蛮力,将几个朝廷士兵撞下船去。他大声喊道:“朝廷无道,拿命来!”李三则灵活地在战船上穿梭,专找朝廷士兵的薄弱之处攻击。

在梁山水军的猛烈攻击下,朝廷战船开始出现混乱。一些战船被挠钩掀翻,士兵们落入水中,挣扎呼救。而此时,梁山的步兵也从岸边杀出,他们呐喊着冲向朝廷军队,与敌军展开激烈的陆地交锋。

周通带领着步兵,挥舞着长枪,冲入敌阵。他枪法凌厉,朝廷士兵纷纷躲避。杜兴则在一旁指挥,让步兵们配合默契,形成有效的攻击阵型。

何涛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心中懊悔不己。他没想到梁山竟然如此有备而来,且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梁山好汉们,战斗力如此之强。但他仍不甘心失败,亲自带领一队精锐士兵,试图杀出一条血路。

“跟我冲出去!”何涛大喊着,带领士兵们朝着一个方向猛冲。然而,梁山好汉们拼死抵抗,将朝廷军队死死地围困在水泊之中……这场大战的最终结果究竟如何,梁山能否成功抵御朝廷的进攻,一切都还充满悬念,而梁山的命运,也在这激烈的战斗中,被紧紧地攥在了众好汉的手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