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的几十分钟过去。
张老师效率奇高,下课铃一响就开始现场批卷。
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偷偷在张老师、王胖胖和陈乐之间来回扫射。
“王涛!”张老师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古怪腔调。
王胖胖一个激灵站起来,头顶的“98”激动地跳起了踢踏舞。
张老师举起王胖胖的卷子,表情复杂得像刚生吞了一只烤红薯:“98分?”她声音都劈叉了,“你…你上次月考物理才考了42!这次…98?!”
“轰——”全班瞬间炸开了锅!比昨天林萧的满分作文还轰动!
“卧槽!真98!”
“红薯神教!红薯神教万岁!”
“乐姐!乐神!从今以后你就是我唯一的姐!”
“我宣布!王胖胖以后改名王·红薯·锦鲤·涛!”
王胖胖本人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胖乎乎的身体微微颤抖,他猛地转身,对着陈乐就是一个九十度深鞠躬,声音带着哭腔:“乐姐!再造之恩!无以为报!放学后!校门口!张大爷烤红薯摊!管够!我请!”
陈乐被这突如其来的“神迹”和热情冲击得晕头转向,还没等她从“我的KPI好像有救了”的狂喜中回过神来,就被汹涌的人潮淹没了。
“乐姐!我!看我!我头顶飘着‘炸鸡腿’!能值多少分?”
“乐神!我飘的是‘奶茶全糖加波霸’!这能保我英语及格吗?”
“大师!我飘的是‘我妈的藤条焖肉’!这…这还有救吗?能改成‘免死金牌’吗?”
一时间,陈乐感觉自己像个菜市场里被围观的稀有物种,眼前晃动着各种食物、生活用品甚至奇怪符号组成的“分数预兆”。
她感觉自己不是文曲星分魂,而是成了个“人间许愿池”,还是投币(投食)就能改分的那种!
混乱中,她眼角的余光瞥见窗边那个清冷的身影。
林萧不知何时也看了过来,他头顶那个代表语文能力的金灿灿“50”旁边,此刻竟也飘着一行淡淡的、半透明的小字:“《论红薯种植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选题新颖,有待深挖。”
陈乐:“……” 大哥,你认真的吗?你这满分作文的选题是跟红薯杠上了?
就在这时,教室门口传来一声威严的咳嗽。
校长那张慈祥(但此刻充满探究)的脸出现了,他身后还跟着教导主任。
校长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乱哄哄的教室,最后精准地落在了被围在食物风暴中心的陈乐身上。
“咳,”校长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瞬间让教室安静下来,“陈乐同学,还有…王涛同学,跟我到校长室来一趟。”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带上你们关于…呃…红薯热力学转换效率的…最新研究报告。”
陈乐心里“咯噔”一下。
完了,KPI还没完成,先惊动校领导了!
她求助般地望向天花板,心里疯狂呐喊:文曲星本尊!您老倒是显个灵啊!这摊子怎么收?!加班费…不是,是功德怎么算啊?!
冥冥之中,她仿佛又听到了一声遥远而疲惫的叹息,伴随着若有若无的…薯片碎裂的“咔嚓”声。
校长室的门在身后沉重地关上,隔绝了外面走廊里压抑不住的“红薯神教万岁!”的窃窃私语。
王胖胖捧着那张98分的物理卷子,像捧着一块免死金牌,又像捧着一颗定时炸弹,胖脸上的汗珠在校长室明亮的灯光下闪闪发光。
陈乐则努力挺首腰板,试图在校长和教导主任探究的目光下维持住“文曲星分魂”最后的体面(虽然她感觉自己更像被押解上堂的诈骗犯)。
校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双手交叉,指尖有节奏地点着桌面,发出轻微的“哒、哒”声,像在敲击陈乐紧绷的神经。
教导主任则板着脸,手里拿着个小本本,随时准备记录“封建迷信活动实录”。
“陈乐同学,王涛同学,”校长终于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关于今天早上的‘红薯热力学转换效率’事件,以及王涛同学这突飞猛进的物理成绩…”他目光扫过王胖胖那张卷子,98分鲜红刺眼,“…你们能详细解释一下吗?特别是陈乐同学,你似乎…有一些…特别的方法?”
王胖胖腿一软,差点就要滑跪喊冤:“校长!我我我…我就是吃了…呃…相信了科学的力量!对!陈乐同学用科学的方法启发了我!那个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减…”
他越说声音越小,眼神疯狂瞟向陈乐,头顶那个“98”金光都黯淡了几分,旁边又隐隐浮现出“烤红薯”三个字的虚影,旁边还飘着个小问号。
陈乐深吸一口气,心里把梦里那个沾着薯片渣的文曲星本尊骂了一百遍。
KPI!都是KPI逼的!她硬着头皮,脸上挤出一个堪称“悲壮”的笑容:“校长,主任,事情是这样的。这其实…是一种全新的、基于环境能量场共振的…考前心理暗示引导法!”
校长和教导主任同时挑眉:“哦?”
“您看,”陈乐豁出去了,手指在空中煞有介事地比划,“烤红薯,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食物,在特定条件下,其散发的热能场和香气分子,能与特定个体(比如王涛同学)的脑电波产生和谐共振!这种共振能有效激活大脑中负责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区域,类似于…给CPU超频!98%的热能转换效率,就是这种超频状态的完美体现!”她越说越顺溜,自己都快信了,“这是一种前沿的…呃…‘食物神经动力学’应用!我们还在摸索阶段!”
校长镜片后的眼睛眯了起来。
教导主任笔尖刷刷地记录着:“食物…神经…动力学…” 旁边王胖胖头顶的“烤红薯”旁边,那个小问号“啪”地变成了一个金色的感叹号!
“听起来…很新颖。”
校长慢悠悠地说,手指又敲了几下桌面,“那么,陈乐同学,你又是如何精准地判断出王涛同学的‘共振频率’恰好匹配烤红薯呢?”
来了!致命一击!
陈乐感觉后背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她总不能说“因为我看到他头上顶着‘烤红薯’三个字还发着光”吧?
她急中生智,目光“唰”地投向一首安静站在窗边阴影里的林萧——他不知何时也被叫来了校长室,大概是被当作满分作文的另一个“奇迹”关联者。
此刻,林萧头顶那个代表语文能力的“50”旁边,《论红薯种植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标题依旧稳稳飘着,甚至还加粗了!
“灵感!”陈乐猛地一指林萧,声音拔高,带着破釜沉舟的激昂,“我的灵感,完全来源于林萧同学那篇立意深刻、高瞻远瞩的满分作文《论红薯种植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