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第30章 廩生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作者:
大雨天天下
本章字数:
420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正试考完,阅卷后,会在两日内张榜公布初取名额。

若是没上榜的,可以回家了。没有取得复试资格,而没有取得复试资格就只保留童生资格,明年或后年再考。

复试后,高中的就是秀才,可以参加八月的乡试或解试,乡试由朝廷派人主持,巡抚打下手。

王芳乐这几日都在酒店温书,好不容易考完了,虽说还要复试,却在府城里瞎逛起来。

而此时的知府衙门却是外部一片祥和,里面却是一片萧然,无他,川上府的盗匪屠了一个村落,这些盗匪平日躲在山中,朝廷剿匪也是多次剿匪也没有剿干净,盗匪才不管你是不是此时院试。

此时盗匪猖狂、屠了村落,还是院试期间,这不是给知府上眼药么?

学史大人在考试结束后,组织人手批卷。川上府衙门调集衙役、民壮,却是给盗匪击退。

而且川上府山高林立,却是没有兵马驻扎,还要从省里或是安永府里调兵,而知府大人却是没有调兵权限。

此时知府大人也是肚内大骂,却是急忙写奏折,奏明河东省巡抚。恳请朝廷大军前来征剿。

这些情况王芳乐自是不知,考试结束后两天,府衙如常的张榜公布,王芳乐进入初取榜,但初取榜中却没有孙衍的名字,难道是落榜了?可惜找不到人,要不然可以问问。

客栈此时一片混乱,进入初取榜的自是高兴,而没有进入却是出现各种异状,尤其是年龄大的、己经考试多年,胡子都己发白了,却仍然落榜,自是接受不了。

“天呐,我考了三十年,还是落榜,看来此生无缘上榜了。”

王芳乐心内不由暗自幸庆自己与人相处,从不报年龄,自己长得人高马大,怎么看都不像是十岁的,反而像是十西、五岁的大人。

王芳乐此时躲在房中,却是心中一片平安喜乐,明日去参加复试就好,若能取得一等秀才,通过岁考,即取得廪生资格,可免家中赋税,还能有俸禄。

当然这只是最差情况,若能通过八月的乡试,就成为举人,家中免赋税和俸禄自然会有。想着这些,慢慢进入睡眠。

第二日起来,只觉得精神抖擞。和客栈进入复试的考生一起进入县衙参加复试。

前面的经义题还好,只是普通。

但应用文却考了判:(模拟官府判词),案情如下:“甲佃乙田,连年欠租,乙欲夺佃,甲以灾荒抗辩。” 试拟判词。

王芳乐琢磨半晌,兼顾乙方的权益和甲方灾荒导致的无法纳租的现实情况,算是兼顾天理人情。写下:

查甲连年欠租属实,然勘验灾荒非虚。着甲分三年偿清积欠,乙不得遽夺其佃。仍令甲具结保证,嗣后按约纳租。

策论题考的是:

近年商贾囤积居奇,米价腾贵,如何平抑?

这题对古人比较难办,对于现代人还是简单,王芳乐想了想,笔走游龙,写下:

1、禁囤积:设牙行登记粮商买卖。

2、通漕运:令邻省平价调粮。

3、劝富户:旌表平价售粮者,刻石记善。

写完,仔细检查了一遍,考场严禁提前交卷,王芳乐也是听到离场钟声后才离场。

离场后三日内会放榜,这次会出“红榜”、“副榜”,大多数省份是没有“副榜”的,但河东省有。其实所谓的“副榜”就是递补,一般没什么用,但河东省却是保留了这一传统。

这次很快就张榜公布了,朝廷规定的是三日内,但只是第二天,就公布了“红榜”、“副榜”。毕竟正试己经淘汰了七八成的童生了,仅剩下的这些人自然就快了。

王芳乐名列“红榜”中的考试第一名,进入廪生名单,但河东省财政较为困难,免赋税是有的,俸禄却是较平常省份少了很多,一年不过30两银子。

这30两银子中还包括了猪肉和小麦,这点钱养活自己还可以,但要一家人却是艰难。

考试结果出来,外地秀才们便要离开川上府,不料,却被当地府衙劝了下来,说是盗匪猖厥,屠了一村百姓,众秀才们若是没有要紧事,需要再住几日,等朝廷兵马来后再回不迟。

众位秀才们自然是惜命的,毕竟刚考中秀才,美好的人生才开始,自然不愿意做那刀下鬼。

王芳乐却是不怕的,他有空间,到时往里一钻,谁能找到他,自是退了房间,走水路回到安永府栖荷县。

这一趟川上之行虽然还算顺利,但不知川上府的盗匪怎么会这么严重,可惜自己也不敢去盗匪横行的川上府东部地区,回到县里后,只是对大伯、大婶说是考上了廩生,家里可以免税了。

回到县里,休息一日,即去拜访周县令,言明自己考上了廩生,周县令着实训勉了一番,才离开县衙。

去了景观酒楼一趟,却是得不到孙衍的消息,德叔说孙衍自出行后便得不到消息,难道栖荷县境内也有盗匪?

和大伯、大婶打了声招呼,回到家里,告诉王老太太、赵盈盈等人,自己得了头名,现在是廩生了,就是秀才的头名,家里可以免税了,便去了镇里,要告诉一下李先生。

王老六是乐傻了,家里和过节一样,外嫁的大丫等人都回来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功名,是秀才,还是个廩生,要大大庆贺一番,请客的名单王老太太更是列出长长的一串。

家里人要庆贺的时候,王芳乐却是想着川上府,盗匪横行绝非无因,不是活不下去,谁去干杀人劫财的勾当?

想到推广蕃薯,但现在却是不敢,不知朝廷要多少蕃薯,要是推广了,估计家里便要获罪了。

何况那些官兵死死看着王家,门口就杵着两士兵,连进出门都要过问一下,态度虽然好,但怎么庆贺?庆贺的人怎么进来?只是家里人说是村里的一件大喜事,非要庆贺罢了。

王芳乐便说了,等八月份自己考完省试了,再回来祝贺也不晚。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