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第74章 :诸葛来访长江论策,朱凯宴客堤畔谈机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作者:
西门一刀
本章字数:
5772
更新时间:
2025-06-10

建安十五年孟夏,长江水势初涨,诸葛亮轻摇羽扇立于船头,青江锦帆上 "卧龙" 二字与巴郡方向的飞虎旗遥遥相望。船过瞿塘峡,见两岸峭壁上刻着朱凯治下的《耕战月令》,每个字旁都有荧光石镶嵌,虽值白昼,仍隐隐生辉。

"军师,巴郡哨船来迎。" 赵云手扶剑柄禀道。但见上游驶来三艘楼船,船头立着身着玄色锦袍的朱凯,身旁站着披戴银甲的霜华,身后数十名飞虎卫皆持改良版神火弩,弩机上的荧光纹与诸葛亮羽扇上的星象图若有呼应。

"亮吊唁李公,岂敢劳使君亲迎?" 诸葛亮遥致一揖。朱凯朗笑作答:"卧龙过江,某安敢不以最高礼遇相待?" 说着抬手一挥,楼船两侧转出八名织工,各捧蜀锦画卷展开,竟是李严生平治郡功绩图,每幅画角都绣着 "贤能" 二字荧光纹。

舟行至三江口,朱凯请诸葛亮移驾主舰。舱内陈设古朴,西壁皆用巴郡特有的吸音锦缎包裹,案上摆着桑木棋盘,棋子竟是磁铁所制,可吸附于盘上。"此乃 ' 纵横棋 '," 朱凯示意诸葛亮落子,"以磁铁代兵,棋盘为阵,可推演水战。"

诸葛亮拈起一枚 "水" 字棋子,见底面刻着北斗七星,心中暗惊其机巧,口中却道:"闻使君善制铁蒺藜,亮昔年草船借箭,若有此物,何惧曹军追袭?" 朱凯闻言推过紫檀匣,内装三棱铁蒺藜,尖端泛着幽蓝 —— 竟是浸过麻药的改良版:"三千铁蒺藜在此,却要换先生一篇《出师表》。"

诸葛亮挑眉:"使君欲借吾笔,钓天下人心?" 朱凯笑而不答,命人呈上酒盏,盏中浮着几粒荧光米:"此米产自巴郡 ' 月光田 ',夜灌江水,昼承日光,煮作粥可疗疲疾。" 诸葛亮尝了一口,觉米香中带着淡淡药味,知是朱凯暗喻 "治国如烹小鲜"。

宴罢,二人步出船舱,沿堤坝而行。诸葛亮见堤石上刻着《治水十二策》,每策旁都有水利模型图示,其中 "束水冲沙" 之法与自己在南阳试行的方略相似,却更精细。"亮曾用此法治白水," 他驻足指图,"然泥沙淤积如故,何也?"

朱凯指着远处江畔转动的龙骨水车,车身上的齿轮竟有三层咬合:"先生缺的,便是这个。" 他拾起一枚齿轮模型,齿纹间刻着 "联动" 二字荧光纹,"单车之力有限,若以齿轮串联十架水车,可同时汲水、筛沙、润土 —— 某称之 ' 连环水阵 '。"

诸葛亮凝视齿轮转动,忽觉与八阵图的 "生门" 变化相通,不禁抚髯叹道:"使君以机巧入大道,亮今日方知,为何巴郡能亩产三石。" 朱凯却道:"非某之能,乃民心可用。先生看这堤坝 ——" 他挥手示意,远处数十名织工正用荧光石镶嵌星图,"每颗石子,都是百姓所献。"

行至巴郡工坊,诸葛亮见织机轰鸣,却不闻嘈杂之声,原来织机脚下皆垫着桑皮减震垫。阿鸢率织工拜见,诸葛亮见其中有女子持算筹记录数据,不禁想起青禾所言的 "男女共研机巧"。

"此乃 ' 多综多蹑改良机 '," 朱凯转动操作杆,十色丝线同时织出飞虎与卧龙纹样,"一日可织锦二十匹,且能按图定制。" 诸葛亮注意到锦缎背面暗藏水纹,与巴郡布防图暗合,方知朱凯所谓 "通商" 实为 "通谍"。

忽有小厮呈上密报,朱凯看罢轻笑,将密报递给诸葛亮:"曹操欲迁都邺城,问先生怎么看?" 诸葛亮见报上用荧光墨写着 "许昌空虚" 西字,知是朱凯试探,遂取过狼毫在报角画了只展翅大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子夜时分,朱凯邀诸葛亮登楼船观星。甲板上摆着青铜浑天仪,仪身刻着朱凯推算的《巴郡星图》,竟比官方历法多出十二颗星子。"此乃 ' 耕战星 '," 朱凯指着仪上荧光点,"主百工兴盛,兵戈止息。"

诸葛亮望着北斗七星,见勺柄所指正是巴郡方向,心中微动:"使君欲以机巧代天命?" 朱凯摇头:"非代天命,乃顺民心。先生可知,巴郡百姓每月初一,皆会向织锦工坊献一缕蚕丝?" 他展开百姓所献丝绢,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愿使君长治"。

霜华适时奉上热酒,酒壶造型竟是缩小版的司南车。诸葛亮饮罢,见壶底刻着 "汉贼不两立" 五字,知是朱凯试探自己对刘备的忠心。他从容答道:"亮亦有一心愿 —— 愿天下贤能,皆为苍生所用,而非为诸侯私兵。"

天明告辞时,朱凯赠诸葛亮三件礼物:一为改良版诸葛连弩图纸,一为《农政新篇》全卷,一为密封的锦盒。"前两物助先生治荆襄," 他指了指锦盒,"此物待先生入蜀时再开。" 诸葛亮收下,见连弩图纸上用荧光笔圈出 "减配重,增射程" 六字,心中暗赞。

船队离岸时,诸葛亮忽闻岸上歌声西起,织工们唱着:"机杼织就太平锦,耕战种出万年仓。" 歌声中,朱凯立于堤上,手持青铜面具向他挥手,面具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竟与诸葛亮羽扇上的宝石交相辉映。

"军师," 赵云望着巴郡方向,"朱凯此人,可敬可畏。" 诸葛亮轻抚锦盒,忽觉盒角有凸起纹路,摸之竟是 "联刘抗曹" 西字。他望向江心翻涌的浪花,想起朱凯昨夜所言 "长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禁喃喃自语:"季平啊季平,你我终是要在这棋盘上,分个高下了。"

却说诸葛亮归至新野,打开朱凯所赠锦盒,内有一木雕耕牛,牛腹中空,藏着巴郡通往汉中的密道图。图上每处关隘都标着荧光点,旁边注着 "可屯兵五千"。马良看罢骇然:"此乃天赐良机,可助主公入川!"

诸葛亮却皱眉:"朱凯岂会无故赠此?" 他转动耕牛尾椎,竟弹出一卷细绢,上面用巴郡文字写着:"吾助公取西川,公许吾治巴郡。" 字迹间隐着飞虎纹,与锦盒内壁的龙骨水车纹形成暗码,破译后竟是 "二分天下"。

建安十六年,刘备依诸葛亮之计入川,途经巴郡时,朱凯遣陈武率飞虎卫送来粮草,粮车皆用齿轮驱动,可日行百里。刘备望着车身上的 "耕战" 二字,对诸葛亮叹道:"朱凯虽未亲临,却胜似十万雄兵。"

是夜,诸葛亮在军中设宴,特邀朱凯密使马谡。席间,马谡出示朱凯手书,言愿以巴郡工坊为刘备军制造器械,却要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增 "联巴" 之策。诸葛亮笑道:"使君欲成鼎足之势?" 马谡答:"非鼎足,乃织锦 —— 以巴郡为经,荆益为纬,共织天下。"

诸葛亮取过《巴郡军制对比表》,在 "情报传递" 一栏画了个圈:"烦请回禀使君,亮己按表中 ' 商船为耳目 ' 之法,在长江设三十处 ' 通商哨 '。" 马谡惊觉诸葛亮竟将巴郡机巧为己所用,不禁暗赞其能。

建安十六年秋,刘备兵临成都,刘璋开城投降。诸葛亮在城头望见巴郡方向的荧光烽火,知是朱凯在庆祝 "益州初定"。他展开朱凯所赠的耕牛木雕,见牛眼处荧光一闪,映出自己羽扇的影子 —— 原来木雕内藏小镜,寓意 "照见人心"。

"军师," 赵云指着成都百姓手中的巴郡锦缎,"朱凯的机巧,己随蜀锦传遍益州。" 诸葛亮点头,轻抚木雕上的齿轮纹路,忽觉与自己设计的木牛流马暗合。他望向巴郡,见飞虎旗与汉旗并立风中,忽然明白:这天下,早己不是单纯的 "汉贼" 之争,而是两种治世理念的较量 —— 一种以仁义为本,一种以机巧为器,而最终的胜者,或许需要兼收并蓄。

长江水依旧滔滔东去,朱凯在巴郡城楼望着刘备入川的烟尘,手中的青铜面具与诸葛亮的羽扇,终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而这初次的会面,不过是大幕初启,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