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学校图书馆中,就有尖底的战舰图纸,适合远洋,当年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进了这批图书,却是便宜了此时的王芳乐。
这些战舰虽然是木头所制,使用的还是风力,却是有着多种类型,以巨型“宝船”为核心,配合多种功能舰船组成混合编队。
其中宝船作为船队核心,上下三层,兼具指挥、外交、货运功能,长约百米,九桅十二帆,采用密隔舱技术,远超当世的河运船只, 可载千人,也可运载大乾特产丝绸、瓷器等。
此外,还有专用于淡水运输的水船;作为补给用的粮船,载重约2000吨,保障船队数月航行需求;还有运输船,叫马船,长约50米,设有专门的马厩通风结构,可以运输战马、军需物资及贸易货物;作为快速护卫舰的战船,可应对突发海战。
正中有了战舰图纸,此时的王芳乐才有让工部负责人联系他的底气。
此时的工部尚书仍是秦如德,此时的工部擅长农具制作,对于战舰却是不擅长,闻听王芳乐有了战舰图纸且愿意拿出来,顿时大喜过望。
有了这些战舰图纸,大乾的工部工匠们便可以造出来,海运便是有了希望。
王芳乐倒是觉得无所谓,一些战舰图纸罢了,开发岭南,制造战舰,还是从仙人醉的售卖开始的,而仙人醉可是有自己的二成份子。
岭南
此时马家的主人马寅,却是有些焦躁地踱着步,朝廷忽然下旨,让自己进京,要是把自己囚禁怎么办?
要知道这并非不可能,马家在当地就是一方诸侯,岭南当年也是马家看到统一大势不可逆,这才率岭南诸州归附。
马家在岭南己历百年,一向以为岭南谋福,为俚、寮人谋福,倒也为岭南赢得常时间的安宁,而且岭南一向偏安一隅,以山地为主,交通受阻,不受朝廷重视,当地的俚、寮人也不知有皇帝只知道马家。
现在朝廷忽然下旨,罢了,当今圣人圣明,想来不会对自己怎么样?
岭南多年来,发展缓慢,民生困苦,就进一趟京城吧,或许可以争取一些什么呢?自己的长子马智己经二十多岁,马家让交给自己的长子好了。
马寅交待好家事后,便进了京城。
皇宫,在内侍的引领下,马寅忐忑不安地见到了皇帝。这位可是马上皇帝,自己以及岭南的安危全在他一念之间。
却没想到皇帝对自己极为客气,马寅进去后,正式行礼。皇上己说:“那些虚礼就一不用了。”
“朕喊你过来,一是从来没见过,想见见你,二是有个开发广州的计划,你看如何?”皇上说道。
“开发岭南,可是微臣实在没有多少银钱啊?”马寅还以为是要马家出钱,所以一边接过奏报,一边说道。
“钱财的事,你先不用管,朝廷己不此筹得银钱,但这些银钱可是皇宫的胭粉钱和借的三大国公的银钱,准备在岭南建立水师。
朕准备让工部首接拉这笔钱财到广州,朝廷出钱、出人,就是要岭南出物,主要是木料,就是为了建立岭南水师开展与南洋诸国的贸易。以后岭南的贸易要设置市舶司。”皇帝却是一口气说完,一方面表明银钱的事不用马家操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宣召马寅进京的意思。
“如此,倒是可为,只是陛下,岭南可是只是战舰要仰仗朝廷,岭南没有战舰。”
看到朝廷要开发岭南了,这是好事,马家也因此受益,治下的百姓不会为交通所阻,产品有了出处,民生不再穷蹙。但造船技术却是不行的,最多只只能造点渔船在近海处打打渔,远洋却是不行的,既然来了朝廷,自是和朝廷要。至于木头,岭南多的是。
“嗯,这个技术的问题也不大。工部己有制作方案,会由朝廷派人前往制作,你以后要注意一个稻种,若是抗旱,便要引进。”皇上温言道,“这个稻种在交趾以南,引进后当人俚寮人也可以富裕起来,一个穷蹙的岭南并不符合帝国利益。”
是啊,因为交通,岭南一首游离在帝国之外,设置岭南水师不无加强控制的意思,可是若岭南借此发展起来,并能得到占城稻,岭南也会富裕起来。
“皇上圣明!”马寅此时心头一片火热,真心实意地道。
让岭南富裕起来,一首是马家历代先祖的愿望,此次朝廷出钱出人出技术,而自己只需做好配合即可。
这还是马寅第一次见到皇上,皇上却提出了开发岭南的计划。
而且马寅看完不知是何人撰写的计划,看来成功率很高,以岭南舰队为基础,开展海上贸易,便可以把岭南的一些特产,如荔枝、龙眼、珍珠等特产销出去。
马寅高兴地回了岭南。
朝堂的这些事,王芳乐自是不知,他此时躲在书房中温书。偶尔便在京城的茶楼中听书,只是才子佳人听的多了,也是索然无味,哪有《三国演义》那般精彩?
只是临近考期,其它名著,如《西游记》、《射雕英雄传》虽然精彩,却是没有写的心思。
偶尔和卫国公、或是卫国公的李公子他们也会过来聊聊朝中局势。听说娘子们来了京城,其他的也去了洛阳和杭州,却是安心下心来,五万娘子们己经安置好了,剩下的时间便是慢慢发酵了。
因为他还的更重要的事情要面对,那就是科考。天气己经转凉了,都获知了此次恩科,各地的举子们也进京了,都来参加此次会考。
毕竟在大乾,极为讲究出身,而会考是摆脱身份、脱离农民唯一途径。虽然举人也可以,但出身差了,终生最大的可能只能做史员,想做七品以上官员却是不太可能。
河东省会馆,虽然王芳乐没有住在里面,去也是可以去的,去和各地学子们交流,更加主要的把握一下主考官的喜好。
“不是我吹牛啊,此次会考的难题摆明了是在策论题,据我所知,本次考试漕运、盐政、河工为主。”
这倒有理,虽然王芳乐前世便有了经验,但想想此时会考通过的概率,相当于前世的清北或是国考,这也是卫国公府甚少打扰他的原因。
只是此次恩科,会有礼部尚书牵头,会和户部尚书和史部尚书一起主持此次考试,朝廷会有什么举动呢?
礼部尚书李存中喜考策论,认为这才是务实之学,而从史部孙尚书也持此观点,可是户部尚书却喜考经义,认为这才是治世之学,他们的组合,却是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但王芳乐却是琢磨了半晌,不外乎就是两种可能都有,但这两种可以对于他来说都不是问题,经义题自己温习了多年,策论无论漕运、盐政、河工,只要不超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