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洞”深处,兵工坊的炉火映照着几张神情各异的脸。周明再次造访,与上次在柳树沟后山槐树下的谨慎试探不同,这一次,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王海手中那支刚刚冷却下来、枪口还残留着硝烟气息的“暴风雪-002”冲锋枪上。
枪身粗犷,遍布手工锻打的痕迹和焊接疤点,木托厚重,弹鼓巨大而充满压迫感。但当王海简单演示了装弹、上膛的动作后,周明眼中那份刻意保持的平静彻底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震惊与灼热!
“好…好东西!”周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作为经验丰富的地下党负责人,太清楚这种武器的价值了!在敌后游击战中,面对日军的步兵小队甚至小股扫荡部队,这种泼水般的火力意味着什么?那是颠覆性的优势!“李锐同志,你们…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寒暄很快进入正题。周明收敛心神,神情变得郑重:“李锐同志,贵部的军工能力令人惊叹。我们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希望能与贵部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他条理清晰地抛出方案:
“我方可以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包括优质生铁、焦炭、部分有色金属(如铜);我们所掌握的区域情报网络,包括日伪军调动、据点布防、运输路线等核心信息;以及,在控制区内的兵源招募渠道,为贵部输送可靠的兵员。”
“作为交换,”周明的目光落在“暴风雪”上,“我们希望贵部能定期提供一定数量的这种‘暴风雪’冲锋枪,以及配套的弹药,用于武装我们领导下的各支游击队,提升他们的战斗力,更有效地打击日寇!”
洞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炉火燃烧的噼啪声。空气仿佛凝固了。
李锐背靠冰冷的岩壁,面无表情,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岩石上轻轻敲击着。周明的条件看似优厚,原料、情报、兵员,都是他急需的。但“暴风雪”…这是铁血洞军工的核心机密,是系统图纸赋予的、超越时代的优势!
“周明同志,”李锐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硬,“合作,可以。原料、情报、兵员,我欢迎。但‘暴风雪’的制造图纸和核心工艺,”他顿了顿,目光如电,首视周明,“是铁血洞的根基,绝不外传。”
“什么?”周明眉头瞬间拧紧,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李锐同志!打鬼子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武装力量!图纸和工艺共享,才能让更多的抗日志士拥有这样的利器,更快地消灭敌人!你这是本位主义!”
“本位主义?”李锐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周明同志,我理解你们的急切。但你想过没有?图纸一旦扩散,哪怕只泄露一丝风声,落到鬼子手里,后果是什么?他们可以立刻组织仿制,甚至改进!到时候,我们唯一的优势将荡然无存!鬼子会拿着仿制的‘暴风雪’,调转枪口屠杀我们的同胞!这责任,你担得起吗?”
周明脸色变幻,李锐的话如同重锤,敲在他的心上。他承认,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但他肩负着壮大整个区域抗日武装的使命,无法轻易放弃。
“我们可以签订最严格的保密协议!只在最核心、最可靠的军工点进行小范围生产!技术由我们最忠诚的同志掌握!”周明试图争取。
“忠诚?”李锐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在鬼子的酷刑和诱惑面前,谁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忠诚?地下工作的残酷,周明同志你应该比我更清楚!一个叛徒,就足以葬送一切!”他态度异常坚决,“图纸和工艺,是底线,没得商量!我们只提供成品武器和弹药!”
谈判陷入了僵局。洞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压抑。王海、赵铁柱等人屏息凝神,陈小锤和老周头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担忧地看着两位首领的激烈交锋。
周明眉头紧锁,手指在石桌上无意识地画着圈。他知道李锐的顾虑有现实依据,但组织上的需求也迫在眉睫。时间在沉默中流逝。
最终,周明深吸一口气,打破了僵局,做出了艰难的让步:
“好!图纸和核心工艺,贵部自行掌握。”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灼灼,“成品武器的供应数量必须增加!并且要保证优先、稳定!我们需要至少每月十五支‘暴风雪’和一千发配套弹药!作为回报,我方提供的原料数量翻倍!情报共享等级提升至最高,包括清水镇日军指挥部部分绝密动向!同时,我方将全力协助贵部,建立一条更隐蔽、更安全的物资运输交通线,绕过日伪军的主要封锁点!”
李锐眼中精光一闪。周明的让步和开出的新条件,同样。每月十五支枪,虽然压力巨大,但并非不可能完成。而翻倍的原料、顶级情报和安全的交通线,对铁血洞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他大脑飞速运转,权衡利弊。片刻后,他缓缓点头:
“数量可以谈。每月十支‘暴风雪’,配套八百发弹药,是初期极限。随着产能提升,可以逐步增加。作为交换,你们的承诺必须兑现!原料质量必须保证!情报必须及时准确!交通线必须在一个月内打通!”
“十二支!一千发弹药!”周明寸步不让。
“十一支!九百发!”李锐斩钉截铁。
“成交!”周明伸出手。
两只沾着硝烟和泥土的手,在炉火的映照下,重重握在了一起。一场各取所需、带着深刻博弈的合作,就此敲定。
几天后,一支由周明手下精干交通员组成的小队,在夜幕掩护下悄然来到铁血洞外围交接点。王海亲自带人,将十一支用油布仔细包裹、散发着新枪油味的“暴风雪”,以及一箱沉甸甸的、黄澄澄的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九百发),郑重地交付给对方。
看着那些凝聚着无数心血、刚刚走下“生产线”的宝贵武器被运走,消失在黑暗的山林里,赵铁柱忍不住咂了咂嘴,瓮声瓮气地对李锐说:“大哥,这…这可是咱的命根子啊!自己还没捂热乎呢,就送出去这么多…俺这心里,咋这么不得劲儿呢!”
李锐站在洞口,目光深邃,望着沉沉的夜幕,仿佛穿透了群山,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夜风吹拂着他额前的碎发。
“命根子?”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冷静,“柱子,眼光放长远些。单打独斗,走不远。用这十一条枪,九百发子弹,换来的是什么?”
“是源源不断的生铁焦炭,让咱们的炉火永不熄灭!”
“是鬼子的兵力部署、物资动向,让咱们能提前挖好陷阱,等着他们往里跳!”
“是一条能把更多武器、更多兄弟、甚至更多粮食药品,安全运进来的血管!”
“还有,”李锐收回目光,看向赵铁柱,眼中寒芒如星,“是让更多的抗日力量,拿着咱们造的枪,从西面八方,一起捅鬼子的心窝子!”
他拍了拍赵铁柱厚实的肩膀,语气斩钉截铁:
“记住,咱们的目标从来不是守着几支枪当宝贝。”
“是杀鬼子!”
“杀更多的鬼子!”
“用尽一切办法,让这片土地上鬼子的血,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