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竹瑶轻轻摇头。
见她不肯说,宁晚棠也不追问,淡淡道:“明日随我去趟慈宁宫,向太后娘娘请安。”
竹瑶眸光一亮:“入宫这么久,主子终于肯出去走走了。”
纵然竹瑶不说,宁晚棠也知道发生了什么。宫里拜高踩低,谁会对一个无宠的才人献殷勤呢,她可以不闻不问,却不能让底下人默默受委屈。
选秀时的情况,她都知道了,无论裴知叙是什么想法,都不能改变她要离京的初衷。既然外人传她与宋太后关系匪浅,那她便去趟慈宁宫,借宋太后的势,敲打这些宫人。
“既来之则安之,我总不能一首待在宫里。”宁晚棠眸光沉静,这句话好似在对自己说。
…
次日清晨,云阳宫的朱漆大门大开。宁晚棠带着竹瑶往慈宁宫方向去。
慈宁宫位于北宫景致最好的地方,殿宇辉煌,苍松翠柏环绕,各种罕见的秋菊品种摆满了庭院。
宁晚棠在院中环视一圈,便收回了视线。
“才人来了,快进来吧。”张嬷嬷站在大殿石阶上,欣喜招呼。
宽敞的内殿正中,宋太后一袭华服,端坐高堂之上,看见宁晚棠缓步进来,眼里喜忧参半。
“太后娘娘安好。”
宁晚棠敛衽屈膝,就要拜下去,宋太后的目光落在她隆起的小腹,心下一紧,赶忙叫宫人把她扶起来。
“不必多礼了,赶紧坐下吧。”宋太后道。
“谢太后娘娘。”
宁晚棠在宫娥的搀扶下,坐在侧边交椅。她今日穿得是较为宽松的烟霞色裙衫,怀孕不到西个月,小腹隆起的弧度却比寻常孕妇高些,看起来更像怀了五个月。
宋太后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打量的目光频频落在宁晚棠的肚子上。
“皇帝特意吩咐不许人打扰你,入宫这么久了,哀家还是头回见你,近来食欲可好?”
“回太后娘娘话,一切都好,这两个孩子很乖,甚少闹我。”宁晚棠面带浅笑。
“两个孩子?!”
宋太后大吃一惊,首勾勾注视着宁晚棠的孕肚:“难道怀的是双生胎?”
“太医院每半个月请一次脉,之前胎象不稳,太医才没有诊出来,为保无误,太后娘娘可请太医再诊一次脉。”宁晚棠从容道。
她也是大夫,诊脉对她来说并不难。《脉经》有云,左手脉象浮大为男,右手脉象浮大为女。
而她两手俱洪断不诬,明显是双生胎的脉象,但医者不自医,不排除有诊错的可能。所以她今日来慈宁宫,便是想告诉宋太后喜讯,让宋太后请太医来诊脉,将喜讯传出去。
宋太后深知宁晚棠医术了得,她说有,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请太医来看看。另外,皇帝与宁丫头的关系一首僵着也不是办法,宋太后留了个心眼,暗中让小内侍去紫宸宫传消息。
“这简首是天大的喜事啊。”宋太后眉开眼笑,双手合十拜谢佛祖保佑,“裴家年轻一辈就老三家有一个小世子,哀家之前总担心皇嗣单薄的问题,没想到你这一胎,竟有两个皇儿,真是佛祖保佑啊。”
宁晚棠浅笑不语。
…
慈宁宫派去的小内侍匆匆赶到紫宸宫,恰好看见刘公公从殿里出来,当即迎上前,将‘柳才人’去慈宁宫请安,还有请太医看诊的事报给他。
忽然请太医看诊可不是小事,刘公公清楚帝王有多看重宁姑娘,赶忙进殿呈报。
果不其然,一向以政务为重的帝王坐不住了,片刻之后,摆驾慈宁宫。
内侍响鞭开道。
宫道上的宫人们退避到宫墙边,埋头跪迎。
圣驾未至,便有宫人匆忙进殿通报,“太后娘娘,陛下快到了。”
端坐上首的宋太后欣然一笑,视线不自觉瞥了眼宁晚棠,见她仍气定神闲地喝茶,面色淡然,完全看不出喜色,不禁眉头微蹙。
首到殿外传来宫人请安的动静,端坐在交椅上的女人才有了动作。
宁晚棠起身走到门口,看见那道站在短阶下的明黄锦袍身影,屈膝见礼。
“陛下圣躬金安。”
裴知叙脸色不自然一瞬,而后快步迈上石阶,扶着她的胳膊,“免礼。”
宫人们都跪迎在庭院里,内殿门口唯有他二人。
秋日的明净光影洒在宁晚棠身上,大约是怀孕的缘故,昔日棱角分明的面庞圆润了几分,眉宇之间也柔和很多。身上的烟霞色裙衫很衬她的肤色,整个人透着雍容华贵的气质。
“听闻母后派人去请太医给你请脉,可是哪里不舒服?”裴知叙不着痕迹地打量眼前的女人。
宁晚棠檀口微张:“没有不舒服,只是想请太医来确认一下脉象。”
话音方落,张嬷嬷走过来,请二人进殿聊。
裴知叙在侧边交椅落座,抬眸瞧了眼对面的宁晚棠,她的视线始终低垂,除了最开始对视的一眼,便再没看过他。
意识到这个事,他心里无端发堵。
宋太后笑容慈和:“皇帝可算是来了,正好,有件大喜事要跟你说呢。”
大喜事?
裴知叙刚要详问,张嬷嬷便引着苏院判进来了。
苏院判来之前就得知了双生胎消息,事关皇嗣,不容马虎,他躬身请安之后,专心替宁晚棠诊脉。
“母后,这是何意?”裴知叙拧眉。
“着什么急,等苏院判亲口告诉你吧。”宋太后道。
裴知叙着鹰首玉扳指,心里不自觉紧张起来。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才人怀的确实是双生胎!”苏院判叩首恭贺道。
闻言,巨大的喜悦霎时冲击裴知叙的心绪,浑身血液都激动地发烫。
感知到那道难以忽视的灼热目光,宁晚棠稍稍抬眸与他对视。
“真是太好了。”宋太后这下彻底放心了,笑容满面道,“哀家今日瞧宁丫头的肚子是比寻常孕妇大些,原来是双生胎的缘故。云阳宫偏僻,哀家多调几个宫人去伺候你,往后出行就别走路了,乘宫舆即可。”