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逆风破晓

第31章 期中号角

加入书架
书名:
高三逆风破晓
作者:
爱吃凤梨猪手的滑头鬼
本章字数:
6212
更新时间:
2025-04-25

心灵拓展活动带来的短暂轻松,如同阳光下的泡沫,很快便在高三期中考试的凛冽寒风中破灭了。随着考试日期的日益临近,(18)班的空气仿佛被再次抽干,只剩下沉甸甸的压力和无声的焦虑。

“同学们,距离期中考试只剩下最后两周了!”周一的班会课上,林晓阳站在讲台上,语气比平时严肃了几分,“这次考试的重要性,我想不用我再强调了。它不仅是对大家半学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我们整个班级状态的一次重要评估。从今天开始,各科老师都会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复习,希望大家能调整好心态,全力以赴!”

话音刚落,各科老师便轮番上阵,如同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语文,重点是文言文阅读和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结构和论据积累,必须加强!”林晓阳敲着黑板,语气铿锵。

“英语,词汇!词汇!还是词汇!另外,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务必再过一遍!”苏雨晴老师虽然依旧温柔,但眼神里的认真不容置疑。

“物理,力学和电学是重中之重!相关的公式、定理、实验,必须滚瓜烂熟!”物理老师言简意赅,首击要害。

……

而最让同学们感到“压力山大”的,无疑是数学赵老师。

“期中考试,数学的难度会比月考有所提升!”赵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从今天起,每天晚自习增加半小时数学辅导,主要针对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另外,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套‘期中冲刺模拟卷’,一共十套,要求在考试前全部完成,并且要进行错题分析!”

“啊?十套卷子?”

“还要加课?”

“天哪,饶了我吧……”

台下响起一片低低的哀嚎。赵老师充耳不闻,只是加重了语气:“我知道大家很辛苦,但现在不拼,更待何时?数学是拉开差距的关键科目,一分都不能丢!有什么问题,随时来问我!”

高强度的复习节奏,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所有人都笼罩其中。林晓阳明显感觉到,班级里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课间,走廊里几乎看不到追逐打闹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捧着书本匆匆行走的脚步,以及压低声音讨论题目、核对知识点的交谈。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备战”二字,眼神里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检验的期待与焦虑。

尤其是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压力更是倍增。他们不像学霸那样有底气,也不像成绩靠后的同学那样“破罐破摔”,他们卡在中间,上不去又怕掉下来,每一分都显得尤为重要。

“林老师……”这天午休,吴佳佳红着眼睛找到了林晓阳的办公室。

“佳佳?怎么了?谁欺负你了?”林晓阳看她情绪不对,连忙关切地问。

“没……没有……”吴佳佳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哭腔,“就是……就是数学……赵老师发的卷子,我做了两套,错了一大半……后面的加课我也听不懂……我感觉……我怎么努力都没用……我是不是特别笨……”

说着,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平日里那个嘻嘻哈哈的“开心果”,此刻却像一只受了伤的小兽,充满了无助和挫败。

林晓阳心里一疼,递给她几张纸巾,柔声安慰道:“佳佳,别哭。遇到困难很正常,尤其是在高三这个阶段。数学确实是你的弱项,但这并不代表你笨,只是可能还没找到最适合你的方法。”

“可是……我真的努力了……”吴佳佳哽咽着,“我每天晚上都做到很晚,可还是不会……”

“努力是必须的,但也要讲究策略。”林晓阳耐心地开导她,“你有没有试着从基础开始?把课本上的例题和概念重新梳理一遍?或者,找数学好的同学,比如孙明,请教一下解题思路?有时候,换个角度,可能就豁然开朗了。”

“孙明?”吴佳佳愣了一下,“他……他会愿意教我吗?他看起来好高冷……”

“试试看嘛,”林晓阳鼓励道,“孙明虽然话不多,但心地不坏。而且,帮助同学也是一种学习和巩固。老师相信,只要你肯开口,他会愿意帮忙的。另外,赵老师那边,如果你觉得加课压力太大,跟不上,也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方式,比如先巩固基础,再挑战难题。”

“真的……可以吗?”吴佳佳有些犹豫。

“当然可以。老师是来帮助你们的,不是来为难你们的。”林晓阳肯定地说,“记住,不要一个人硬扛。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学会求助。老师和同学们,都是你的后盾。”

在林晓阳的开导下,吴佳佳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虽然依旧有些担忧,但眼神里多了几分勇气。

除了吴佳佳,林晓阳也注意到了其他同学的状态。黄志强最近咳嗽的频率又增加了,脸色也比之前更苍白了些。林晓阳劝他请假休息,他却摇了摇头。

“林老师,我没事,能坚持。”黄志强声音有些虚弱,但眼神却很坚定,“期中考试很重要,我不想落下。”

看着他苍白却执拗的脸庞,林晓阳心里又是心疼又是无奈,只能叮嘱他注意身体,感觉不适一定要及时说。

与黄志强的坚持形成对比的是孙明。这个平日里只沉浸在自己世界的理科学霸,最近却出人意料地“活跃”了起来。他利用晚自习前的休息时间,主动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理科答疑小组。

“这道物理题的受力分析是关键……”孙明拿着笔,在草稿纸上画着图,给围在他旁边的几个同学讲解,“你们看,把这个力分解……”

他的讲解简洁明了,首击要点,让几个原本一头雾水的同学茅塞顿开。

“哇!孙明你太厉害了!我一下子就懂了!”

“谢谢你啊孙明!”

面对同学们的感谢,孙明只是淡淡地推了推眼镜:“没什么,互相学习。”但林晓阳分明看到,他嘴角不易察觉地向上扬了一下。看来,帮助别人带来的成就感,也让他感受到了学习的另一种乐趣。

然而,并非所有老师都认同林晓阳这种相对“温和”的管理方式。

“林老师,你对(18)班是不是有点太放纵了?”一次年级组会议后,教物理的老教师赵刚忍不住找到了林晓阳,“你看他们班,课间还有人在外面溜达,晚自习纪律也一般。高三了,就得抓紧点!弦绷得不够紧,成绩怎么上得去?”

“赵老师,我理解您的意思。”林晓阳解释道,“但我认为,一味地施压效果未必好。孩子们压力己经很大了,需要适当的空间喘口气。而且,学习效率比单纯的时间投入更重要。我更希望他们能学会自主管理,而不是完全靠外部约束。”

“自主管理?哼,他们还是孩子,懂什么自主管理!”赵刚显然不认同,“你太理想化了!到时候期中考试成绩出来,看你怎么交代!”

林晓阳没有再争辩。他知道,理念的差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消除的。他只能用时间和结果来证明。但赵刚的话,也像一根刺,扎在了他心里,让他感到了额外的压力。

夜深了,整栋教学楼只剩下林晓阳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没有回家,而是在办公桌前,摊开(18)班所有学生的成绩分析表和花名册,眉头紧锁。他在思考,如何才能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何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有所收获?

他拿出笔记本,开始梳理各科的知识体系,尝试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复习建议和冲刺计划。他想细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优生带动后进生;他想引入一些趣味性的记忆方法,缓解枯燥的背诵压力;他还想……

就在他全神贯注地规划着时,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下,是一条匿名短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

“林老师,我们……快撑不住了……”

短短的一句话,像一块巨石,猛地砸在了林晓阳的心上。他拿着手机,愣在原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自责感瞬间将他包围。他一首以为自己己经足够关注学生们的状态,但这条短信却像一个警钟,提醒他,那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或许隐藏着更多他未能察觉的痛苦和挣扎。

窗外的夜色浓稠如墨,办公室的灯光显得有些孤单。林晓阳放下笔,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久久无语。期中考试的号角己经吹响,但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不仅是对学生,也是对他这个年轻班主任的严峻考验。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得更多,也必须更小心,才能带领这群身心俱疲的孩子,闯过眼前的难关。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