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孙策和周瑜先后步入书房。
孙策一身戎装,英姿勃发,脸上带着几分年少轻狂;周瑜则是一袭青衫,儒雅俊朗,眉宇间透着沉稳睿智。
两人向孙坚行礼后,便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孙坚的吩咐。
孙坚并未立即开口,而是将手中的信笺递给了孙策。
孙策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原本轻松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他将信递给周瑜,周瑜接过,细细品读,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书房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只有烛火跳动的声音,映照着三人脸上变幻莫测的表情。
孙坚的目光在孙策和周瑜脸上来回扫视,他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也能感受到两人心中的波澜起伏。
半晌,孙坚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你们都看到了,陶谦的求援信。”
孙策和周瑜都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孙坚继续说道:“夏侯杰大军压境,徐州危在旦夕。陶谦无力抵抗,只能向我求援。”
孙坚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孙策脸上,沉声道:“伯符,你如何看待此事?”
孙策闻言,略一沉吟,开口道:……
孙策想起当日之事,怒火中烧,双拳紧握,几乎要将手中的信笺捏碎。
“父亲!这陶谦老儿好生无耻!当日若非孩儿拼死杀出重围,我们父子三人早已命丧徐州!如今他走投无路,便想起我们来了?岂非痴人说梦!”他猛地一拳砸在书案上,“砰”的一声巨响,案上的笔墨纸砚都跟着跳动起来,溅出的墨汁在洁白的纸上晕染开来,如同孙策此刻心中翻涌的怒火。
他咬紧牙关,额头上青筋暴起,“孩儿这就点齐兵马,杀奔徐州,将那老匹夫擒来,以解心头之恨!”
周瑜见状,轻轻摇了摇头,上前一步,温言劝道:“将军息怒。”他的声音清朗如玉,如同山间清泉般,抚平了孙策心中的躁动。
“陶谦此举,虽有不妥,却也是无奈之举。夏侯杰势大,寿春城破在即,陶谦兵微将寡,无力抵抗,这才向我等求援,实属情理之中。”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案上的地图,指着徐州的位置,缓缓说道:“如今夏侯杰兵锋正盛,陶谦已是强弩之末,若我等不出手相助,徐州必将落入夏侯杰之手。届时,夏侯杰坐拥豫、徐二州,实力大增,对江东……”周瑜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目光意味深长地看向孙坚。
周瑜顿了顿,目光落在孙坚身上,语气变得凝重起来。
“主公明鉴,我军与夏侯杰并无仇怨,贸然插手徐州之事,实属不智。夏侯杰兵强将广,寿春之战后,其声势必然更盛。若我军此时与他交恶,恐会引火烧身,得不偿失啊。”周瑜的声音不大,却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在书房内回荡,久久不散。
孙坚听着儿子和谋士的话,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书房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的声音,偶尔还能听到更漏滴水的声音,更添了几分静谧。
孙坚的目光落在案上的地图上,目光随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徐州的位置上。
徐州,地处中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若是徐州落入夏侯杰之手,夏侯杰的势力必然会进一步扩张,对于江东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孙坚的脑海中,浮现出夏侯杰的身影。
那个年轻的诸侯,霸气果决,雄才大略,在乱世之中迅速崛起,如同冉冉升起的烈日,光芒万丈,令人不敢直视。
寿春之战,夏侯杰以雷霆之势,一举攻破袁术的都城,更是让他的威名远扬,震慑诸侯。
孙坚不得不承认,夏侯杰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
“公瑾之言,甚是有理。”孙坚缓缓开口,打破了书房内的沉寂,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疲惫。
“夏侯杰此人,的确不可小觑。寿春之战后,他的实力必然大增,我军若是贸然与他交恶,后果不堪设想。”孙坚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父亲!”孙策见孙坚似乎有退缩之意,心中顿时焦急起来,他上前一步,急切地说道……
“父亲!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陶谦这老匹夫苟延残喘吗?他害得我们险些丧命,此仇不报,孩儿誓不为人!”孙策怒火中烧,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粗重的喘息声在寂静的书房中格外清晰。
他紧握双拳,指节泛白,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都倾泻而出。
周瑜微微侧目,眼神平静地落在孙策身上,仿佛一汪深潭,不见波澜。
他轻轻抬手,示意孙策稍安勿躁,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沉稳的气度,如同定海神针一般,让孙策的情绪也稍微平复了一些。
孙坚背对着两人,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深邃的目光仿佛要穿透无尽的黑暗,看到远方徐州的战火硝烟。
他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发出轻微的“笃笃”声,这细微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中却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更添了几分压抑。
帐外夜风呼啸,拍打着帐篷,发出“猎猎”的声响,仿佛战场上的战鼓声,催促着孙坚尽快做出决断。
屋内烛火摇曳,光影闪烁不定,映照着三人脸上变幻莫测的表情,将书房内的气氛渲染得更加凝重。
孙坚能感受到孙策的愤怒和急躁,也能理解周瑜的谨慎和担忧。
陶谦的求援,对于江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若是出兵援助,则有可能与夏侯杰交恶,引火烧身;若是坐视不理,则有可能错失良机,让夏侯杰坐大,威胁江东。
如何抉择,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一个关乎江东未来命运的决定。
孙坚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已保持冷静,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孙策和周瑜身上,沉声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