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8)班这艘航船驶入平稳航道,离不开舵手林晓阳的精准把控,也离不开像苏雨晴这样优秀“水手”的默契配合。随着班级事务的日益繁杂和深入,林晓阳和苏雨晴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有默契。
无论是讨论英语学科的教学策略,分析某个学生的学习瓶颈,还是共同策划班级的活动,两人总能找到许多共同点。他们都坚信教育的温度,都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都愿意为学生付出额外的精力和时间。林晓阳欣赏苏雨晴的细致、耐心以及在英语教学上的专业素养;苏雨晴则钦佩林晓阳的魄力、担当以及那份总能点燃学生希望的教育热情。这种基于共同理念和目标的互相欣赏,如同催化剂,悄然拉近了两颗心的距离。
一次,班里一个名叫王浩的学生突然出现了状况。这个学生平时成绩中游,性格有些内向敏感,最近几次英语考试成绩首线下降,课堂上总是走神,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林晓阳找他谈话,发现他似乎有心事,但欲言又止。
林晓阳感觉问题可能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便找到了苏雨晴。“苏老师,王浩最近状态不太对,尤其语文课上反应比较大。您那边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苏雨晴蹙眉思索了一下:“他最近交上来的作业确实质量下降很多,字迹潦草,错误也多。我找他谈过一次,他只是低着头说自己没学好,但感觉没说实话。他好像……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
两人交换了一下信息,决定分工合作。林晓阳负责从侧面了解王浩的家庭情况和最近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心理疏导;苏雨晴则利用英语课和课后辅导的机会,尝试从学科角度切入,更温和地打开他的心扉。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了解到,王浩是因为父母最近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导致他情绪低落,无心学习。同时,前几次英语考试没考好,他觉得自己让父母失望,也怕被同学嘲笑,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找到症结后,林晓阳与王浩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建议他们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苏雨晴则利用批改作文的机会,写了一段鼓励的话给王浩,肯定他之前的努力,并表示老师相信他能克服暂时的困难。她还在课堂上,不点名地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的方法。
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王浩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学习状态也慢慢恢复了。这次共同解决棘手问题的经历,让林晓阳和苏雨晴更加体会到彼此配合的顺畅和高效,也让两人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又加深了一层。
除了工作上的交集,一些偶然的契机也为两人创造了更多接触的机会。学校工会组织了一次青年教师户外联谊活动,抽签分组时,林晓阳和苏雨晴竟然被分到了同一组。脱离了严肃的工作环境,两人在轻松的游戏和交谈中,看到了彼此更生活化的一面。林晓阳发现苏雨晴并非总是那么知性温婉,也有活泼爱笑甚至有点小迷糊的时候;苏雨晴则看到林晓阳褪去班主任的严肃外壳后,也有风趣幽默、细心体贴的一面。
还有一次,苏雨晴因为换季得了重感冒,嗓子都哑了,但还是坚持要来上课。林晓阳知道后,课间特意去办公室给她送去了润喉糖和感冒药,并主动提出如果她实在撑不住,他可以帮忙代看一节自习课。“身体要紧,别硬撑。”他简单的一句话,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关心。苏雨晴看着他递过来的药,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低声道了句“谢谢”。
这些点滴的互动,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漾起圈圈涟漪。周围的同事们也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偶尔会开些善意的玩笑。“林老师,最近跟苏老师交流很密切嘛!”“苏老师,我看林老师对你很关心哦!”每当这时,两人都会有些不自然地笑笑,或岔开话题,但空气中总弥漫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暧昧气息。
林晓阳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对苏雨晴的好感与日俱增,她的聪慧、善良、敬业,以及那份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温柔,都深深吸引着他。他渴望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但理智又告诉他,现在是高三的关键时期,任何个人的感情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工作,影响到学生。而且,办公室恋情本身也需要谨慎处理。这种内心的犹豫与期待,让他时常感到一丝微妙的煎熬。
一个周五的晚上,林晓阳因为整理月考数据,在办公室加班到很晚。当他锁门准备离开时,却发现英语组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走过去一看,苏雨晴正戴着耳机,对着电脑屏幕修改课件,神情专注。
“苏老师?这么晚还没走?”林晓阳敲了敲门。
苏雨晴被吓了一跳,摘下耳机回头,看到是林晓阳,脸上露出惊讶的笑容:“林老师?你也加班啊?我改完这点课件就走。”
“嗯,刚弄完数据。”林晓阳倚在门框上,“快高考了,大家都辛苦。”
或许是夜深人静,氛围格外放松,两人便自然地聊了起来。从班级学生的备考状态,聊到各自的教学心得,又从教学心得聊到了最初选择当老师的初衷和教育梦想。
“我以前觉得,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苏雨晴望着窗外的夜色,轻声说,“但后来发现,能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看到他们的成长和改变,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是啊,”林晓阳深有同感,“特别是看到像(18)班这样,曾经迷茫的孩子们一点点找回自信,找到方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我希望他们不仅仅是考上好大学,更能成为内心丰盈、懂得思考、有责任感的人。”
两人越聊越投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们分享着对教育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甚至是一些深埋心底的困惑和期待。在这样的交流中,他们看到了彼此灵魂深处更契合的部分。
首到保安过来催促锁门,两人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谈话。
“我送你回去吧?这么晚了,一个女孩子不安全。”林晓阳很自然地提议。
苏雨晴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两人并肩走在寂静的校园小路上,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也拉长了他们的影子。一路无言,却并不尴尬,反而有一种舒适的静谧在两人之间流淌。
走到苏雨晴住的教师公寓楼下,她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林晓阳:“谢谢你送我回来,林老师。”
“应该的。”林晓阳看着她,月光下,她的眼睛显得格外明亮,“早点休息。”
“嗯,你也是。”
简单的告别,却似乎蕴含着千言万语。两人都从对方的眼神里读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一种超越了普通同事和朋友的情愫,正在悄然滋生。
林晓阳看着苏雨晴走进楼道,首到灯光亮起,才转身离开。他心中那份犹豫似乎少了一些,期待却多了几分。而苏雨晴回到房间,靠在门后,心跳也有些不受控制。
他们都意识到了彼此在自己心中的特殊性。然而,他们也同样默契地选择了暂时将这份刚刚萌芽的情愫,小心翼翼地埋藏在心底。高考在即,学生的未来是第一位的。至于他们的故事,或许,需要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才能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