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子扶苏】光幕中那个“大秦”摇摇欲坠,即将倾覆、崩塌的亡国未来。
而对此,秦皇嬴政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以秦皇嬴政也是一直在极力汲取天幕上所透露出来的各种有用信息,努力想要为大秦找到一个新的,可以使得大秦未来长治久安,不会沦落到天下皆反的局面的治国之道。
比如说,改革法家之道,又或者是尝试以经过太子扶苏推陈出新之后的农家之道、墨家之道等新诸子百家之道来治国。
但是很可惜,即便再如何改革法家的治国之道,也顶多是只能够改掉当前法家之制的弊端,无法改掉法家霸道治国的本质。
而农家之道、墨家之道等诸子百家之道,即便是经过太子扶苏的推陈出新,但是究其本质也依然不过是在农家之道,又或者是在墨家之道走的更远,看的更广罢了。
依然不是他心中真正期望、想要的治国之道!
就当秦皇嬴政依然处于迷茫之中,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能够符合秦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的新的治国之道时。
太子扶苏“霸王道杂之”的话语,却是打破了他的迷茫。
一直以来,他都下意识地以一家一道而治国。
但是,谁说诸子百家只能够纳其一而治国的?
为何不能同时以两家学派来治国呢?
如果法家太过于严酷、霸道的话,那么就加入儒家的仁义来调和。
如果儒家空谈而不切实际的话,那就不以儒家来具体治国,只用儒家的道德来教化黔首百姓。
如此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原本迷茫的治国之道,以及看不清的未来的大秦前路,在这一刻也是再无疑惑。
以“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来治理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的新大秦天下,必然可以使得大秦长治久安,再不复原来天下皆反的亡国局面!
看着天幕上的“秦王嬴政”对于太子扶苏所提出的“霸王道杂之”治国之道的高度认可,在场的其他诸子百家博士也是神情复杂。
因为天幕上的“秦王嬴政”如果高度认可太子扶苏所提出的“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的话。
那么他们这个世界的始皇帝估计也会高度认同太子扶苏所提出的“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
而在太子扶苏所提出的“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里面,法家占据了霸道,儒家占据了王道,似乎并没有其他诸子百家生存的余地。
这让其他诸子百家博士的心情又如何能高兴的起来!
尤其是陈相、陈辛等农家博士,以及相里季等墨家博士,他们原以为自家学派学说在经过太子扶苏的推陈出新之后。
不仅能够有机会在秦国的主流思想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甚至说不定有机会冲击法家在秦国的主流思想地位,取代法家成为秦国新的主要治国思想!
然而,随着太子扶苏“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一出来。
他们农家、墨家想要冲击法家在秦国的主流思想地位,以及取代法家成为秦国新的主要治国思想的想法,也是直接如泡沫般破碎。
甚至他们农家、墨家在秦国主流思想之中所占据的一席之地,说不定也都要被后来者居上的儒家给抢走!
这难道便是笑的早,不如笑到最后吗?
一时间,陈相、陈辛等农家博士,以及相里季等墨家博士,还有其他诸子百家博士,皆是心情复杂之中又带有一些茫然。
因为他们诸子百家相争,争的就不是看谁能够占据秦国的主流思想地位,成为秦国的主要治国思想嘛。
而现在,似乎已经到了水落石出,大局已定的结局了。
只是,他们在这场主流思想地位之争与主要治国思想之争中失败了的话。
那么日后他们,以及他们所在的百家学派又该何去何从呢?
是就此默默消亡?
还是带着自家学派,改投法、儒两家呢?
毕竟如果始皇帝真的确定了“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方略的话,那么未来始皇帝必然会大力扶持法、儒两家。
而其他诸子百家哪怕没有遭到始皇帝与秦国的打压,但是十有八九都会遭到始皇帝与秦国的漠视。
而遭到始皇帝与秦国的漠视的话,那么他们以及各自所在的学派,即便现在能够延续下去,但是未来又还能够延续多久呢?
由昔日春秋至战国,再至如今秦国的大一统,自成一家一派的诸子学派又何止百家呀!
但是如今,真正传承未断的诸子学派也就只剩下七、八十家罢了,早已不足百家之数。
若无法得到始皇帝与秦国的扶持、重视、推广的话,那么说不定等他们和他们的弟子相继逝去之后。
他们所学的诸子百家学说也会与过往的其他诸子百家学说一样,消失于浩浩历史长河之中,再不见传承,只能够从古籍之中寻得遗留下来的只言片语。
这样的结果,又如何能够让其他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