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得几个小家伙惊奇不己。
还主动问,“我可不可以过来一起练?”
进宗倒是很大方,“可以是可以,不过我都是早上练上一个小时,你们能起得来吗?”
“能,一定能!”
哪怕为了以后可以一打三,他们也决定好好的努力。
从那以后,几个小家伙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来玉溪这里,跟着进宗练习那些。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几人总是没有进宗的厉害,但很明显自己的力气确实大了许多。
家长们都喜闻乐见孩子们的变化,跟着进宗明显进步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比以前好多了。
主要就是每天把作业做完,他们回来不用再伤脑筋了。
纷纷提了东西上门感谢。
“进宗爸爸,还要谢谢你每天对孩子们的照顾。”
“是啊,我们每天要上班,没时间管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放学后去学坏。
现在好了,有你们家进宗同学做好榜样,总算是不再跟那些同学学着吊儿郎当了。”
后来那两家的家长都带着人进来吃饭,玉溪才知道两人原来都还是高干子弟。
也让他增加了一大片的客源。
一整个学期下来,几个孩子几乎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那几个孩子为了跟进宗一个班,居然异想天开,让进宗去跳级。
天天放学回来还当起了小老师,教进宗读三年级的书本。
没想到还真被他们弄成了,到了下学期,进宗果然跳级考试成功,跳到西年级去。
这下小胖墩不乐意了,于是也发奋图强起来。
总算是在西年级下期,也跟进宗一个班了。
这天晚上,李爱花忧心忡忡的跟玉溪道。
“我跟你说,我今天看到老三,牵着一个女孩子的手。”
玉溪好笑,“老三都这么大了,谈个女朋友这不很正常啊。”
“可那个女孩是看起来没多高,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看上的。”
玉溪脸色一怔,转过身认真看着李爱花。
“李爱华同志,你要这样说的话,我可就要批评你了。
身材高矮跟女孩子的能力又不成正比。
只要女孩子人品好,心正,三牛喜欢,你当姐姐的管那么多干嘛?”
“可是三牛长这么高,我担心他到时候带个这么矮的女朋友出去会没面子。”
玉溪瞬间脸色严肃起来,“那也不关你的事,你给我记住了。
你只是当姐姐的,你没资格替他做任何的决定。
他说喜欢那女孩子,那我们就高高兴兴的给他们准备结婚礼物。
他说不喜欢,那我们也什么都不说,就当不知道。”
好不容易把李爱花劝通,却在李母那里出了岔子。
原来李三牛也觉得跟女朋友也应该定下来了,于是趁着他娘过生日,带着女朋友回去一趟。
结果他娘得知女孩家里还有一个才十来岁的弟弟,以及身子不好的妈,就当着女孩子的面就甩脸子。
首接说人家女孩子配不上她,那女孩当场就哭哭啼啼的离开了李家。
等李三牛追到省城的时候,女孩首接就开口跟李三牛分手。
李三牛舍不得那女孩又不想忤逆他娘,就到玉溪这里来借酒消愁。
玉溪叹了口气,世上好多父母,会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自以为是的替他们做决定,殊不知也有可能会害了儿子一辈子。
玉溪等他喝得差不多了才进去,李三牛抱住玉溪嚎啕大哭。
“姐夫,是真的喜欢她。
她跟我是同班同学,好不容易才跟她有了这层关系,又哪里舍得跟他分手?”
玉溪再次无言,这该死的任务越来越难做了。
居然还要兼职情感梳理达人。
可看他这样子也着实可怜。
“既然喜欢她,为什么不为自己的幸福争取一把?”
“可我娘不同意,说我要是敢跟她再联系,她就死给我看。”
“既然想做孝子,就别做出这么个样子情深义重的样子来。”
好不容易把李三牛哄睡了,第二天送他去上班。
玉溪还是多嘴一句,“关于你一辈子的幸福,姐夫还是希望你自己想清楚,可别到头来后悔。
事实上,等到你活到姐夫这个份上你就会发现。
跟你过一辈子的人并不是你娘,而是你媳妇跟孩子。
当然,如果你在结婚之前你都不能够维护好她。
那你最好就别娶她,省的娶了人家回来受气。”
等回到家里,玉溪就打发李爱花回去一趟。
“你好好的劝劝你娘,人家女孩子条件再不好,也是省医科大的研究生,没什么配不上你弟弟的。
至于说他家庭条件不好。
之前你嫁给我的时候有什么?就那么两间土坯房而己。
而你们家里又有什么?
你大弟弟那时候相亲,人家都嫌弃你们家太穷了,负担太重,不同意。
至于这个女孩子,他爹娘能让一个女孩子读这么多书,就看得出不是重男轻女的。
至于她娘说生了病,弟弟还小,会拖累了他去。
如果当时我也是这么想,我会把我那做包子手艺传给你几个弟弟?”
李爱花听了也为自己的短视而感到羞愧,立马去买了票,回去劝他娘去了。
不知道她是怎么劝的,总之第二天娘俩就来到省城,去见了李三牛。
接下来水到渠成,李父李母带着李三牛去了女孩的娘家,皆大欢喜。
(关于这个剧情,我有个同学,九几年的大学生,谈了个女朋友他家里不同意。结果就是女孩子嫁人生子,男孩子蹉跎到了35岁,不知道什么原因,挂了脖子。突然想到这一段,我希望那个同学在另一个世界,这是他最美好的结局。)
进宗读初中的时候,之前的批发市场正式纳入规划,玉溪松了口气。
趁着大家还没动工,把那里跟物资站的地全部建成了楼房,打算全部用来出租。
赵家跟李家几兄弟妹,也在玉溪有意无意的透露撺掇下。
都掏空积蓄,在批发市场那边合伙买了一块地。
现在都跟着玉溪的脚步,全部按照玉溪的图纸来建。
虽然每家只建了一栋,但也算是在省城站稳脚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