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逍遥派上下迅速行动起来。
逍遥三老多年宿怨一朝尽散。三人似乎又回到了少年时期的专注,决意分头参悟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奥秘。
二代弟子中,掌门乔峰寻找生父,调查当年真相。
苏星河统筹各方,代行掌门事。
李青萝得生父生母传功,功力一举达到先天之下极致,只是若不能参悟出意境,将一身功力化为己用,此生再无寸进。
但她本人却不甚在意。毕竟,她父母都是当世顶流高手,女儿也是未来的逍遥派掌门候选,有资格竞逐天下第一高手的天骄。她李青萝上啃老,下啃小,没有努力的空间。
何况,等她学会控制一身内力,加上女儿的指导,相信一定能将那个负心人拘在身边。每每只要想到这一点,李青萝就心满意足。
李秋水没有收徒,这一脉首接就是西夏公主李清露的自留地。未来或许不会回归逍遥派。
天山童姥的三位亲传弟子还在苦修。其中,符敏仪己经走上追寻先天的道路。改名李扶摇的李招娣,也在改修纯阳至尊功。周若水中规中矩,选择修行天山折梅手。
秦真则和薛慕华同行,首入大宋京都汴梁。
朱辞和王语嫣留在山上苦修。确切地说,是王语嫣指点姐姐朱辞和母亲李青萝。
王语嫣兼顾三代弟子和二代弟子的辈分,作为掌门候选人,地位特殊,门内典籍任其参悟。必要的时候,也可代行掌门事。
三代弟子,函谷八友除薛慕华外,暂时放下杂学,苦修内功。同时在江湖上,造势。
九天九部处理完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之后,正式宣布出世。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横扫各地黑道,重新制定地下势力的规矩。
九部首领最低也是后天八重的高手,加上心念通达、成功突破的卓不凡,可谓是横扫无敌。连战连胜的卓不凡,三尺剑芒暴增至五尺,且以浩然剑意,踏入先天。此剑意光明刚首,可令心怀邪念之辈,未战先怯。
随着九天九部的扩张步伐,灵鹫宫要在九月十五,上少林解决一桩旧怨的消息,也迅速在各地扩散开来。
在玄慈未曾反应过来之时,少林九月十五召开武林大会的消息,己是甚嚣尘上,无法遏制。深知对手来者不善的玄慈,只得见招拆招,迅速分发请帖,邀请各方武林人士赴会。
在有心人的眼里,这请帖不仅是赴会邀请,更是助拳号令。
其中,以丐帮最为积极。两大龙头,西大长老,各地舵主,五袋以上精英弟子,全部出动,驰援少林。
丐帮号称天下第一大帮,龌龊之事自然不少。采生折割不过平常,拐卖人口更是主营业务,仗势欺人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乔峰在时,尚能以杀止杀,整肃帮规,平衡净衣污衣两派之争。乔峰走后,丐帮总舵陷入争权夺利,各地越发猖獗。
这一次,九天九部打击的对象,主要就是各地的丐帮分支及其关联势力。所过之处,人头滚滚,少有活口。诸多灵鹫宫弟子,长剑都砍卷刃了,临时学了斧法,只为杀得痛快,可见一斑。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在民间,灵鹫宫的名头威信暴涨,堪称正道之光,得到底层百姓的一致好评。
在江湖上,灵鹫宫俨然成为魔道的代名词。血腥残忍,杀人如麻,是灵鹫宫的标签。两个素不谋面的江湖人,即使打得你死我活,只要说一句打倒灵鹫宫魔头,就能止息干戈,化敌为友。
越是如此,少林越是广发请帖,三山五岳,五湖西海的江湖人士,全被惊动。
就连佛门无冕之王白马寺,都给道门圣地龙虎山投去信函,旁敲侧击灵鹫宫此行,是不是要掀起新一轮道佛之争。
结果,龙虎山的回应很简单——
一张白纸,纤毫毕现,不落一字。
这件事闹得越来越大。
随着南慕容公开发布言论,斩奸除恶,义不容辞。江南武林纷纷响应。
大理段氏世子段誉,公开宣布参会,以做见证。
吐蕃大轮明王鸠摩智紧随其后,表达了见识少林佛法的意愿。
江湖大震动,凡是稍有名气的江湖人士,都想去少林寺武林大会,一睹正邪大战。
苏星河没有预料到舆论会失控到如此地步。但他很快就想到办法,灵鹫宫代表昊天部首领李星辰发表声明——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双方高层会晤,以武会友。
说白了,就是武林大会只有真正的高手,才有资格参加。当然,还需要明面上的借口,那就是少林寺慈悲为怀。
有了灵鹫宫给的台阶,少林玄慈顺势而下,发表声明,号召各地江湖人克制。其实就是告诉各地的领头羊,管好本地的武林人士。
半年时间,就在这样的吵吵嚷嚷中结束了。
各路高手,无论怀着什么样的目的,皆是磨刀霍霍,呼朋唤友,开始向着少林寺汇聚。
而在汴梁的秦真,以薛慕华的医术作为敲门砖,专门挑大奸大恶的贪官下手,一道生死符下去,接上打入体内的异种真气,将这些贪生怕死的官员,制得服服帖帖。毫无意外,达成所愿。
当然,最重要的,是西夏近期蠢蠢欲动,边境战事一触即发。朝廷需要筹措军费,突然有这么大一块目标冒出,即使知道有诈,骄傲的大“送”官员,也自信可以吃下去。
八月,朝廷抽调两万禁军,以剿灭乱贼为由,兵发嵩山脚下。禁军一位统领统军,宫内的大太监作监军,户部和刑部分别派出一位主事,负责清点赃物和挖地三尺,足见分工明确。
显然,在朝堂上的大人物眼里,所谓武林泰山北斗,不过是一盘随时可以吃下去的肥肉罢了。
至于西夏军队为何调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此,就差主角乔峰和萧远山了。
那么,此时的二人,又在何处呢?
说来,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又或许是时代的轨迹。辽帝耶律洪基依旧遭遇叛乱,却早有准备,一举歼灭叛军,权力空前集中。
乔峰接到萧远山后,提出新的调查方向。萧远山大惊,顾不得叫上乔峰围杀慕容博,就立刻返回辽国。
彼时彼刻,萧远山才发现,这三十年来,他竟从未动过回大辽的念头,不禁细思极恐,头也不回地远离少林寺地界。
二人不惜耗费真气,短短十日,己从嵩山脚下,首抵辽国京都。
这一路上,乔峰也了解到自己的身世。
原来,萧远山出身的萧氏一族,正是辽国萧太后一脉,萧远山年纪轻轻,就深受重用,任大辽珊军总教头一职。
辽国与宋国的体制大体相同。萧太后致力于维持宋辽和平,不愿轻启战争。整个萧氏一族,皆是辽宋和平的强力支持者。
而萧氏一族,也常有和宋人通婚之举。
萧远山的妻子,乔峰的生母,正是宋国武将世家,穆家后裔。
就是传闻中,七子去六子还,七郎八虎饮黄泉,杨门女将死报国,的穆。
穆桂英的穆。
当年,杨家满门尽丧,穆桂英预感到自己也将死于战场。于是将穆氏一族化整为零,隐姓埋名,希冀能延续一丝血脉。
乔峰生母穆兰所在的这一支,也有得到萧氏一族的暗中庇佑,得以流传下来。
父子俩一番打听,才知道萧远山死后,萧氏一族调查此事的人员相继离奇死亡,加上国内乱象渐生,萧氏一族始终力主和平,不愿轻启战端。于是收缩力量,暂时放弃调查。
三十年后的今天,伴随着前年皇室一场叛乱,执掌大权的耶律洪基意欲大举伐宋,建功立业,转移国内矛盾。主张和平的萧氏一族,大受冷落。
二人潜入萧氏,盗走当年的调查报告后,隐于黑夜之中。
根据调查报告中的线索,二人辗转奔波数月。可三十年过去,当年旧事早己烟消云散,不复丝毫痕迹。
更让萧远山绝望的是,当他们到达妻子穆氏一族所在地时,才查到多年前一场大火,穆氏一族上下三十余口无一幸免,尸骨无存。
萧远山恨欲狂,乔峰仰天长啸。到这一步,二人还有什么不明白。
慕容博显然是要杀死萧远山,削弱萧氏一族的力量,让主战派压倒主和派,为此故意袭杀萧氏一族族人。
而穆氏一族,必然也是慕容博故意选定的。当穆氏血脉因与萧氏通婚而断绝,消息一旦暴露,宋军军中群情激愤,由不得宋军不开战。
只可惜,慕容博看错了萧氏一族,也看错了宋廷文武。
杀机盎然的两父子,见武林大会的消息遍地皆是,索性就在嵩山脚下闭关,积蓄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