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第646章 露出笑容2

加入书架
书名: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作者:
喾虾一族
本章字数:
8714
更新时间:
2025-07-06

第646章:露出笑容2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装车运粮的任务,犹如一场艰难的战役,其难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街道办的小院里,一片忙碌而又凝重的景象。

地面坑洼不平,仿佛是大自然故意设置的重重障碍,让满载着粮食的板车每前进一步都无比艰难。

那一辆辆板车,在重压之下,车轮深深地陷入泥坑之中,仿佛被大地紧紧拽住,不肯放行。

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围在板车旁,咬着牙,绷着脸,双手死死地抠住车沿,使出浑身的力气,才勉强将车轮从泥坑中抬起一点点。

每一次用力,都伴随着粗重的喘息和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

再看那些自行车,后座上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麻绳在众人粗糙的手上反复缠绕、打结。

长时间的拉扯和挤压,麻绳早已在众人的手上勒出了深深的血痕,那一道道鲜红的印记,仿佛是他们与饥饿抗争的勋章。

李主任站在小院中央,擦了擦满脸的汗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焦急和坚定。

她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最为能干的王姐身上,招手把她叫到跟前,压低声音说道:“王姐啊,这次运粮任务艰巨,我想让你带着三个得力的同志留下来看守粮堆。

这可不是小事,每半小时都得仔细巡查一次,千万不能有丝毫马虎。

要是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立刻去收容所报信,知道不?”说着,她紧紧握住王姐的手,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嘱托。

王姐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李主任,您放心吧,我们一定把这事儿办好!”

第一趟运输的队伍终于出发了,此时,日头已经高高地升到了头顶,炽热的阳光无情地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李主任坐在最前面的板车上,怀里紧紧抱着那本珍贵的账本,就好像抱着自己的生命一样。

她的目光如同敏锐的鹰眼,时刻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一路上,风吹动着她略显凌乱的头发,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但她的眼神却始终坚定地注视着前方。

终于,收容所那熟悉的灰砖墙出现在了视野之中。

李主任紧绷的神经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孩子们清脆的欢呼声。

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正扒着围墙,眼睛紧紧地盯着运粮的队伍,眼中闪烁着渴望和好奇的光芒。

李主任看到这一幕,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这些孩子,也不知道多久没吃过一顿饱饭了。

而在另一边的钢铁厂办公室里,李辰溪正坐在办公桌前,专注地翻看着采购报表。

他的神情淡然,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衬衫口袋里,装着早上买的茶叶蛋,那淡淡的香味时不时地飘出来。

他轻轻咬了一口茶叶蛋,咸香的味道在口中散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惬意的氛围。

然而,他的心中却在默默地琢磨着:眼下这种情况,得研发一些难度不高、又能够生产出来的东西才行啊,这样才能缓解目前的困境。

街道办小院里,晨光被厚厚的云层遮蔽,整个小院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压抑的气息。

李主任站在台阶上,望着眼前的运输队伍,眉头紧皱。

那些生锈的二八自行车,歪歪扭扭地驮着麻绳,仿佛随时都会散架;掉漆的板车斗里铺着破草席,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沧桑。

二十来号工作人员紧紧地攥着车把,指节因为用力而变得通红发白,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坚定和决心。

队伍刚刚拐出胡同,就遇到了麻烦。

老吴的板车一下子就陷进了泥坑里,车轮在泥浆里不停地打转,却怎么也使不上劲。

百斤重的玉米麻袋压在车上,让老吴的背弯成了一张弓。

他咬着牙,拼命地推着板车,脸上的肌肉因为用力而扭曲在一起。

可是,车轮就像被泥浆吸住了一样,纹丝不动,泥水溅满了他的裤腿。

“都来搭把手!”赵大姐急切地喊道,她扔下自己骑的自行车,快步跑过去。

几个年轻干事听到喊声,也纷纷跟了上去。

六个人围在板车旁,双手紧紧地抓住车沿,一起用力。

伴随着粗重的喘息声,板车终于缓缓地挣脱了泥潭。

众人踉踉跄跄地向后退了好几步,汗水从他们的额头滑落,滴落在碎石路上,瞬间就被吸干了。

这一折腾,原本就不多的体力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

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小孙的自行车链条突然“咔嚓”一声脱落了。

金属撞击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刺耳,引来了所有人的目光。

小孙顿时手忙脚乱起来,他蹲下身子,试图修理链条。

可是,他的手上很快就沾满了油污,越弄越着急,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滚落。

李主任回头看到这一幕,急得直跺脚,她压低声音催促道:“快点,再快点!时间不等人啊!”

队伍继续前行,拐进城郊的土路后,路况变得更加糟糕。

车轮碾过一个个土包,板车上的麻袋剧烈地摇晃起来,仿佛随时都会散落一地。

王师傅紧紧地攥着车把,汗水湿透了他的手心,让木柄变得滑溜溜的。

“稳住,别洒了!”他大声喊道。

然而,话音刚落,车斗里的高粱米就顺着缝隙漏了出来,在黄土路上留下了一道金痕。

那一颗颗的高粱米,就像是人们心中的希望,一点点地流失在地上,让人心疼不已。

日头变得越来越毒辣,柏油路面被晒得滚烫,热浪蒸腾而起,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火炉之中。

众人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后背结出了一层白白的盐渍。

老李的哮喘病突然犯了,他扶着路边的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脸色变得十分苍白。

但是,他依然紧紧地攥着肩上的麻绳,不肯放下。

“我没事,粮食不能耽误。

”他虚弱地说道。

李主任红着眼眶,急忙递过水葫芦,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这些跟着她干了十几年的老伙计啊,为了守护这三百人的口粮,正在透支着自己的体力。

当斑驳的朱漆大门出现在视野里时,队伍里发出了一阵压抑的欢呼声。

回到街道办,众人总算是松了口气。

大家疲惫不堪地靠在墙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一趟运输返程时,李主任回头望着那渐渐变小的粮堆,才发现自己的布鞋不知何时裂开了一道口子,脚趾在鞋里磨得生疼。

但她没有丝毫的抱怨,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然后稍作休息,就立刻带领众人继续运送剩余的粮食。

李主任扶着门框,看着最后一辆板车晃晃悠悠地消失在巷口。

她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布鞋上沾满了泥浆,双腿沉重得如同灌了铅一般。

然而,一想到有了这些粮食,收容所和街道办一个月内不会缺粮,她的心中就充满了力量。

“大家再加把劲!”李主任扯着沙哑的嗓子喊道,“先给大伙煮顿热乎的!”

二十来个街道办的工作人员立刻行动了起来。

有人吃力地搬来铁锅,放在墙角;有人在角落里寻找干柴,准备生火。

火苗“噼啪”作响,映红了众人布满尘土的脸。

小吴不顾手上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抓起玉米面就往锅里倒。

金黄的粉末如细沙般倾泻而下,空气中顿时弥漫开了谷物的清香。

赵大姐则细心地把洗净的红薯切成小块,轻轻地扔进粥锅里。

红薯块在沸水中上下沉浮,仿佛在诉说着温暖的到来。

“别急,人人都有份!”张干事举着大铁勺,在锅前维持着秩序。

收容所的人自发地排起了队,每个人都刻意保持着距离,他们深知粮食的珍贵,生怕不小心洒出一滴。

队伍里,一个三岁的小女孩踮着脚,眼巴巴地望着热气腾腾的大锅,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小小的嘴巴不停地吞咽着口水。

第一锅粥煮好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李主任亲自掌勺,小心翼翼地把浓稠的玉米粥盛进粗陶碗里。

当她把第一碗递给七十三岁的老人时,老人颤抖的双手差点把碗打翻。

“谢谢,谢谢。

”老人哽咽着说道,浑浊的泪水滴进粥里,泛起了小小的涟漪。

往日里,这样一碗粥加上半块红薯,就是收容所众人一天的口粮。

但今天,李主任特意多煮了些,想让大家在经历了这么多的辛苦之后,能吃顿饱饭。

“吃吧,吃饱才有力气!”她看着人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中既感到欣慰,又有些心酸。

火光下,有人捧起碗,细细地品味着这来之不易的美味;有人几口就把粥喝完了,然后小心地舔着碗沿,仿佛要把碗底都舔干净;角落里,几个孩子蹲在地上,互相分着吃。

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脸上沾着煤灰,但此刻却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一个小男孩抬起头,大声地说道:“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粥!”那稚嫩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李主任听着这笑声,疲倦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